第106节(1 / 2)

余清泽笑了一下,不跟他再争论这个问题,两个世界的人,三观都不一样,是争论不出结果。若是跟他说什么人跟人之间是平等的言论,说不定人家把你当神经病。

一个员工能不能在职场上得到足够的尊重,这是员工离职的一个重要因素。毕竟,许多人都是因为受不了老板或者上司的‘臭脾气’而离开的。还有,单位里人际关系的好坏,这也是一大因素。

所幸,他们的小吃店,现在氛围良好。主要是他工钱给得够,还包了早午餐了,他作为老板,也很尊重他们,并不会动不动就骂。而且相对于这个世界每家店只有一天月休的假期,他们有四天假呢,这福利够好的了。

不过,还是得要出个正式的制度才行,还得弄个奖惩制度,规范一下。等以后做久了,难免会出现工作勤快的和不勤快的之分,得加以区别,不然到时候员工难免会有怨言。

余清泽想了会儿,然后说道:“先不说这个,我今天听那客人说,那香满园的老板还不止挖了五味轩一个厨子,好像还挖了几个人?”

刘老板点头,道:“我也听说了。你以后要是开饭馆了,可得注意了。”

“嗯,我会注意的。”刘老板不说,他也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了。余清泽点头应了,又说道:“老哥,我已经在想着开饭馆的事了,你要是得了消息,知道北大街上哪个店铺空出来了,麻烦告诉我一下。跟现在这个这么大的,两层的也可以。”

“行,这个没问题。”刘老板一口应了。

隔壁香满园的事溅起了水花,很快又平息了下去。

生活里永远不缺八卦,即便是在小吃店里,熟悉的客人们之间也爱凑一起边吃边聊,八卦的对象已经从香满园飞到了其他的地方。

比如,最近有人经常能看到新任县令赶赴各种夜宴,世家大族有,商贾人家也有,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才出来;又有人说隔壁的香满园还请了县令大人到他店里去吃饭呢,还不止一次,据说还请县令大人去了杏花巷。后来县令大人还被洛夫郎给抓个现行,从里面给拎出来了。

余清泽笑笑,每天在店里转悠转悠,倒是能听到不少小道消息。

县衙内院,洛夫郎下了马车便直接回了房间。洛明达皱着眉怂怂地跟在后面,也进去了。

“哎哟,夫郎,我头晕,……”一进房,洛明达便开始装晕,边撑着脑袋,边偷看坐在桌子边的夫郎。

见他夫郎没反应,洛明达焉焉地走到桌子边,伸手倒了杯水,往他夫郎面前一递,说道:“喝杯茶?”

洛夫郎扭过头,不看他。

见状,洛明达烦躁了,他一屁股坐下,直接把那杯水喝了,然后咕咕哝哝开始说道:“我跟你说,我可没碰那些青楼小哥儿啊,也就是请我去的那些人太热情了,我这不是推脱不开吗,不是你说的要跟他们那些世家啊什么的搞好关系的吗?你可不要拿这事去跟我爹打小报告啊,免得又延长归期。”

“我自从娶了你,出去玩都是去茶楼饭馆了,青楼就没去过几回,就是去了也都是喝喝小酒摸摸小手罢了,就没好好玩过一天了,我京城花少的名头都被抢走了,被其他几人都嘲笑好久了……”

洛明达咕咕唧唧自己说着,没看到洛夫郎已经铁青的脸。

“哦?那你是还想把你花少的名号再夺回来,去秦楼楚馆里跟那些小哥儿搂一搂抱一抱再睡上一睡是吧?”洛夫郎气极了,直接将平常说不出口的话都一并讲了。

“你怎么这么想?!”洛明达惊道:“我什么时候这么说过啦,我可没说啊!我已经娶了你了,怎么还会去,去找青楼小哥儿。那就是逢场作戏,你知道的啊……”

洛夫郎深吸一口气,再徐徐呼出,告诉自己不可操之过急,要慢慢来。他已经混了这么久,一下子就想让他全部改掉,是不可能的。

“朝廷律令,官员不得出入秦楼楚馆,如有违反永不录用。你知道那些人找你去那地方,是抱的什么心思?你这是想自毁前程吗?”

洛明达闻言,沉默了一会儿,道:“行了,我知道了。以后拒绝不就行了。”说着,他往净房去了。

洛夫郎看着他的背影,长叹一口气。

公公收缴了夫君全部银钱,想趁着这次让自己约束夫君帮他将陋习改掉,站立起来有所出息,这任务,真是十分之艰巨啊。

第103章新农具、新作物与新店铺

六月下旬,小吃店歇业十天,全员回家收割稻谷搞双抢。

此前,村长家又做了一批稻床出来卖,经过去年秋收稻床的使用,人们发现了稻床的好处,今年做出来也很畅销。

但是因为做法比较简单,其他木工店也都赶在收割前陆续推出了,总体价格有所下降。村长家赚得没有去年多,但是也很不错了。

说起来,像是婴儿车和学步车之类的,市场上也有其他的木工店在卖了。这些不像吃食,这些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结构和做法的,复制起来比较容易。包括后来村长家做的婴儿三轮车和牙刷,也没多久就被别人复制了做法。

特别是牙刷推出后,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但是因为售价比较高,还只有家境富裕的人家才用得起。

有了牙刷,余清泽就想着也得有牙膏呀。他后来就去找济仁堂的李大夫,跟他提了提牙膏的理念。不过现在李大夫还没研究出那种特别好用的,他们现在仍是用细盐和牙粉来刷牙。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这牙刷经过木工们几个月的努力,牙刷的样式和固定刷毛的方式都改良了,大有进步,已经越来越先进科学,起码刷牙的时候不那么容易脱毛了。

因为立足于桐山城这个重要的内陆交通枢纽城市,即便有好几家木工店在同时做,这些新型的商品卖的也还是很好。那些有眼光的行商们总是能敏锐地发现各种物品里暗藏的商机,而愿意花大价钱将它们带往全国各地。

村里面,余清泽和乐哥儿平常回家少,这次回来,就发现村里村民们不知不觉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因为过年的时候赚了一笔,这次收割,大部分人家里都找村长定做了稻床。收割谷子的时候可以打谷子,收割完谷子,还可以晾菜干,到秋天收了红薯了,还可以垫高了用来晾红薯粉。

因为有了做红薯粉的基础,余清泽又教了他们做米粉,现在许多人家有余粮的平常也有做米粉去街上卖,没多余粮食的,看着收益尚可,也都去买了米回来做。

刘老板家螺蛳粉店的米粉都是向村民们订购的。

入夏蔬菜开始收获后,余清泽将做酸豆角酸萝卜的方法让常爷爷告诉了村民们。

他们小吃店已经不需要这个来赚钱,把这些方法分享给村民们,让他们能多一两个赚钱的渠道,多得一点收入。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有了奔头,心情就舒畅了,往日里那些为了‘你家鸡啄了我家的菜,我家鸭踩了你家的秧苗’的口舌之争也比往年少了许多。

也正是因为余清泽洒下的这些恩惠,他们一家现在在村里那是非常地受人欢迎和尊重,连常浩都说,他在学堂,那些小孩子都听他,那表情别提多得意。

还有个好消息是,经过八九个月的研究制作,大健将第一台脚踩打谷机做出来了,正好赶上夏收。

余清泽一回来就立即去村长家看了。

村长家老屋院子里,一台崭新的脚踩打谷机放在了院子中央,旁边还放着许多的芦苇杆和狗尾巴草,还有两棵观音草,上面的籽都已经没有了,成了光杆。

余清泽上去试了试。他右脚踩在踏板上,慢慢用力,滚轮慢慢被齿轮带着动起来。

速度渐渐加快,那随着滚轮转动而带起的‘嗡嗡嗡’的破风声是如此美妙!

“太棒了大健!”余清泽兴奋地下来,使劲地拍了拍大健的肩膀,说道:“今年打禾终于不用甩得胳膊酸痛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