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7(1 / 2)

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5786 字 2019-04-27

就是乘着薛世雄南下之机,兵不血刃夺取了涿郡,并将薛世雄四个儿子都收入了帐下。

“不过涿郡才北地重镇,罗艺,高开道虽是反隋,但根基都在幽州,若要夺取涿郡,使君需先击败此二人方可。tèbié是罗艺乃是朝廷旧将,涿郡军中有多其旧部,一旦他要入涿郡,恐怕使君争不过他,所以必须先铲除此人。”

李重九与温彦博商议了一日,当下任温彦博为郡司马,协理上谷郡一切政务。

要知道隋炀帝就是不消停的主,上位后将父亲的州县二制,改成郡县二制,州名换成郡名,但百姓们都习惯以往叫法,如上党郡称潞州,辽西郡称为营州,百姓一个叫法,官方一个叫法,所以隋书唐书就经常出现比如营州和辽西郡并称的情况,令人还以为是两个地方每次看这些资料都头大如斗。

而官职也一样,比如郡佐官中,杨广废除了郡长史,郡司马,让天下各郡所有长史,司马都通通下岗,而将郡丞改称赞务,辅佐郡守,兼起司马,长史的事来。

后又觉得官职不够用,加置通守一职,位次在郡守之下,郡丞之上。如郡司马,正是大业三年后杨广废除的,但李重九重新搬来用。现在上谷郡苏素任郡丞,在通守,郡长史都空悬的情况下,温彦博担任郡司马,等于是上谷郡文官系统的第二号人物。此外李重九还赐温彦博黄金五十两,布帛五百匹。

李重九如此器重温彦博,不过初来就给与重任,一来是敬重他的才学,以及见地。历史上温彦博也算是初唐名臣,能力只是略逊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名臣一筹而已。二来更是自己拉拢河北世家,千金买马骨。

不过如此任命,令姬川,周旭,刘易他们都颇有微词,他们都是跟随李重九两年的老臣了,对郡佐官的位子都是盯着。现在李重九用人如堆薪,后来者居上,难免心底不平衡。李重九也觉得是时候提拔一下,这些老臣了。

姬川则为东草掾,署理郡守府要事。周旭为祭酒从事,负责郡学,县学之事。刘易为郡主薄,负责钱粮。这一分配三人都是大喜。

与周旭,刘易他们寒门出身比较,出身士族的姬川,很快就与温彦博站在同一立场。温彦博李重九要想在河北尽快起势,当然还是要借重士族的力量。

最快的当然是择婚,让李重九尽快确立正妻,但是河北士族一向择婚严谨,一般只在认可的士族内部通婚,后世里崔,卢两大士族甚至宁可拒婚,也不肯将女儿嫁给在他们眼底,形同暴发户的李唐皇室。

所以温彦博想让李重九获得士族支持,只能另需途径。温彦博提了两条建议,加上之前让李重九取涿郡的建议,一共是三策。

这第二策必须是百姓富足,领内安定。眼下这两年在中原一片乱世衬托下,处于胡汉之地的怀荒镇已堪称大治了。中原越是战乱纷纷,怀荒镇就越是能吸引士族来此避难栖身。以往五胡乱华时,中原士族为了避祸,衣冠南渡,造就了往昔厥田下下的江淮扬州今日的繁华。怀荒镇的繁荣,这一点也是温彦博当选选择李重九的重要原因。

第三策必须兴盛儒学,温彦博说王道以教化为大务,刑法为辅。李重九问了周旭才知这话是董仲舒说的。这也是董某人一直的理念,为统治阶级培养顺民。李重九兴盛教育,自然是别的目的。但无论如何,大家的共识是,文化的熏陶需一个大环境,百姓知书达理,可吸引士族来居住,否则周边都是粗俗蛮夷,那生存环境就艰苦了。

而这一点,李重九早已与周旭商量过了,今年在怀荒,御夷两镇,以及各县重设县学,每县五十人,不以门第取人,多择寒门才学之士入学。县学每年考核一次,优良者可直接入郡学,而不第者,入学三年之后,可添入各县就地为吏。

县学之上再设郡学,取县学之中的杰出人才一百人于郡学就读,三年之后考核一次,优者直入郡守府为吏,最优者则可为行书佐,至于不第者,仍可入各县为吏。

而郡学,县学之中,教授乃是国子,四门,书学,算学四科,此外每个学生,必须兼习骑射弓马,若骑射弓马优良者,则可为武职。这是李重九不想让郡学,县学毕业出来的学生,都是日后明清读书人那般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样子,而保持隋唐士人尚武进取的jgshén。

温彦博对于李重九此举十分赞叹有佳,要知道在地方兴办教育,这点朝廷一直作得不太好,隋朝没有专门的地方学官,每郡只置一名博士让士人学礼。博士不过从九品。至于县学,杨坚还一度将之废除,这点一直遭到下层士人的诟病。

第两百三十三章蓄势待发

劝农桑,牧牛羊,先富百姓;百姓能饱暖后,再内以刑法,约束百姓,外建强军,以御外敌,安定领内;最后再兴以儒学,教化百姓,最后得到大治。

温彦博说在怀荒镇如此好的基础下,此举不需多少时ri就可以大治。温彦博甚至主动要求自己出面,替李重九找几名宿老名儒,让他们充任郡学县学的博士教谕,来教导郡学县学的弟子学礼。

李重九闻此不免呵呵一笑,他眼下实行的,实际上就是后世科举制的改进版。在过去郡县佐贰官,要么是首领官征辟,要么则是沿用旧人,这些人多半是出身地方士族。所以县令,郡守能首领官到了一地,都要看地方士族的脸se行事,甚至忍气吞声,只求任内平安无事。当初李重九以通守至飞狐县时,成冲区区县丞就敢不卖李重九的面子,原因也在于此。

因此在过去,能够在任内压住手下官吏,后世都能成为一方名臣。

李重九深信如此制度实行,等于一切官吏从郡学县学培养而出,至少能降低豪强士族对地方的干预,加强zhongyangzhengfu的势力。如此将地方士族权力就被压制了。至于以后随着李重九领地的扩大,这些学生们就会源源不断,成为新的官僚,最后与河北士族分庭抗争。

李重九将温彦博推荐的几名博士的人选,写信给周旭,姬川看了,二人皆知都是有所名气的名儒,换做学问哪个都比周旭强了不少。甚至有一人,还曾是周旭的夫子。于是李重九就同时几名博士的任命。这些博士都是贤才,一律给与郡府中行参军的待遇。

李重九在怀荒镇为郡司马温彦博设宴。孙二娘,周旭,姬川,刘易,昙宗,王马汉,额托,英贺弗都来道贺。正在众人欢宴时,突然林当锋急匆匆地入内。告知李重九言,河南巨变。

原来李密率十万瓦岗军渡过河南后,与朝廷河南十二道讨捕大使张须陀数度激战,皆是不胜。翟让见不能战胜张须陀,于是想引兵退去山东,但李密不肯力劝翟让。翟让这才答允,于是李密率军千余设伏于大海寺北林,让翟让率主力与张须陀激战。翟让为张须陀所败,撤军十数里。张须陀紧追不舍,结果李密突然杀出,而徐世绩、王伯当也率军合围,翟让返军再战。隋军惨败,张须陀最后兵败自杀。

张须陀一败,所部将士数ri连哭不止。河南郡县都为之丧气。朝廷紧急命裴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代领张须陀残部。镇守虎牢,以拒李密西进之势。同时朝廷有意。从河北,山西,长安三路调兵入河南,准备击败李密。

李重九听闻张须陀被李密击败的消息,是一喜一忧。喜的是张须陀一死,朝廷再也没有良将,可以讨灭四面反王了。大隋倾覆之势,已是不可逆转。但是忧的事,张须陀仍是不可避免的阵亡,虽是较历史上拖延了有半年,但是张须陀一死,朝廷马上就要从长安调兵,增援东都,如此关中空虚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