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9(1 / 2)

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6211 字 2019-04-27

对于李建成的心思,李世民当然了然,不过他不以为意,看向李芷婉,手抚其肩,亦是微微一笑,言道“三妹,今日总算遂了你妇好,花木兰之愿了。”

听到李世民这由衷夸张,李芷婉终于展颜一笑,兄妹之情溢然。

想起了当日在雁门时,自己向李渊要求领兵,说自己有妇好,花木兰之志,这话李世民一直记在心底。嗯,雁门,那时她正二八年华,怀着少女的憧憬,与父兄一起去解救被突厥大军困在汾阳宫中的天子。

嗯,当年那个李重九,还是一介布衣,尚投奔在自己父亲麾下,没有出人头地,自己还记得对方那虽是外表寒碜,但是却是永远那副自信的样子,当时若不是他的计策,以及后来在万军之中刺杀始毕可汗,隋军还胜不了突厥人呢。

若是世事能够一直如此该如好,父亲大哥,一切一切不改变就好了。

李芷婉目光有些恍惚,待众将一并向李芷婉道贺时,她才回过神来。李芷婉生在阀门世家,打小跟在父兄身边,也算阅人无数,当然也听得出那些人是在奉承,而那些人是打心眼里敬佩的。

但李芷婉亦一一回礼,不卑不亢,尽显士族之女的凤仪。

当下对李渊言道“眼下父亲已率军渡过黄河,我亦可以松一口气,卸除这统帅大军之职,将此给父亲来统领了。”

李渊遥望那满山遍野的白衣军,点了点头,言道“听闻关中百姓都叫你们娘子军,若是为父为娘子军统帅,不是成了女将。”

说完左右大将皆是奉承般的大笑。

李芷婉也不由莞尔,看着李渊的笑容,父女之间亲情乃是天性,哪里有什么大仇,这两年的芥蒂彼此之间自是一笑之间,一扫而空。

这时刘文静站出身来,言道“以一人之力,在关中为我军拉扯一支七万人的大军,三娘子可谓劳苦功高。大将军自是一片爱惜女儿之意。大战在即,李家自有男儿当前,依我之见,不如将这关中七万大军交给二郎统领,如此即卸下三娘肩上之责,也可为大将军分忧啊。”

李建成听刘文静之言,顿时心底大恨,心道这老匹夫,我身为世子,不掌此大军,还能有谁,你将这七万大军都分给世民,那么至我于何地。将来我誓要杀之此老匹夫。

刘文静话音刚落,这边一人站出身来,此人言道“此言不妥,二郎君已掌握右军,攻打长安事重,不能再加其责。不如将大军分给世子领兵。”

李建成微微点头,看了一眼说话之人,原来乃是行台兵部郎中,范阳郡公卢赤松。卢赤松在河东时与自己多有交往,这时候出面,显然是站在自己一边。

身为范阳卢家的家主,他的意见亦是权重,李渊不由皱眉。

刘文静当下笑着言道“范阳公初来我军,可能不明情况,世子已掌握左军,亦如何给他加担子呢。”

刘文静此言连消带打,明面上既帮了李世民,实际上又暗中讽刺卢赤松初来乍到,乃是半路投奔李家,资格不高,眼下讨论军务,这里哪里有你说话的份。

卢赤松亦是城府深沉的人,笑了笑当下退下不再言语。

而李渊看看刘文静,又看看卢赤松,再看看李世民和李建成,心道这二子都是我的爱子,手心手背都是肉,眼下我还未攻下长安,若是因此令二人心生芥蒂,反而是对我李家大业大大不利。故而不可因此而令兄弟二人生分。

当下李渊言道“好了,好了,不要再吵了,三娘,既是叫娘子军,就让叫下去,我心知将领士卒都是心向于你,既你之前带兵好好的,现在也就继续带下去。正所谓将要知兵,兵要知将,骤然阵前易将,于军心不利啊。”

李芷婉一愣,未料到大哥二哥,争来争去,最后争到了这个结果。

李芷婉当下深吸一口气,将心底话道出“父亲,我不适合掌军”

李芷婉话未说完,李建成即大声反对言道“三妹如此甚好,眼下攻打长安在即,阵前易将不好,你就帮帮父亲还有你大哥我,不要推辞了。”

李建成笑着对李芷婉如此说到,同时横了一眼刘文静,心道,好,跟我争兵权,如此我将兵权分给三妹。三妹虽不至于帮我,但也绝对不会帮你。

刘文静闻此目光之中,露出不快的神色,但也不好出言反对。

李芷婉目露一丝茫然,她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晋阳才起兵不过三个月,大兄和二兄已开始明争暗斗,而这天下还未夺得,绝非李家之福啊。

但她也明白,自古帝王家,就逃不开此事,父子相残,兄弟反目。李家要夺得天下,就必须如此。

原本李芷婉想将军权交给李渊后,就可以抽身离去,如此不但可以卸下重责,不必再为军旅之事操心,还能离开大兄二兄之间的争斗。没想到逃是逃不去的,只要自己还姓李的一日,并且还是嫡女。

这是自己的命数,无论如何都是逃不过的。

当下李芷婉向李渊一拜,言道“诺,父帅。”

李渊欣慰地拍了拍李芷婉的肩头,手指长安方向,雄心万丈地言道“吾儿,你率大军在前,一个月内,我要将我李家的大旗插上西京的城头”

“西京”

“西京”

“西京”

渭水河畔,随着李渊这一指,数万李家大军一并举起手中长枪,齐声咆哮。

大业十四年,三月,李渊率大军渡过黄河,与其女李芷婉会师于渭水河畔,随即大军直指西京。

对身在江都的杨广而言,此刻关中危在旦夕。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五章涿郡二三事

三月,虽是初春,但蓟县却起了倒春寒,下了一场疾雪。

蓟县城南几个如贫民窟的坊间里,乞儿或者是流浪至此的民众们,头无片瓦,在此之下皆是受寒受冻。乞儿们皆是老有经验地将干粪堆聚在一起,人藏在粪堆里暖身,故而整个县城处处皆是垃圾粪秽。

取暖倒也是不难,但问题是严冬百姓可以节衣但不能缩食,冬季蓟县的人家因为战乱,自家的口粮也不富裕,更不用说施舍难民,士族之中虽有余力,但出面施舍的却不多,更多人袖手旁观。

自李重九立足蓟县以来,河北之地各郡越多越多因受贼盗之苦的难民,前往蓟县。

现今蓟县的难民已是聚集了上万人之多,他们夜间睡在街里,白日他们紧巴巴地盯着朱门内,燃起的炊烟,而自己只有食观音土,树皮,草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