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2(1 / 2)

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6292 字 2019-04-27

八岁,但生剑眉星目,仿佛一柄利刃,咄咄逼人,此人姓金名庾信,身具新罗与金官伽倻注二两国王室血统。

金庾信注三自小就武艺过人,不过十五岁即加入花郎军,成为其将领,十八岁时,成为国仙,所谓国仙即新罗花郎军中领袖。

现在金庾信亦不过二十岁,率领花郎军数度与高句丽军交战,即便连高句丽名将乙支文德,亦称呼对方是为年轻得可怕的敌人。每逢与之作战,高句丽军既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现在王殿之内,三位男子皆坐在其中,听着空山元晓二人,关于这次李重九与高句丽人会战的经过。

众人听闻在中土隋廷大乱消息后,又新崛起了李重九这样强大的势力,皆是惊愕不已。

注一金春秋即新罗历史上,与苏定方一并联唐灭百济的武烈王,被韩人誉为统一新罗之祖,庙号太宗。

注二金官伽倻乃是三韩之一弁韩中的一国,盛产铁器,后为新罗吞并。

注三金庾信号称新罗历史上第一名将,其最大功绩,即与苏定方一并在白江口之战中,率领新罗唐朝联军击败了百济,倭联军。

之后新罗与唐朝,灭百济,灭高句丽,其皆是新罗方面的领军大将。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九章战云再起

对于幽州刺史李重九,新罗真平王第一句问得就是“现在的隋廷,真的已是不可能,在主宰中土了吗”

空山回禀言道“回禀王上,正是如此,我在涿郡,渤海数月,多番查探,已深明中土现在情况,现在的隋廷较七年之前大大不如了。”

真平王点点头,言道“那你认为这李重九,确实有资格取代隋廷,成为了我新罗国西面的盟友,一并进攻高句丽吗”

空山想了下言道“若以现在的势力而言,李重九确实大大不如当初隋廷,但此人不过两年,既崛起草原之上,锐意进取,实在是中原近年来罕见之豪杰。现在不能,将来或许可以。”

真平王点点头,看向下首报良大师,双手合十问道“大师以为如何”

报良大师亦合十回了一礼,当下言道“王上,贫僧以为隋廷现已没落,中土现已没有强大势力,可以为我们对抗高句丽之奥援,眼下保持与百济的联盟,以对抗高句丽之南侵。”

“大师,”金庾信出言言道“但是我听闻高句丽武王乃是大志之人,近来他一直讨好倭人,派出国师观勒佛经及天文地理历书,至倭国进献,倭国似也有意于我任那之地。”

听金庾信这么说,在场新罗权贵皆是皱紧眉头。倭国一直有向朝鲜扩张的意图。之前百济为了对抗新罗,故而将国内任那注一之地献给,倭人作为停驻泊船之地。

后新罗新起攻陷任那。将倭人逐出陆地。可倭人对于大陆染指之心一直不死,听闻倭国一直在海对面岛上屯驻重兵。有再度渡海征讨的意思,故而百济与倭人再度同盟。显然是有打算将新罗的同盟,弃之不顾。

报良大师言道“大王,贫僧以为以眼下新罗之力,若不联合百济,不足以对抗高句丽,若是再与百济为敌,那么新罗旦夕,请恕贫僧直言,恐怕就很艰难了。”

这时金春秋开口言道“大师所言甚是。但我们也不可防备,万一百济破盟的后果啊,若真有这么一日,我应该如何应对呢”

“我明白了。”真平王微微点了点头。

见王上已有了决定,堂下众臣皆是一并叩头,真平王站起身来言道“高句丽虽在与隋廷激战中,国力消耗很大,但同时也锻炼出数万能战的精兵。眼下百济的武王与倭人勾结,我们与百济同盟随时破灭。此情况我们必须极力避免发生,但却又不得早作准备。”

“正如大师所言,万一百济,高句丽。倭人联手来攻,我认为新罗支撑不足一年就要亡国。诸位,若不正视这个事实。那就是自欺欺人。”

眼见连真平王都说出这样话来,众臣都一并下拜。倍感眼下局势之严峻。

“当然诸位也不要太悲观,在此之前我会极力保持与百济的同盟。只要百济不倒向高句丽,我们新罗就不会有事,我想百济王就算保持与倭人同盟,但也不想看到现在的三足鼎立之势破灭,我们新罗灭了,下一个就是他百济了。不过我决定,不管如何,对于幽州李重九,但都必须与之达成同盟。若到了万不得已时候,这就是我们新罗最后的希望所在。”

“是,王上。”众人一并答允。

“这一次李重九出兵,我们答允他的报酬如何”真平王开口问道。

空山上前言道“李重九说,除了檀弓之物,不甚需要外,本国人参和牛黄则都上等之物,多多益善,至于果下马他则要了三百匹最好多是种马可以配种。另外还需我们三百名花郎军勇士。”

空山话刚说完,金庾信即言道“王上,花郎勇士乃是本国的忠勇之士,岂能借过汉人使用。就在眼下高句丽强兵压境,我们正需要花郎军的力量来拱卫金城。”

金庾信话音刚落,这边空山即言道“李重九答允若是将花郎勇士借调给他后,在年末以前,还会对高句丽发动一次不逊于年初的攻势。”

真平王闻言露出了深思的神色。

元晓这时也言道“这幽州刺史两度对高句丽用兵,第一次破盖牟城,歼高句丽守军近万,第二次又破白岩城,歼高句丽援军守军万余,眼下此二城已破,辽东城洞开,若下一次用兵,这位幽州刺史很可能会对辽东城用兵。”

真平王闻言当下做出了决定。

十日之后,新罗党项城注二,此城乃是当初新罗东面唯一出海口,一贯乃是向大隋的贡道所在。

海岸边海鸥声不断,二十艘新罗大船满载在岸边填装。

元晓走过甲板,对正在船头眺望风景的金春秋,言道“王子殿下,真的要去中土吗”

金春秋呵呵一笑,伸手拦住元晓的肩膀,丝毫没有上位者的架子。

金春秋言道“元晓大师,你我自幼相交,我也不瞒你。我此去中土,乃是避难。”

元晓一愣,当下言道“王上不是说了,只要百济与新罗同盟不破,那么本国就会无事。”

金春秋一笑,言道“元晓你错了,我避难并非是因为国事,而是家事。”

元晓听了当下明白,眼下新罗真平王年已五十了,但膝下没有儿子。

而新罗王位非圣骨出身不可,如此意味王位着只有他的女儿方可继承,而金春秋就算身为养子,但身为真骨出身也不能,在此敏感的时候,他选择前往中土,显然是要从这危机中抽身而开。

金春秋随即将目光从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收回,言道“不过说回来,王上若真有把握对抗高句丽,就不会派出十名真骨子弟,随船前往中土了。”

金春秋走到船舷边指着大海,言道“不过这一次王上真是下了血本了,以往我新罗朝贡大隋不过三,四艘船罢了,而这一次却派了二十艘,若说是答谢李重九,这礼也是太过了。”

“是啊。”元晓看着陆续上船的花郎勇士,不由点头。

“升帆”

新罗水手们开始吆喝起口号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