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0(1 / 2)

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6391 字 2019-04-27

乱,群雄四起,太原温氏与身在晋阳的李渊,李世民颇有交往,

而李渊晋阳起兵之后,族内就让温彦博的两个弟弟温大雅,温大有投效李唐为官,来表示对李唐的全面支持。但是温彦博却没有听从族中的意思,早一步先在李重九麾下已是任为郡司马。

晋阳之后父亲,与族中从叔,有写信要他辞官的意思,温彦博一来心道,就算去了李唐,自己最少要二三十年才能一展抱负,得到宰辅之位。但在幽州军之中,李重九显已是有栽培他为宰相的意思,并且对他重用,十分信任。

温彦博感激于李重九的栽培重用,故而这才拒绝了族人要他返回太原的请求,继续留下幽州辅佐李重九。

但这么一来,温彦博也知自己与族人之间有了重大的嫌隙了,这一次攻下晋阳温彦博回乡之后,尽管他现在在幽州中,乃是官居一品,幽州上下官吏仅次于李重九的待遇,但回乡之后那些族伯从叔对他皆是闭门不见,在族中备受冷遇。

自小生在大族的温彦博,难免有几分不服气的意思,故而他这一次才比较急切李重九能够一战击败李唐,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李重九见麾下一并主战的意思,却有几分诧异,看来连番大胜,自己麾下的精兵猛将,不知何时也成了骄兵悍将。

如果自己没记错,历史上刘武周与李世民,也是对峙于柏璧吧,具体战况如何,自己已是不记得了,但是这一战最后的胜负却是不用多说。

从晋阳至柏璧,路途遥远,自己粮道漫长,军粮势必毕竟不济,万一被人劫粮情况堪忧。但温彦博说得也没错,自己不前往柏璧,只能坐视尧君素,吕崇茂二人被歼灭,如此军心会动摇,而且现在全军连胜,士气正盛,自己若畏缩不战,难免有些说不过去,麾下武将士卒也可能会大发牢骚。

毕竟刘武周当初伐唐有三万大军,也是打倒了柏璧,自己这一次讨伐并州,却有六万人,兵马比刘武周多了一倍,而当时李唐立国已有两年之久,现在李唐根基不稳。

两强相遇,不打一战就退缩,无疑是怯弱之举。

“下面如何作战,还请上谷公明示”众将见姬川不言语了,当下一并上前,他们显然觉得现在一战大有胜算。

李重九看了一眼众将,言道“李唐这一次出动四路大军收复河东,不可轻忽,何况李世民新胜了薛举,麾下士卒尽是精锐,我军与之相战,胜负难料。”

众将听李重九亦是反对出兵的意思,当下皆是有不忿之意。

“那敢问上谷公就不救尧君素,吕崇茂二人了吗”

李重九言道“李世民驻扎于柏璧,正是算准了我军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南下则战线漫长,容易师老疲惫,而若按兵不动,则尧君素,吕崇茂被其收拾后,他可以从容会齐各路大军,照样可以北上与我决战。所以我们要胜唐军,就不能依照李世民意思来走,这样就入其圈套了。”

温彦博闻言当下问道“那么上谷公的意思是”

李重九言道“我军依旧南下,但不是走雀鼠谷这条险道至河西,而我要率军攻打上党郡”

“上党郡”

众将一怔不去与李世民决战,而是攻打上党郡这是为何。这时姬川却是双目一亮,言道“上谷公,此举乃上策啊”

“如何上策说出来听听,我怎么不懂。”王马汉问道。

姬川看了王马汉一眼,心道此人也是一方总管的大将军了,却这等没见识,不过姬川也知此人对李重九绝对忠心,乃是心腹。

姬川没好气地给王马汉补了一番地理上的基本常识。

原来从晋阳往南,中间以太岳山为分隔,将并州两条大道,从晋阳往西南而进,从太岳山西麓经过,乃是李渊当初从晋阳起兵夺取关中的路线,从晋阳过昭余祁,经雀鼠谷,霍邑,再从蒲津渡过黄河,可以直插关中,抵达长安。

而从晋阳往东南而行,从太岳山东麓经过,经上党郡直下,经过长平郡,高平郡,最后从孟津渡过黄河,而至东都。

这条路线当初李重九在七千寨为山贼时,被殷开山通缉,就是被迫从上党郡的单雄信的二贤庄,一路南逃,经过孟津渡,渡过黄河,逃离了并州地界,抵达东都于白马寺旁遇见李密。

姬川言道“由此可见得晋阳乃并州之要害,经此西通关内,南下洛阳,东至幽州,北控草原。”

王马汉闻言“这与我们攻打上党郡又有何关系”

姬川一副孺子不可救药的表情,言道“上党郡对于李唐而言,同乃重镇,一旦此地有失,等于并州只余河东一半。李世民可以屯兵柏璧,我们则可攻上党郡,以围魏救赵。”

说到这里,尉迟恭亦言道“不错,上党郡殷开山,李元吉的残部,不过是惊弓之鸟,我们可以一战破之。”

温彦博点了点头,露出欣然之意,言道“李世民若是将上党郡置之不理,继续率军攻打河东,我们可收上党郡,但若是李世民来救上党郡,那么形势逆转,我军则可在上党郡以逸待劳,不用担心战线太长,粮草不济了。”

众将听了也是一并点头。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三章渡河

太岳山,古名霍太山,霍山,与北镇医巫闾山一并,并为五镇之一,称为中镇。

在三皇五帝之时,以为此山乃是中天之极,远高越于其他诸峰,故而冠名为太字。而之后战国时,在此设郡即名为上党郡,原因是其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

霍山难行,就算是悬车束马亦难以翻越,犹如一利刃从中切下,将并州的上党郡与河西,临汾郡切开,要河东至上党郡,必须绕道河内,走太行道方可。

李重九留下尉迟恭率一万士卒留守晋阳,自己率两万主力,从晋阳经榆次,南下上党郡。

大军向南,一路之上,李唐各县皆是惊恐。

大军与石艾县只是擦肩而过,而这时石艾县县令曾由,却惶恐地派人来请降。

出面为使的,乃是一名李氏官吏,自称乃是李重九族叔。

李重九看着对方一本正经,将族谱拿出上述几代后,李虎一支乃是他们分出去的旁支,追溯源流,李重九归于中山李氏,始祖乃是秦太傅李玑之子李齐。

而李玑还有一子在赵国为官,乃是赵国名将李牧,也是今ri赵郡李氏始祖。

李重九听对方说得一本正经,自己不由哑然失笑。

自己一家的渊源,连李虎自己不清楚,这会倒是有一人自称是李重九族叔,来此要李重九认祖归宗,这不是笑话吗

正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李重九想了下,却没有令人将对方轰出营门,言此事自己需问过李虎后再提,并且还赐了万钱给他。对方当下喜洋洋地回石艾县向曾县令复命了。

次ri大军开拔之时,石艾县县令曾由,以及县内官吏,以及当地乡绅一并前来。

说得云云,乃是是以石艾县能出了李虎,李重九这等人杰为豪,对方身为一县父母官当然是要来拜见的。

李重九虽明知对方乃是在奉承,但中国有句古话,富贵而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虽不是自己期待的,但能在着同样口音的乡里父老面前吐气扬眉,还是相当令人快意的。

李重九匆匆接待后,没有多理睬他们,请了曾由他们返回石艾县,立即率大军开拔,率着人马朝上党郡直奔而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