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6(1 / 2)

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6351 字 2019-04-27

兵攻入长安,如此忘恩负义之人,今ri还有何面目派你来见我。”

杨娥皇胸口起伏,她虽是极怒,却竭力让自己不失态。

李世民抱拳言道“公主,岂不闻身不由己,方时天下大乱,义军四起,社稷动荡,就算我李家不起兵,大隋又焉有几ri国祚。家父迫从于众人,起兵而至关中,实不得已为之,只希望能以一己之力,保住国朝血脉,令其不落于如宇文化及,杜伏威,窦建德这等人物手中。”

“我知我眼下如何说,公主都以为我只是在找借口,但我李家问心无愧,攻入长安后,秋毫无犯,待宗室亦是优厚有加,一切待遇如旧,若换了宇文化及等其他反王得了天下,你说我大隋宗室还能有几人活命。”

杨娥皇苦笑言道“按是你这么说,我不该怪你们,反是该道谢了。”

“不敢,”李世民诚恳地言道,“我眼下只是为公主安危着想,一旦公主身份暴露,无论是黎阳,还是任何之处,恐怕都有别有居心之人对公主意图不轨,现在天下之大,唯有长安方可安身,我李世民千里迢迢,来到黎阳,在此恳求公主随我返回长安,我以xg命担保,李家保公主一生无忧。”

不久后,李世民带着一丝黯然之se,离开得归楼。

长孙无忌看了李世民的脸se,言道“秦王,不就是一介弱女子,不必与她呱噪,直接绑来就是了。”

李世民摇了摇头,言道“我李世民还没有这么不成器,她与你姐姐一般,都是不容易劝动的人,此来我早有预料,毕竟是我李家夺了她杨家的天下,这点无论如何说,毕竟是我李家亏欠他们的。”

长孙无忌言道“秦王言之有理。”

李世民笑着言道“无忌,要得佳人,没点耐心怎么行,这就和行军打战是一个道理。走,我们下榻后,就去见李密。”

厢房之内,曲嫣然来到珠帘之后,见杨娥皇低着头。

“妹妹,为何不开心,他并非是你的心上人吗”

杨娥皇站起身,拉住曲嫣然的手,言道“他并非是我什么心上人,只是以前对我有救命之恩,但又是他令我眼下国破家亡。”

曲嫣然一怔,杨娥皇深吸了一口气,言道“此人乃是李渊二郎君。”

“就是在关中称帝的唐公李渊”曲嫣然一惊。

“不错。”

杨娥皇仰头言道“他眼下亲自来此,说要迎我回长安。”

说到这里,杨娥皇微微一笑,言道“相处多ri,还未相告,我乃是已故天子之女,封长乐公主。其实曲大家早已知晓了吧。”

曲嫣然点了点头,当ri认出齐王时,她就大半猜出对方身份。但对方皆不说破,自己也就不言。

杨娥皇言道“姐姐,你我相投,自幼在宫里人人敬我畏我,却没有一个朋友,此番落难,能结识于你,乃是我的福分。”

曲嫣然言道“妹妹。”

曲嫣然眼眶微红,却不知说什么。

杨娥皇将身份告之后,曲嫣然也不必佯作不知,二人这一番心结互去后,情谊却又增了几分。

曲嫣然问道“妹妹,算我多嘴,唐公虽是有负于你杨家,但听说名声还不错,并且厚待宗室,朝廷旧吏,故而关中虽不及江都,却胜过洛阳百倍,你去还是不去呢”未完待续。

201312202357566515691

第三百七十八章变卦

见杨娥皇不语,曲嫣然笑了笑,她见过那李公子看杨娥皇的眼神,似乎有凤求凰之意。

这李二郎君虽不是大唐世子,但年纪轻轻,已率李唐大军南征北讨,破宋老生,再败薛举,天下有几人不知秦王殿下的英明神武。

在天下之间,若论青年俊杰,除了李重九外,也就当属李世民。

故而曲嫣然想若是杨娥皇能嫁给李世民,也是门当户对,只是二人国仇家恨在那,曲嫣然不懂杨娥皇的心思,故而也没有道破李世民的追求之意。

去或者不去

这时杨娥皇双目微微有迷离,是的,关中比洛阳好一些,但李渊与王世充之间,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天下虽大,但大隋已是过往云烟,去哪里也不是一样。

曲嫣然见杨娥皇正望着窗外出神,待看见桌上有一四角垂香囊。曲嫣然见此香囊虽非名贵,但是表面上摩挲痕迹显然,看来是杨娥皇用得许久的贴身之物。

深闺之中,见到香囊并不奇怪,不是装着香料,就是女儿家的一些物件,而曲嫣然分明见的香囊其中似有一个尖锐之物。

曲嫣然当下不由拿起看去,垫在手里,却不由一惊。

原本香囊之内并非是女儿家之物,而是一钢制的箭镞,箭镞上血槽赫然,陡然在香闺之中,见此凶物,曲嫣然不由讶然。

曲嫣然眼见,看见箭镞后截一小段箭杆,箭杆上书着一行小字。看到此曲嫣然突然抬起头。

杨娥皇心觉得有异,但见曲嫣然正手捧着一箭镞。不由伸手往腰间一摸,香囊果然不在身上。

曲嫣然看到。箭杆所书小字,乃是李重九三字。

曲嫣然顿时心头百转,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但杨娥皇认识名叫李重九的人,能有几个。

她与李重九在明月楼时,共聚过一个月,认得他的笔迹,而这三字显然是出自他之手。

记得李重九当时自言自己乃是一介武夫,大字写不全。这李重九三字用毛笔写来歪歪扭扭的,实在不敢恭维。难怪当日行琵琶行时,那纸上之字糟糕透顶,差一点为人丢去。

李重九当初齐王府随伴,长乐公主乃是齐王府的座上客,必是认识此人的。是啊,长乐公主都知当初齐王琵琶行有人帮他捉刀所作,怎会不知捉刀之人乃是李重九。

二人原来早就相识,而今杨娥皇将此箭杆作为贴身之物谨藏。曲嫣然如何还不明白她的心思,难怪那英气勃发的李二郎君她看不上,长安洛阳都不愿去,原来她心中早是意有所属。

杨娥皇见到曲嫣然托着箭镞略有所思。解释言道“姐姐,五年前,在雁门我与父皇被突厥二十万铁骑围在汾阳宫。我奉旨与樊尚书一并突围求援,路途之中。遇突厥骑兵伏击,有一名突厥人爬到我的车厢上。幸亏此人施箭相救,我才能安然无事。”

“救命之恩不可忘,故而此箭镞我一直放在身边,一来作个信物,二来祈求他能平安无事。”

二人相识于他微末之时,又有救命之恩,曲嫣然颤声言道“原来救下姐姐此人,正是当今幽州刺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