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2(1 / 2)

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6360 字 2019-04-27

如何,是否已决定援郑”

长孙无忌道“这尚未听说,听闻李重九已决定在幽京称帝,故而可能为筹备登基大典之事,没有那么快前来。”

李世民将马鞭掷在地图上道“此乃是李重九故意放出的风声,迷惑我等,什么筹备登基大殿,孤看赵国上下,恐怕早已是全军动员,马上就要出兵南下了。”

侯君集问“秦王殿下,末将听闻李重九对公主殿下情深意重,当年为了公主甚至不惜与陛下决裂。若是我们放出风声,说王世充害死了公主。李重九是否会因此不肯全力救援洛阳呢”

李世民沉声道“换了一般人,或许会有芥蒂,但李重九是何人,孤还不清楚吗成大事的人皆六亲不认,你们都以为李重九当初与父皇决裂,乃是为了三妹,事实上,此人早有反骨了。他非寄人篱下之辈,早晚是要一飞冲天的。”

侯君集点了点头,抱拳道“那请恕末将失言了。”

杜如晦笑着道“或许此计并非无用,李重九或许不计较,但王世充却未必如秦王这般,了解李重九。眼下洛阳能够坚守,一来是城池坚固,二来是城中守军坚信,赵军会前来增援,若是因此事,两家有所芥蒂,让王世充怀疑李重九增援洛阳的决心,说不定可用此迫郑军投降。”

杜如晦虽这么说,但还是叹了口气。怎么说李芷婉也是李唐的公主,用李芷婉之事,来离间郑赵两国的关系,怎么说也是难以启齿的。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道“杜克明说的有理,只要能攻下洛阳的,区区名誉损失又如何,此事就交给子明来办了。”

李世民深吸口气,与众人道“事实上孤最担心的,并非是如何攻下洛阳,也并非是赵国援军,最担忧而是在长安。”

帐内之人闻言都是沉默。

房玄龄道“自古以来大将出征在外,莫过于天子的信任,否则何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说,但眼下若是因为公主之事,而令陛下对秦王殿下有所怀疑,失了父子之间的信任,那我军攻打洛阳之事就不能长久了,一旦调兵令下,几个月来的辛苦就白费了。”

长孙无忌咬牙道“还不是李重九在长安故意散布谣言所至,此人胆小如鼠,不敢堂堂正正如秦王殿下正面决一死战,而用如此浅显的离间之际,妄图令我军等退兵。”

杜如晦开口道“离间之计,虽十分浅显,但却十分有用,纵观李重九起兵以来,用兵谋略不过中人之资,但其阴险诡计倒是层出不穷,罗艺,窦建德,刘黑闼都是败此之下,而且此人谋定而动,计谋一环接着一环,偏偏秦王在明,他又在暗,着实难以防备,眼下无论如何,要坚固天子对秦王殿下的信任,才是关键。”

房玄龄与杜如晦道“刘公因涉李密谋反之事,被陛下处死后,我们在朝中可以为奥援的大臣,已是少了一位,能在天子面前说得上话的大臣,更是不多了。”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不,与我们交好的大臣,倒是还有一位,能在天子面前说得上话。”

2014611346498138388

第五百四十八章李世民之过

长安城。

李渊的书房之内。

一身龙袍的李渊,坐在书房之内看着一封来自幽京的信件,看毕之后,将信纸揉在手心,并捏须冷笑。

“市井儿屠狗辈,也想称帝,你也配,”李渊站起身来不屑地道,“王世充前车之鉴尚在,众叛亲离的一日,离汝不远了。”

书房内尚书右仆射裴寂,内史侍郎封德彝一并在侧,心知李渊是在不忿李重九称帝之事。昔日蛰伏于李渊之下的人物,今日与李渊平起平坐。李渊没有口恶气,才是不正常的。

李渊开口问“裴卿,这几日河北可有消息传来”

裴寂道“据秘谍传来的消息,赵军连经两场大战,又刚刚击退突厥入侵一月余,元气未恢,何况河北之地刚下,李重九根基未稳,现似乎在养精蓄锐,厉兵秣马,暂时未有南下的迹象。”

李渊点了点头道“对于河北的监视,绝对不可以轻忽,令并州总管李仲文;绛州总管襄武王李琛;山东道安抚大使淮安王李神通,严密监视河北,一旦有赵军的动向,立即来报我”

封德彝拱手道“陛下,李仲文乃是李密堂叔,李密胆敢谋反,李仲文是否有关系,实在难说,现在再委其镇守一方,恐怕不妥。还有朝中的赵郡子弟,也要监视才是。”

李渊道“有道理,不过李仲文乃是三娘的部下,由他节制,可以放心。”

李渊当下又道“眼下我军首要是攻下洛阳。朕已下诏,令河间郡王李孝恭。为荆襄道行军总管,李靖为行军长史。大造战舰摆出沿长江,顺流攻打萧铣之势,令其不敢用兵北上从襄阳增援洛阳。”

裴寂听此后当下道“陛下英明。北有李仲文,襄武王,淮安王,还有公主监视李重九,而南有河间郡王,李靖监视萧铣,杜伏威又为我所用。数路齐攻之下,王世充已如瓮中之鳖。”

说到这里,李渊裴寂二人皆是抚掌大笑。

李渊确实有这个自信,以李唐现在的势力,足以与郑,赵,梁三国三面同时开战的能力,只要洛阳一破,王世充束手就擒。那时天下鼎足之势已破。李唐就可以顺势席卷天下了。

两人说话之间,忽外面宦官禀告道“陛下,中书侍郎宇文士及求见”

李渊听了道“快宣”

不久后宇文士及入内,但他一见李渊即拜下哭道“陛下。微臣有罪”

李渊听了不由讶然问“宇文爱卿,不是出使洛阳吗为何有罪,莫非是洛阳出了什么变故秦王吃了败战吗”

宇文士及垂泪道“陛下。秦王并没有吃败战,而是公主殿下她。公主殿下她”

李渊听了身子一晃,坐在了榻上。裴寂等人一并上前道“陛下陛下”

“让开,朕还撑得住”李渊挥手,让左右推开,“尽管说来,不要支支吾吾的,实话与朕讲来”

“诺,”宇文化及也是挤出了几滴眼泪,从袖中掏出一份书帛道“陛下,这是秦王殿下的请罪奏折,还请您过目。”

宇文化及当下放在了李渊的案上,李渊抬起右手拿着奏折,一边看一边袖子有所轻抖。

待看毕后,李渊合上奏折时,已是老泪纵横颤声道“朕今年已五十六岁,竟白发人送黑发人,苍天对朕何其薄也”

众臣一并跪下,齐声道“陛下,人死不能复生,还请节哀顺变才是。”

李渊依在榻上,双目有些红肿,待闭目凝思一阵后,陡然看向宇文士及。

李渊双目如刀,手拿着奏折指着宇文士及,厉声道“平阳时在河阳,为何秦王突召她往洛阳”

宇文士及言道“听闻是交割军务。”

“依朕看倒是借刀杀人”

李渊此言一出,满屋寒彻,左右大臣尽是低下头。宇文士及言道“陛下,借刀杀人此没有证据的事啊。”

连一向偏袒李建成的裴寂亦是道“陛下,此大战在即,不可轻易怀疑大将。或许王世充故意得到消息,伏击平阳公主,以让秦王受窘,也是有所可能。”

李渊看向众臣,陡然砰地一声拍下了桌案道“你们都当朕是老糊涂了吗坊间纷传秦王意欲攻下洛阳,据此自立,朕令平阳公主前去调兵,他推三阻四,并在这时让朕的爱女身死,岂非巧合,秦王拥兵自重之心已是昭然若揭,竟然兄妹之情都不顾了。”

“朕决计要罢了他的兵权,召回长安,否则就是养虎遗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