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8(1 / 2)

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5994 字 2019-04-27

里镇的陆上防备。海上则有新罗海船十艘,快舰十艘,渔船十几艘,新罗水军五百多人。除了水军之外,都里镇还有士卒们的家眷近千口,还有三百发配来辽东的囚犯。当然还有金庾信新到的一百花郎武士。

现在民众都已在都里镇周边开垦土地,预计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整个都里镇都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气象,与当初刚攻克时那荒无人烟之状不可同日而语。

周洲听闻金庾信准备偷袭高句丽人修筑的城垒,当下决定观战。金庾信也有意在周洲面前一露身手当下答允,条件是周洲必须听从他的指挥。准备一夜后,次日金庾信率着他的人马,驾乘轻舟夜袭高句丽城垒。

金庾信率领十艘快船,悄悄驶离了都里镇,除了操船接应的一百名新罗水军外,真正偷袭城垒的只有一百名花郎武士。夜空之中,流星划过无尽的天幕,周洲坐在船中,看着星罗密布的苍穹,身子随着海浪起伏,海水不时飞溅在他的身上,口鼻中满是咸味。

周洲左右的新罗士卒口中尽是衔枚,挥动着船桨一下一下拍打着海面,海面上还算是风平浪静。周洲记得上一次渡河夜袭时,也是与金春秋他们一起。

新罗士卒择了一处浅滩开始下船,金庾信随即跳下船去,周洲看去浅滩前方,就是高句丽人修筑城垒山后的断崖。金庾信沉思了一阵,在周洲眼底这位不到三十岁的新罗将领,举手投足皆有一股大将的气质,令周洲不由想到赵军中大将薛万彻,两人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见金庾信将手一挥,随即花郎士卒开始向断崖上攀爬。

“周大人,请你在这看这场好戏。”

面对金庾信的叮嘱,周洲道“祝将军马到成功。”

金庾信点点头身子溶入了夜色中,周洲抬起头看见新罗士卒顺着绳索攀着石岩而上。

一旁周洲的随从道“使君,这新罗人好大的口气。”

周洲却斥道“这叫自信,此人不可小看,将来必是新罗人的大将。”

说话间,十丈高的断崖不少新罗士卒已是登上,城垒那已是动起手来了。

周洲不由吃惊道“好快。”

黑暗之中,周洲看不清城垒里的战况,只偶尔听到一两声惨叫,莫约过了半个时辰,城垒上已是传来了欢呼声。

周洲喜道“得手了,走”

当下周洲与几名侍从,绕过断崖从大路走入高句丽人的城垒。

这座城垒高句丽人修筑得颇为用心,有内墙和外墙,都是用高句丽人独特的垒石砌墙法搭盖而成的。内垒内还有双重阁楼,周洲一路行来,城道上遍地都是高句丽人尸首。

高句丽士卒抵抗十分勇猛,周洲可以看得清楚他们都是面朝前倒下。周洲见脚下都是鲜血涂地,很多人在混乱之中都来不及穿戴铠甲,都是被一刀致命的,十分干脆利索。新罗的花郎士卒果真是精锐,虽然可以看出他们也有些伤亡,但还是一口做气拿下了这城垒。

在城楼前,周洲看见金庾信手提着染血的宝剑,询问完一名高句丽俘虏几句话后,身旁士卒一刀斩下对方的头颅。

金庾信见周洲走来向他道“城将已是自尽了,杀了自己女人,再自杀,可惜没和他交手,亲手斩下他的首级。其余人,都被我们杀了,从断崖跳上来时候,大多数人都还在睡觉,被我们在床榻上就砍死三十几人,否则不会赢得如此轻松。”

周洲道“无妨,重要是城攻下了,我看沙卑城的援兵不会这么快到,就算到了也不怕他,我们大可先清点缴获。”

金庾信道“好,正应当如此。我们懂得规矩,与你们赵军五五分成如何”

周洲笑道“不用了,这一战都是你们新罗人打的,将物资都运回都里镇就好了。不过这城我看高句丽人修得不错,弃了可惜,我看只要有一百人足够在此坚守,抵挡一千大军。”

金庾信欣然道“周大人,真是与我不谋而合,这一座城池背山而建,地势险固,只要靠断崖的外墙再加高一点,就可以防备我们今夜这样的偷袭。最重要是这座城垒可以与都里镇,相互犄角,如此我们在都里镇的守备就更坚固了。”

周洲点点头道“你果真很有见地,只要你们守得住,我是没有异议,回到辽东郡后,我会再调两百人来加强都里镇的守备。”

金庾信听了喜道“那太好了,你不知金王子,多想在此建功立业。”

周洲想起以往与金春秋相处时之情景,心知此人乃是野心勃勃之人,于是明知故问道“金王子怎么了”

金庾信看向周洲老实道“我们大王身体快不行了,依照我们新罗人的传统,王位只有圣骨血脉者才能继承。大王没有子嗣,按照如此只有长公主将来才能继位。而长公主就是金王子的养母。据我所知,长公主一直不主张继续与高句丽的战事,而是希望能够和平的。当然这与金王子和在下的看法是相反的。”

周洲听了沉思,若是新罗与高句丽议和,那么没有新罗拖住高句丽人后腿,那么辽东不是将独自面对高句丽的压力,这万万不行。

当下周洲道“金王子很得陛下的看重,也是在下的朋友,若是他有意建功立业,在新罗国内获得更高的权位,这不仅是我也是我大赵陛下乐见其成的。”

第六百一十五章塞内塞外

白道。

突厥人的金狼大纛高高飘扬。

二月,大草原上寒冬刚刚结束,今年草原的冬天格外寒冷,冬天的大雪降临后,草原上的牛羊马匹冻死无数。突厥刚刚从寒冬中喘息过来,而突厥可汗处罗决定,将突厥在漠南的汗庭,从铁山南迁,迁至更温暖,水草更丰美的白道附近,昔日鲜卑人北都盛乐左近,让突厥人去那缓一口气。

这一次南迁汗庭引起了突厥内部的大激辩,不少突厥的长老头人,一并反对处罗可汗南迁的决意。

他们认为处罗之前决定,将位于漠北于都斤山的汗庭,迁至漠南铁山,已是违反了几代突厥可汗留下的遗嘱,破坏了突厥祖先的规矩,失去了千里戈壁的掩护。而现在处罗更是进一步将汗庭从铁山,迁至盛乐附近,如此已十分靠近汉人的地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