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7(1 / 2)

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5865 字 2019-04-27

将宫灯点亮。远远望去,宫灯模糊的晕光,由远到近逐一亮起,驱散了浓浓的夜色。巡弋的侍卫踏过石阶,身上甲叶铿锵作响。

秋夜渐凉,临朔宫的大殿内,桌案一旁放着一叠尚未批改的奏折,不过大赵帝国的皇帝,李重九此刻却不在桌案旁。李重九身披披风,手按长剑,对着墙上悬挂着一副巨大牛皮地图认真地看着。

从地图上看去,大赵帝国的版图日益扩大,幅员渐渐辽阔。

昨日郭孝恪传来战报,他率大军不负所望攻陷了乌桓山,将赵国北方疆土,一举向草原深处推进了好几百里。郭孝恪已向李重九发出请求,增加对松漠都护府的汉军戍军,以便在乌桓山筑城。

李重九固然眼下兵力不足,但还是答应了郭孝恪,派出两千从北境六郡新募的两千精壮送往白狼城,不过兵嘛,要郭孝恪自己练。

此外郭孝恪还在奏章中保举王实为鹰扬郎将。言此在攻伐乌桓山的两战,先是守护粮队,击退契丹骑兵夜袭,又袭击乌骨岭,以少击多。大破三千契丹骑兵。李重九看了初时看了一愕,没料到王实这屯田校尉,居然自食其力,在松漠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自力更生还干出一番天地来。

难道是人才到哪里都会发光,自己之前对王实看法有所偏差。或许还是老臣们那句话对,小辈嘛,总是要让他出去闯一闯的,不摔打摔打,怎么知道将来是龙是凤。不过对于王实能有如此上佳表现,李重九还是很高兴的。当下不仅批准了郭孝恪的请求,还给与王实实权,授予他白狼城副将之职。

王实归王实,但是郭孝恪在乌桓山击败了契丹人,让李重九在塞北形势一片大好,最主要的还是切断了突厥与高句丽的人直接联系。对于契丹内附于高句丽人的势力也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契丹各部几十万离开乌桓山熟悉的草原而北迁。李重九顺着地图望去,再北迁就是现在的大兴安岭。这一片茫茫大山,直至今日很多地方仍是原始丛林。契丹人如果要被北迁至过冬,那么生活必然更加艰难。

如果真是这样,几十万缺少了牛羊畜马的契丹在寒冷的大兴安岭这,将最少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不过李重九不准备将契丹人赶尽杀绝,反而决定要乘此机会大力招揽契丹人,允许他们迁回火儿慎草原,当然条件是,他们必须服从大赵的管辖。不仅部民要随时服从大赵松漠都护府的征召,每年还要交纳一定税赋。头人的儿子作为质子入幽京国子监学习。

只要再有十几万契丹人归附赵国,那么剩下的契丹人,对火儿慎草原就很小了。如此也可以斩断高句丽一臂。当下李重九在牛皮地图上乌桓山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圈,表示此地已收入大赵的地盘。

随即李重九分别望向火儿慎草原西侧的突厥,以及东侧的高句丽。

高句丽国内近来局势平稳。南面的千里长城已是完成。这是一条连接十几座重镇的长城,当然是高句丽人效仿秦汉长城的作品。只是身份易位,高句丽将大赵,当作了游牧民族一般防备。

新任辽东郡郡守周洲曾上表给李重九,说要凭借陆军,攻破这千里长城,最少要调动二十万人马。要知道高句丽擅守之名,是都知道的,第二次征讨辽东时,隋炀帝三十万大军攻打辽东城一个弹丸之地三个月不下。

周洲反而给李重九上了一份海上攻取高句丽的奏折。周洲在奏折列举当年汉武帝平定卫满朝鲜时,命令楼船将军杨仆率兵五万横渡渤海,攻破卫满朝鲜王城之事,之后大汉在朝鲜设汉四郡。

周洲将此事引述,言大赵必须模仿汉朝当年平卫满朝鲜之事,而不应该重蹈隋炀帝三征辽东的覆辙。周洲建议就是从长远考虑,从海上进兵,绕过高句丽修筑千里长城这条坚固防线,而大力经营都里镇,登州两大据点,将来为渡海攻打高句丽做好准备。

周洲还说掌握海上霸权,攻打高句丽只是一,更重要是将来还要面对新罗,百济,甚至更东面倭国在海上的挑衅,为了防范未然。周洲建议扩大都里镇,登州两处水军大营,打造海船,训练水军,将来好争雄于海上

让大赵水师不仅纵横于江淮,还要雄霸海上。

李重九将周洲奏折看完,没有一个字不赞同,但是也没有一个字赞同,原因很简单,李重九给周洲批复干脆两个字没钱。筹集水军之事可以,但让周洲自己去想办法。这也是没办法,李重九刚刚结束在乌桓山的战事,山东那边徐世绩,宋金刚的大军也已经开打,这边永济渠疏通还没有完成,李重九哪里有钱去管扩建水军的。

当然李重九也给周洲放权,让他自己自己想办法,哪怕用一些非常的手段都可以。那怕他去偷去抢。

李重九只是随口这么说,但周洲马上回复奏折,说要组织一支水军,侵袭高句丽沿海,劫掠百姓,所得之资自己消耗,还美其名曰以战养战。李重九想一下,暗道周洲这个人不简单,这不是他当初劫掠高句丽时干的事吗

不过李重九当初只是陆贼,周洲的野望则是要当海盗。

第六百五十章熊熊的野心

将高句丽人当作肥羊来宰。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高句丽作为东北亚最强大国,除了军事势力外,经济势力也是不俗。

在靺鞨,契丹人还在进行原始刀耕火种,打猎牧羊时,高句丽已开始对田地精耕细作,高句丽不仅打造铁器,冶铁水平也不错,农人基本都使用铁器进行农耕。

虽然低层百姓十分贫苦,平日都有节食的习惯,其国内富豪之家不细作,坐而食者好万口,由下户供之。契丹,靺鞨等族自己不懂生产铁器,高句丽人却将自己打造的铁器卖给契丹,靺鞨等族,来换取牛羊。

特别作为农耕民族,高句丽也有储蓄谷物的习惯,不仅有国,城有大仓,还家家都自有小仓,名叫桴京。百姓平日互易,交税以布谷粟绢作为交易货币,历史上高句丽向倭国进贡时,特进布帛,毛皮,称之为皮币。而如臣服于高句丽,契丹,沮沃,靺鞨等部族,高句丽王都向他们严令,要求进贡貊布,牛羊,鱼,盐,谷物。

但就算如此高句丽,也仅仅比契丹,靺鞨经济好一点,就算进行抢掠,也不一定会有收获,反而可能赔了路费。但周州却在奏章里说,如果去辽东大山里打转,肯定是捞不到什么油水,但是他选择打击的,却是高句丽最富庶的萨水,以及浿水下游平原。萨水是一个大隋人为之痛心的名字,当年三十万征辽大军就打到这里,被乙支文德击败。

萨水就是今日清川江,萨水下游平原从过去到今天都是高句丽最重要的农业区。周州引一名当初参加过征辽的来护儿水师一名将领的话在奏折里写到,从萨水往上水师可以溯流直上两百里。

浿水比起萨水位置更重要。浿水就是今日大同江,这是朝鲜京畿平壤的所在。当初来护儿攻打平壤时,就是渡海后抵达浿水入海口,沿河直上,直接打到平壤城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