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0(1 / 2)

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6350 字 2019-04-27

人哐当哐当地离去,走到饭桌前将一顿斋饭吃完,又领了三捆荷叶包饭当下离去。

这名僧人原名高涛。是当年随于仲文征辽的三十万隋军中的一员。萨水之败后,他的袍泽多半被杀。首级被高句丽堆作京观。还有七八万大隋士卒被高句丽俘虏。

高涛也是其中一员,后来被充作官奴,为高句丽人铺桥修路之用。官奴为高句丽人奴役,十者早死了七八,他因为通晓佛经,故而时常不必服役,而去广法寺内给方丈诵念经书,因此活命。但高涛却不愿意作广法寺的僧人,而是只愿意回奴营与众士卒们一起。

这又是官奴营中,普通的一日,这里到处充斥着垃圾秽物,屋舍破旧,夏不能挡雨,冬日不能避寒,只能是勉强的住着。但高句丽人却让这些大隋战俘干着最苦最累的活。

官奴营中防备简陋,高句丽人也不担心大隋战俘会跑,在这里他们人生地不熟,一旦跑走了,不要几天就会被从大山里抓出来,之后被拿出示众。高句丽人对待逃奴自有一套办法,先用火炬烧灼,将逃奴身体烧得体无完肤,又不断气,最后再斩首悬挂示众。

高涛将荷叶包饭带回屋里,但见床榻上本是卧着十几名汉子,顿时有了气力般。

高涛看了一眼,这些都是当年大隋的最精锐的将士啊,现在各个都是饿得皮包骨头,眼睛泛出绿光。

高涛道“饭在这里,你们先将这两包分了,这一包给病得最重的小古,小河吃了。”

“小古不用了,他昨夜病死了。”

“那好给小河吃。”

众战俘们听了一并点点头,虽是战俘,但士卒们仍保持着军纪,一包荷叶饭从一人手中,传到另一个人手里,大家都只是用手捞了一口,就传给下一个人。到了最后一人时,还有大半的饭。

所有人虽然都是饿到极点,但仍是保持着袍泽间的友爱之情。

而重病号的小河却吃着饭,眼底吧啦吧啦地掉着泪水,他忽然哀嚎道“高哥,我想家了,我想妈妈和弟弟了,我不想死高句丽这鬼地方。我要回家。”

小河的哭声,顿时令在场士卒人人抹泪,谁没有在大隋的家人,谁不思念故土。

高涛吼道“别说了,和娘么一样,别被高句丽人看低了我们。”

小河虚弱地躺在坑上,身上只是半盖着稻草,冬天一来这根本熬不过。他垂泪道“高哥,这十年人,我们每日过着是猪狗不如的日子,每日被高句丽人打骂,多少弟兄们熬不住都死了。我们本指望着来护儿将军,什么时候能率水师来攻打平壤,将我们救回大隋,可是这十年,我们是日也盼夜也盼,可是等来了什么。朝廷,朝廷早就将我们都忘在这里了。想当年我们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进辽东,将乙支文德打得如狗一样,何等气势,而今日我们却死无葬身之地。”

说到此事,在场的人都是嗷嗷大哭。

这是为什么,国家最忠勇,最忠诚的士卒,远征在高句丽,而今沦陷在这里,国家却早早将他忘记。他们的付出价值又在哪里。

“高哥,我求你个事。我死后将我尸首拿个木排投入浿水,听说那里流到大隋的国土,肥水不流外人田,我宁死也不便宜高句丽的野狗。”

高涛听着小河的哀求,之后沉声道“好我答允你。”

2014823105068567988

第六百五十五章乘风破浪

青黑色的渤海,波涛汹涌。

浊浪拍击着抱着撞角的船首,赵字大旗迎风飘扬,无数赵军战舰,劈开风浪,乘风而行。

海风猎猎,残阳如血。夕阳下,海狼的高低起伏间,战舰的身影拖拽得老长。

李重九站在舰首,望着自己冲击着海浪的舰队,这个时代欧洲文明仍是晦暗不明,毋庸置疑,自己眼前指挥的这个舰队,是地球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其中五层战舰三艘,四层战舰百艘,艨艟,快船不计其数,如此组成了最庞大的远征舰队。

战舰笔直向东而行,前方小岛星罗密布。

“陛下,前方不远就是都里镇了,我军可以在此补充淡水,修理船只,距离平壤已只有一半路程了。”薛万彻向李重九禀告道。

李重九摇了摇头道“不,都里镇目标太大,高句丽在附近设有烽火台观望,若给他看见我军舰船虚实,不用数日,平壤就会知道我军渡海来袭的消息。”

李重九将手指向前方海中群岛道“前面是沙门岛,古莱夷之地。当年来护儿将军平壤之败后,在此列岛上的乌湖岛,设下军营,以此为跳板攻下了卑沙城。我这一次伐高句丽,早已命了周洲派人在此设中转船坞。从这里出发攻打平壤,比登州,都里镇都还要近,而且更加隐蔽。”

张玄素,薛万述等人听李重九安排如此仔细,不由都是叹服。

战舰缓缓行驶至乌湖岛,几艘悬挂着赵字战舰的艨艟从岛上而来。在李重九的旗舰上登船。

登船的是周洲和周博二人。周洲向李重九禀告道“陛下,在乌湖岛上已是有足够的淡水。大军随时可以补给。另外微臣已开辟了避风船坞,可供舰队休息。”

周博向李重九言道“启禀陛下。赵周吴三家海贸商人已往岛上运送了两万石军粮,供给大军征讨之用。三家还派了熟悉高句丽水域的老船夫,以及一千商船护卫,二十艘商船为前军引导,为陛下开桥铺路。”

李重九闻言笑了笑道“商船都能为朕开桥铺路,那要朕的水军何用啊”

周博闻言心底一惊,以为商船扈养武力反遭了李重九之忌。周博道“陛下他们是一片报国之心啊。”

李重九反问“那三家商头都来了吗”

周博垂下头言道“陛下他们都已是来了,未得到陛下召见,不敢登船。”

“让他们上船来。”

说完三名船头都是登船。这赵周吴三家海贸商人的掌事都十分年轻。赵家是涿郡赵氏支持的海商,有世家背景。周家则是周博堂兄,算是赵国商业巨头周家的一个产业,至于吴家则是新兴的海商,这二十多岁的年轻才子吴平,从几艘小舢板到了今日十几条海船的规模,算得上白手兴家,而从发迹的经历来看则是正好抓住了赵国大力发展海贸的机遇。

李重九对于三人也算有所了解。

李重九笑着道“国家有事,你们身为商人。却奋勇报国,这种精神是可嘉的。”

三人一并道“此乃是我等分内之事。”

李重九道“我创立大赵水师,打造百艘战舰,并非是为了纵横渤海。对付一个区区高句丽,在高句丽以东,还有新罗。百济,耽罗。倭国,那里甚至有比中原更大的疆土。都待我等去开拓。”

李重九这么说,三人都是目绽光芒,李重九给他们勾勒了一番远景。

“要开拓海疆,凭借朕的舰队,远远不够,以后朕还要继续借重尔等才是。”

“愿意为陛下效力。”

李重九点了点头道“好,拿旗来。赐予三人。”

授旗之后,李重九道“朕允许以后你们商船出入海上时,悬挂我赵旗,若攻击尔等商船,视作对我大赵国之挑衅。”

三人对视后都是感激地拜下。李重九道“朕还赐你们水军校尉之职,这一次出兵,尽管为我军前驱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