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0(1 / 2)

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6234 字 2019-04-27

么办啊,二公子”

这年轻公子长叹道“当初我大哥要降唐,我劝他再等一等,想一想三思而后行,但我大哥意思甚坚,言连徐圆朗之辈都肯为唐公牵马,我又如何甘于人后,若是迟了,到时候唐皇必然轻我。但他没有想到,李唐在关中,我淳于家在山东,一在东一在西,一旦有事则鞭长莫及。”

那谋士已听出的年轻男子的意思道“那么二公子的意思是”

“为今一切只有保住我淳于家,还有追随于我们的人要紧,大哥会见谅的,我们决定献城降了赵军,免除兵祸。”

谋士长叹了一声言道“二公子,我侍奉淳于家多年,未能有一计为公子分忧,但事到如今,也只有如此了。”

到了傍晚,即墨城城门大开,薛万彻骑马入城,到了城门前对着跪伏在地上男子道“你就是淳于难的弟弟淳于朗”

“是的。”

“尔淳于家为何不早识大势,今日方才投降”

淳于朗道“回禀将军,我淳于家不识天威,才有今日之失,恳请将军恕罪。”

薛万彻点点头道“也好,到了现在投降,也是为时不晚,你书信一封给你兄长,让他早日投降我大赵,可以免他一死,说不定陛下恩典,还会让他做官。”

“在下一定从命,这就写信给家兄。”

北海郡青州。

城内綦公顺,刘兰,臧君相,淳于难,李义满等几位山东唐军大将,都坐在一堂。

此刻堂内气氛严肃,众人都不发一言。放在一旁的茶水早都是凉了,这时也无人出来打破这沉默的局面。

等了一阵,终于上首一名粗豪大汉站起身来,提了提裤子,此人正是臧君相。他看向众人道“既然大家都不说,那就我来说,现在的情况大家都明白,据我所知,李重九的两万赵军已在东莱郡登陆,这两万人马就是灭了高句丽,攻破平壤城的赵军府军武卫军,亲自领兵的大将就是李重九本人。刘先生,我说的没错吧。”

刘兰看向臧君相笑着点了点头道“说的一点也不错。”

“眼下我们青州城下有三万多赵军精锐,我们已是抵挡不住了,这两万人马在东莱郡登陆,那么腹背受敌下,北海郡肯定是守不住的。”臧君相下了这个论断。

“那倒是未必,陛下之前有旨意,说让我们忍耐一阵,他马上就要在关中,荆襄对赵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若是我们能在这里拖住李重九的主力,那么对于陛下的攻势很有帮助啊。”李义满开口言道。

臧君相冷笑一声道“你这是还没睡醒呢还是在做梦陛下在关中发动不发动攻势,与我们有什么相干,等陛下的大军打到这里时,我们的人头早就高高地挂在青州城城头上了。”

“那臧公你这是什么意思”綦公顺忍不住问道。

臧君相哼地一声道“很简单,就是从青州撤退,大家一并退到东海郡,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未完待续。。

2014952345068935505

第六百七十五章江上论势

长江之上,激流滔滔。

大江之上,战舰如云。唐字的战旗在舰首前猎猎飘扬。

十月,李渊以河间郡王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兼行军长史,统辖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进;又任命庐江王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道,为北路军;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为南路军;萧铣降将,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为东路军。

四路大军分头并进,兵锋直指梁朝国都江陵。

这一年多以来,李孝恭,李靖在长江上游,巴蜀之地打造战舰,操练水军,蓄势待发,这一次顺江而下,李孝恭亲率战舰两千余艘东下,要破竹之势,一战攻克江陵,将荆襄之地收入掌中。

不过李孝恭的计划却遭到了一点变故,此刻正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涨,流经三峡的涛涛江水咆哮狂奔而下,响声震撼着峡谷。峡谷内唐军战舰密密麻麻,难以前进后退,而三峡河道又是长江的艰险之地。出兵前唐军上下见三峡如此难行,不由踌躇。

但李靖却向李孝恭进言道“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如今我军队刚集结,萧铣尚不知我军来伐,若我们乘江水猛涨出师,顺流东下,突然出现在江陵城下,正是迅雷不及掩耳,乃兵家上策。纵然萧铣得知我将出师的消息,仓促调集军队,也无法应战,这样擒获萧铣定可一举成功。”

李孝恭听从的李靖意见,现在正率舰队强行渡过三峡天险。

此刻暴雨如注,长江之水也不免浑黄如黄河一般。

从战舰上望去。但见两侧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左右如同门户一般。高耸于战舰之上。而峡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处不及二十丈,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唐军战舰冒着暴雨,在激流之中行进,不免令人望之胆颤。

在一艘巨舰的舰首,李靖与周法明二人并肩而立,侃侃笑谈。丝毫不将眼前的艰险放在眼底。

李靖笑着对周法明道“周兄,你看此地名为夔门,自古有夔门天下雄之说,今日一见果真是了得。”

周法明不置可否,周法明其父周炅乃南陈大都督,其兄周法尚,隋武卫大将军,随来护儿攻打平壤城为其副将,父兄二人皆是两朝首屈一指的水军名将。周法明于隋末大乱时。乘势崛起,据州夺县,先附李密,再归萧铣。后见李唐讨伐又降唐。

周法明神色冷酷,喜怒不形于色,听李靖这么说。只是淡淡地道“东出夔门,不过是讨伐萧铣的第一步。你看这左右山川虽险,但却无碍。但是出了三峡才是着人担忧之处。”

“怎么说”

“出了三峡。下面就是夷陵,夷陵古意是,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说的是水到此而平缓,山到此而低矮。此地为长江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江水到此而缓,化险为夷。”

一旁李靖的侍卫不解地问“水势化险为夷,那么不是该更好走,为何却令人担忧呢”

李靖笑而不语,周法明冷笑道“你没有听说过夷陵之战吗刘备东出白帝,顺流而下,深入吴国境两三百里,畅通无阻,为何偏偏却为陆逊阻在了夷陵”

侍卫失语不能回答。

周法明老气横秋地道“我告诉你吧,吾军顺江而下,深入敌境,利在速战,三峡虽险,同样的敌军也不好在此阻击,但夷陵却不同了。若是萧铣扼守此口,与我军相持不下,只能弃舟登陆岸上扎营,重蹈刘备覆辙。”

“原来如此。”李靖的侍卫恍然言道。

李靖道“周总管,乃是水军名将,你以后多与他学着一点,一辈子受用不尽。”

“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