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29(1 / 2)

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6061 字 2019-04-27

军的国力有清楚的判断。”

“根据多年的刺探和估算,眼下赵国的国库收支,我们已是大体了解了。大赵每年岁入近二十万,主要是这几块一是怀荒,御夷二镇与塞外的贸易,此一进项,每年从中得利,绢八万匹以上。二与百济,新罗的海贸,大约在一万匹之间,三为幽京,太原各郡天亩收入,估算在五万匹至八万匹之间,民债每年向民间借利也在五万匹,以及今年征高句丽,破国后,也得其国库值两三万匹。”

裴寂这么说,唐军士卒都是倒吸一口气凉气,没料到赵国凭着怀荒,御夷二镇收入竟是这高。而李唐就算占据了富饶的巴蜀以后,每年国入也不过二十多万。

裴寂道“不过赵国花销更大,李重九登基以来免除了丁税,并取消百姓役税,改为以酬代劳。去年李重九攻灭刘黑闼后,为了拉拢人心,免征了刘黑闼治下河北各郡三年的税赋,得了山东后也是如此,所以这都是在花钱。”

“而且赵国每一年都在打战,海上打造战舰,海船,陆上打造兵甲,都是花销巨大,微臣可以肯定眼下赵国的日子也是不好过的。所以这一次大战之后,他们也无力进一步发动大的攻势。”

李渊点点头道“裴卿这几年功夫没有少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裴寂连忙道“多谢陛下夸奖。”

李渊道“诸位,既然如此赵军没有余力,我军就留下部分人马镇守,其余各部退兵返回关中,荆襄,各位没有异议吧”

众将一并称是。

李渊又道“不过赵军既是无力反扑,朕也不能掉以轻心。刘卿说得没错,河南,河东,河内三处都是要害的地方,必须要大将镇守。”

刘弘基道“陛下,河南乃是天下之中,八方汇通之地,人口之盛,更是甲于各地。而我军当初得到河南后,留下的都是王世充的旧将镇守,这些人我们并没有多少恩惠给之,一旦倒戈赵军,对我军损失就大了。微臣建议,可以将这些大将的家人,接入长安,另外再派人马进驻以节制河南诸军。”

李渊合掌道“刘爱卿说得真是金玉良言。朕决定河东继续由襄武王李琛镇守,柴绍率五千人马镇上党。河内还是淮安王李神通就替朕辛苦一下,继续坐镇于此吧,弘基你率五千人马,戍卫河阳。”

李渊说到这里,顿了顿道“朕决定以李靖,为关东道都督,进左光禄大夫,调大将李君羡,张公瑾并巴蜀军两万,给他节制河南诸州兵马。李孝恭为荆襄道都督,率南路军主力返回江陵坐镇。”

听李渊这么说,众将都是震惊,李靖这提拔速度也太快了吧。众将都是知道李渊,用人的一贯风格的,就是非宗亲不用,李靖出自陇西李氏,当然是李渊宗亲。

但是李靖当年在晋阳起兵时,亲自去长安告发李渊。李渊一度还要杀了此人,但是这一次李靖凭借着平定萧铣之功,以及伊阙之战的出色表现,被李渊火线提拔为关东都督,也成为与李孝恭,李神通,李琛这般一方诸侯,也可见李渊现在确实是急于用有力的将领,来稳住当前局势。

但现在对于李渊而言,下令退兵实是令他很不甘心,这一次投入攻赵,付出远远大于收获。他这一次亲至河阳前线,就是想看看有没有最后一丝成功的可能,可以说若是李靖若攻下虎牢关,那么对于李渊而言,今天他下达命令,就是完全两样了。

但是李靖失败后,李渊心底知道事不可为,所以决定撤军,没有片刻犹豫。同时军令也是以十万火急的速度,直接送到了洛阳以南。

在革新二年六月到来之际,唐军南北两路攻打洛阳的大军,在李重九的援军赶来之前,皆是从洛阳前线退兵,这一场大战也是落下帷幕。未完待续。。

1180201410197254

第七百四十六章洛阳贤王

论起洛阳城城内的宜人坊,洛阳百姓无人不知,这里是昔日齐王杨暕的府邸。

当初杨广还是很疼爱杨暕,将都城从西京迁至东都时,杨广打算将宜人坊四百多亩地全赐给儿子作为齐王府府宅,后多问了建造东都城的宇文恺一句话,此坊何名

宇文恺老实地回答宜人坊。杨广听了道,既号宜人,奈何无人。于是只将宜人坊划了一半作为齐王府,另一半则是与百姓。

后来隋朝灭亡,这齐王府,被王世充侄儿魏王王弘烈占据作为府邸。王世充灭后,杨暕回到东都,李重九将这齐王府还给这位大舅子。现在这齐王府,早已是改名为渔阳王王府。杨暕与他妻妾都住在这里。

洛阳围城已是有两个月了,但对于杨暕来说,他最关心的并非是围城之事,他现在每日专注的事情,就是作为秘书省秘书监,为前朝修史的事情。

从父亲那继承了喜好排场,做事高调这一传统杨暕来说,修史自被他一接手,就弄得沸沸扬扬。仅仅是洛阳城内有名望的大儒,学者,朝廷旧吏就请了上百人之多,至于抄录的书者,校对的校书郎更是找了五百人之多,一律待遇优厚,在洛阳宫集贤书院内编史。

听闻杨暕如此慷慨,那些因为战乱失业在家,无事可做的儒生,都是奔走相庆,感谢杨暕给了他们这口饭吃的机会。

杨暕没费多少气力,就找齐了作史的官吏,一并行进修史。不过杨暕刚刚开始修史,唐军就开始围城了。

这是唐军第二度包围洛阳城。杨暕见在自己下面做事的儒生都是十分恐惧,问了情由才知道。原来洛阳城已是经历过第三次围城了。第一次围城,是李密的瓦岗军围城。那一次苦得是洛阳城低层百姓,满城内饿殍遍地,人竞相食。

第二次围城则是去年李世民围困王世充,那一次围城足足半年之久。洛阳城人口已是大不如第一次围城时了,到了这时最后解围时城内百姓几乎死绝,到了最后连城内士族,官员都开始饿死。郑国堂堂尚书居然也落到饿死城中的下场。

那一次围城洛阳城人口锐减至只有三千户,活下来的也是不成人形,而杨暕知道在李密围东都前。洛阳的人口可是近三十万户。

一战凋零如此,杨暕虽是身为渔阳王,自己不用担心,但是也不免为手下这些官吏们担忧起来。何况这城里还有两三万户百姓,除了士卒,官吏的家眷,还有不少支持赵国的士族,以及根本无力迁徙逃亡的平民百姓。

身为在洛阳居住多年杨暕,觉得自己有必要阻止这一幕发生。当下找洛阳府牧守薛万述商量。

薛万述见杨暕时,对此倒是十分乐观。他让杨暕尽管放心,他们一直预备着李唐对洛阳城的围城之战,所以不仅提前疏散了部分百姓。还提早在含嘉城里囤储了大量的粮草,不仅足够守城将士,官吏食用。还可以足够城内百姓所视。

杨暕听薛万述这么说,犹自不放心。不过这一个月来,自己在秘书省那些替自己修史的官员。倒是一个个来应卯了,十分积极。

杨暕问过后得知,凡是赵国官吏,每月都有两石半的额外粮食可以支取。这两石半的粮食虽吃不饱,但也足够让一家老小不饿肚子了。这些修纂史书虽是杨暕临时请来的,还不算是大赵正式官吏,但是他们也各自得到一份粮食。

而且不仅仅是官吏,就是城内分别在东市,西市,南市,还有各城门处都设了粥铺,每日施粥,去的百姓都有一碗热粥喝。

杨暕听了不信,心想自古以来围城,能顾得自己人马吃饱,手下士卒不去劫掠百姓家已经是十分不错了,竟然还有主动将军粮分给百姓食用的事情,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杨暕自己特意还微服作为百姓,亲自去宫门正门则天门那粥铺去领粥。在排了两个时辰的队伍后,粥铺的赵军官吏,也不查问你的姓名来历,就直接将一碗热腾腾的粥放在杨暕的手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