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1(1 / 2)

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6118 字 2019-04-27

“古来用兵最忌讳的,就是君与将相疑,所以才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上一次征讨王世充时,李渊与李世民父子二人产生裂痕,看来是没有那么容易弥补。”

张玄素道“陛下说的正是,微臣的意思,也正在如此,李渊既对李世民有所猜忌。那么可以猜测这一次不派李世民令兵,若是这一战打胜了,李渊一欢喜,说不定父子冰释前嫌,但是眼下这一战打输了,李渊心底未必会自责,反而会归咎于李世民。要知道当年袁绍也就是因此而杀田丰的”

见张玄素目光中绽出一丝寒光,在场众将懂得这一段典故的人,都是心底发寒。当年田丰是袁绍重要谋士,官渡之战前,力劝袁绍不可不出,而被袁绍下狱。袁绍兵败官渡后,反而将田丰给杀了。

李重九看向薛万述道“汝立即与风闻司的人一并合作,派细作连夜入长安散布消息,就说李渊从河阳退兵后,李世民在府中对天策府众将道,果真李唐没有我李世民,无将可战,河阳败退之事早在我的意料之中。”

薛万述抱拳道“诺。”

众将听了这计谋都是心底一寒,纷纷倒吸一口气凉气,这计谋真是阴横啊。

如王马汉就咕噜亦道“李世民这厮虽是讨厌,但也是一个能打将领,不能堂堂正正击败他,而耍弄这手段实在太过了。”

听王马汉这么说,众将都是不以为意。

李重九笑着道“朕就是要让李世民,没有堂堂正正在战场上与真一决的机会,玄素,你说李渊会不会中计呢”

张玄素笑了笑,胸有成竹地道“李渊会不会中计,这很难说,不过我想李唐的太子和齐王,也会帮我们的不是”

听张玄素这么说,李重九与张玄素都是心领神会地一笑,一旁的姬川冷冷地道“依我看,李世民这一次有难了。”

李重九道“诸位要大败唐军,不能看李世民有难与否,阴谋诡计不过是手段罢了,真正要击败唐军,却是要看我军的势力,否则阴谋诡计再多,也是无用。”

众将听了一并抱拳轰然领命。

当下军议后,薛万述却是留下道“陛下,微臣有话,要单独奏对。”

李重九点点头道“可以。”

待众将走后,薛万述道“陛下,经过这一战不仅我军守住了洛阳,而且陛下尽得洛阳民心,百姓们对陛下亦是十分拥护,据微臣所知不仅是洛阳,河南诸郡的百姓,对我大赵也是倾向的。所以微臣向问陛下,是否有迁都至洛阳的打算”

薛万述这么说,对于李重九而言,又是老调长谈了。

李重九之前入洛阳时,就发生一个小插曲,几十名洛阳士子当街拦了李重九的战马,联名向李重九上表。

大意就是洛阳四通八达之地,乃是天下之中,当年项羽言富贵而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不肯定都关中,而失去争霸天下的机会,将三秦之地给了刘邦,而今陛下不肯定都洛阳,莫非要重蹈项羽的覆辙吗所以希望李重九能够从幽京迁都洛阳,以安百姓之心。未完待续。。

11100322510224269

第七百四十九章两京制

薛万述是借洛阳士子的意思,是让李重九顺势迁都。士子们则是以古为鉴,完全以项羽的事情来警醒。李重九记得当然项羽,拒绝了迁都咸阳的建议后,对方骂他楚人果然都是沐猴而冠。

李重九心道如果自己拒绝士子建议,不也成了项羽一般沐猴而冠吗这里面的套路实在好深啊,一不小心就栽进去了。

李重九向薛万述问道“不迁都是不是不行呢”

薛万述当下慷慨陈词道“陛下历史主张迁都的帝王,都乃是开拓进取之主,成为一世明君。如秦朝为了进取中原,六次迁都,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推进了鲜卑汉化,这都是很好的先例啊。”

李重九看了薛万述一眼道“不要尽说好的,也有不好的例子,比如前朝武皇帝登基后,将京都从西京迁至东都,导致失去的关中的关陇集团的控制,导致大祸,而之后武皇帝长期逗留在江都,几乎拿江都当作京都来用,最后身死江都。”

薛万述没有料到李重九举出这个例子,顿时无言以对。

李重九当下认真地道“由此可见,凡事有弊有利。迁都未必一定好,但不迁都的未必会败。”

平心而论大赵的情况有点特殊,李重九起家于幽燕,那里的赵国战略要地,每年怀荒,御夷二镇的收入,几乎占据了大赵国库的三分之一,而且自己的府兵多是幽燕赵地的子弟兵,家眷等都在幽京。

虽说迁都如北魏孝文帝那么彻底。直接将朝臣,士卒。以及他们的家眷都迁至洛阳来,但这其中是一个多么浩大工程。需要消耗多少人力物力。

而且最重要是草原番骑也在塞上,李重九的十万草原大军,不可能跟李重九一并迁至洛阳附近。不说室得奚部是否愿意随李重九入洛阳附近生活,就是肯,洛阳附近也没有那么大的牧场,给室得奚骑兵吃草的。所以室得奚骑兵随李重九入关唯一的后果,就如历史上入关的蒙元,满清骑兵一样,逐渐退化。到了后面完全就废了。

但是若不随李重九入京,那么这么强大骑兵力量,放在草原上可以吗李重九一旦迁都洛阳,距离塞外最少几千里开外,消息往返都要两个月,这样要控制草原番骑就鞭长莫及了。

就如同方才李重九与薛万述说的例子,大隋起家靠得就是关陇集团的精英阶层,杨广为了推行自己的运河战略,将京都迁至水运便利的洛阳。导致对西京的控制力大大下降。最后给同样出身于关陇集团的李渊,抓到了机会,一举攻下西京。后世李唐皇帝,各个都知道洛阳比关中生活更加便利。但是除了武则天外,却没有一人有迁都的打算,原因也正在于吸取的隋朝的教训。

说实话李重九目前处境。有点像是几百年后的倭国战国。倭国是分为关东和关西的,关东方面是战斗力最强大的武士集团。而关西呢,则是天皇公卿所在。一般倭国的内乱更替。是起于关东,只要掌握了关东武士集团,就可以向关西前进,这在倭国称为上洛。

关东武士集团首领上洛成功了,可以要求朝廷封他为幕府将军,幕府将军也就相当于武家领袖,成为天下人,这就相当于在关东起兵,而在关西的京都采果子。

说起来,中原情况也是差不多。一般天下崩离时,各地四方五裂,如河北,关中,川蜀,江淮等诸侯统一地区后,即争夺洛阳,再在洛阳称帝,向四方诸侯发号施令的。就如现在李重九,攻陷洛阳后,在洛阳登基,追尊岳父隋炀帝,并宣布杨娥皇为皇后,也是告诉四方诸侯,自己是继承了隋帝国的,是有名分大义在手的。在洛阳登基,一是洛阳是大隋京都,二是洛阳位于天下之中。

但是在洛阳登基,不等于就要迁都洛阳。就如同倭国战国般,武家政权一直是与京都的势力冲突的。

如日本历史上的室町幕府,首任幕府大将军足利尊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自己四子这一支,关东担任镰仓公方,来统帅关东武士集团。而自己与儿子在京都,作他的幕府将军。

足利尊氏本以为,用兄弟之情可以将京都和镰仓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大错特错,历代的镰仓公方,都想夺取京都兄长这一支的权力,两边冲突不断。

所以李重九引以为鉴,他若是真要迁都洛阳,要想控制塞外的草原骑兵,就必须任命一人在幽京,替自己掌控草原骑兵。这点还不能幻想,用郡县制,或者现在都护府制度来执行。在这个封建时代,掌控几千里的庞大疆土,已经是帝国的极限了。

因此幽京要托付给谁掌控倭国幕府历史证明了,连亲儿子都靠不住,那谁还能靠住。现在塞外边骑足足十万大军,还不算上松漠都护府的三万大军,这是一股庞大力量,不能放在眼皮子底下掌控,那么李重九以后将没有安枕之日啊。

李重九细细想着,但薛万述却不放弃,继续道“陛下,去年洛阳残破,不堪为都,但眼下洛阳已有近三万户,而且百姓对陛下都是十分拥护,这时候陛下在洛阳建都,河南百姓都会十分拥护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