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3(1 / 2)

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6274 字 2019-04-27

“陛下有什么吩咐”

“将刑部尚书薛万淑拿下”

李重九一声喝令,群臣都是错愕,而薛万淑则是当场高呼道“陛下,冤枉,冤枉,臣无罪”

但是八名侍卫已是毫不容情地将薛万淑当殿拿在按在殿上。

李重九冷声道“薛万淑,李世民送你的两个绝色美女,还在府中吗”

薛万淑听了顿时身子发颤,连忙道“陛下,微臣知罪,微臣知罪,微臣一时色迷心窍”

“现在悔过,已是晚了,你收了李世民的金银财宝,以及绝色美人,然后听从他幕僚薛收的建议,力阻朕伐唐之事朕一向待你不薄,为何做出这种事来”

薛万淑当殿痛哭流涕道“陛下,微臣错了,请给微臣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

李重九深吸了口气道“朕还记得当初初入幽京之时,那时手下人才无几,兵马不过数千,朕记得当时拜会汝父薛公,薛公不以朕势弱,将四子尽数托付给朕。而今朕已有天下泰半,你官居当朝尚书,朕也算待你不薄,但眼下你既出了这事,朕本当杀之,但念汝兄弟一门忠烈,免你死罪,徒流三千里,到去岭南去吧,以后朕不要再看到你。”

薛万淑听了满脸后悔只能道“多谢陛下,不杀之恩。”

薛万淑被侍卫带走后,一旁兄长洛阳府牧守薛万述站出来道“陛下,微臣没有教导好臣弟,让我薛家出了这样的事,微臣有愧,恳请陛下降罪”

一旁大将薛万彻,薛万均也是站出来向李重九道“陛下,末将等也是愿一并领罪。”

李重九看着台下薛家三兄弟,这几年薛家因自己重用,无论朝堂军方上都有绝大力量,因为权势太大,难免兄弟几人行为也有几分不检点的地方。

但李重九念及他们是功臣,所以御史来奏时,也没有太计较,睁一眼闭一眼,但是现在也该是敲打一下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四章砺兵积粟

见薛家三兄弟一并跪伏在自己面前,李重九道“好了,朕本不意追究的,但是不惩戒不足以服众,不足以与满朝臣工交代,薛万述,薛万彻,薛万均你们三人散官各降一品,俸禄罚末半年。”

“微臣谢陛下宽厚。”

就算遭到处罚,薛家三兄弟也要跪谢李重九,要不怎么说雷霆雨露都是君恩呢。

下面大臣见李重九训斥薛家三兄弟都是不敢再说。大赵平唐在即,下面满朝的骄兵悍将,该如何自处,就成了问题。

李重九不同于刘邦,刘邦得天下时已是五十多岁,对于当年留下的功勋之臣,担忧将来自己的子孙驾御不住,故而纷纷剪除。而李重九不过三十岁,春秋正盛,丝毫不用担心。

在平唐之后,还有广阔的西域可以驰骋,至于东面海上的倭国,也是可以用兵之地。大赵的铁骑仍是可以四面出击,丝毫不用担心良将无用武之地,最后反噬。

但是薛家一门,在大赵权势太盛,眼下李重九适度敲打,也是给他们一个进退的空间。但是警告足够了,要是抓住不放,就是要良弓藏,走狗烹的节奏了。

“此事到此为止,不过希望众位臣工引以为戒,不要持功而骄,朕是希望与诸位臣工共享天下的,不希望到了年暮之时发觉少了几张面孔。”李重九道。

众臣听到这里,这才松了口气,但不少臣子都是汗流浃背。

下面话题重回伐唐之上,不少臣子心想既然李世民如此惧怕大赵伐唐,那么下一步李重九肯定是要在朝堂上推行攻唐之策了。

但见李重九肃容道“一统天下,乃是朕之夙愿,也是我大赵将士之愿,平定天下只剩最后一步,伐唐之策,不容许丝毫更张。运虽乃天所授,但功业因人而成,朕没有时间等候太久,若是朕不行雷霆,难道还等着李世民自缚双手向朕投降吗”

“但是列位臣工的考虑,朕也是采纳,朕不会作苻坚,所以将伐唐之时更迟两年两年之内,以举国之力练兵,我大赵砺兵积粟,至于六支府军皆扩军为三万,廷卫军扩军为两万,合二十万之众。至于长江下游,朕命宋金刚,萧铣二人为水军都督,大举造船,训练水师,两年之内,船已成,兵练熟,再行伐唐。”

李重九这么说后,在场众臣无不欢喜,当下一并称是。

长安城。

李世民看到从幽京细作发来的秘奏,放在案头,转过身去凝望着殿外的这场初雪。

一旁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对望了一眼,皆是默然。

李世民良久道“两年,两年之后,这雪景是否依旧如初呢”

“陛下,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论短不短,但若是休整兵马待战也是足够了。”房玄龄向李世民道。

杜如晦道“恐怕李重九没有什么给我们准备的余地,刚刚接到消息,赵军继续向绛州,河西,襄樊三个方向调集兵力,运输粮草,看来是要准备大战,就算两年内,他们也不给我们喘息的机会,准备先拿下绛州,河西,襄樊三地,为决战铺路,创造有利之势。此乃是先缓而后急之策,这李重九用兵真是滴水不露。”

李世民转过身道“朕不是担忧将来之决战,只是可惜了薛收与司徒丘。”

房玄龄上前低下头道“陛下,此乃是微臣之失,这死间之计,乃是微臣向陛下推荐的,所以他们二人之死,都是臣的罪责。”

李世民看了房玄龄一眼道“孙子兵法有云,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为死间之人,必死无疑,只是玄龄,你的计策没有瞒过李重九,或者说他不为所动。”

房玄龄满脸羞愧,薛收,司徒丘被赵国风闻司细作抓拿,早就是他预料之中。他就是要通过薛收,司徒丘这两名死间,将李唐害怕李重九伐唐这假情报传递给李重九,然后借助赵国朝堂上众臣新破突厥,高句丽之势,然后做出伐唐的决定。

当初推行此策时,房玄龄向李世民上奏,说赵国虽眼下兵力强大,但是新破突厥,高句丽,兵马骤胜,正是兵骄将傲之时,虽强但有隙可乘。至于突厥,辽东,岭南,江淮都是新降未久,士民容易反复。

若是在这时候,唐军在决战中一战击败赵军,那么两国间优势就会倒转过来,就算是两军战和,对于李唐而言也有利而无害。

所以房玄龄故意派薛收游说薛万淑,散布李唐畏惧赵国伐唐的消息。没有料到李重九,却识破了房玄龄之策,仍用两年时间砺兵积粟,准备与李唐决战。

杜如晦道“房兄的计策是不错了,若是李密,杜伏威,窦建德之流必会中计,但对付李重九就不够了,此人不为外物所动,有着自己主张和判断,实乃是劲敌。”

李世民转过身来,笑着道“好了,房卿不必自责,此事朕也有责任。两年也好,朕也有两年的时间厉兵秣马,将来的事谁知道,李重九既以为两年之后决战胜算更大,那么朕与他走着瞧。与这样一个对手交战,实是朕有生以来最大之挑战,必要堂堂正正败之,方能显示朕的本事。”

听李世民这么说,房玄龄,杜如晦露出振奋之色,李世民真乃是雄主,不论任何时候,都是这么斗志旺盛,这一点就算李渊也不能及。若是没有李重九,二人都不会认为会有其他人能取代李世民成为天下之主。

杜如晦亦是笑着道“幸亏李重九不是一点弱点也没有,他用兵不过平平,临阵指挥更是不如陛下多矣,微臣想是临阵决战,那么倒是我们的机会。”

听杜如晦这么说,房玄龄微微点头,李世民只是笑了笑。

君臣三人议论之时,外面脚步声仓促传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