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86(1 / 2)

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6398 字 2019-04-27

重要谋臣,也是坐着那,脸上挂着笑容。

王马汉将泥泞马靴的拖下,放在火边烤火道“从河内一路打到河东,又过了黄河,眼下距离长安只有两百多里,咱们再加把劲,就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王马汉乐观的情绪,带动了众将。

薛万彻旁顾左右笑着道“现在赵军六大府军中,五路府军都渡过黄河,会师于此,这就是近十五万精锐,陛下,眼下直捣长安就听你一句话了。”

听薛万彻这么说,徐世绩当即道“薛大将军,王大将军之言,太过乐观,我们渡过黄河,但是西路军一直没有消息传来,微臣心底忐忑不安,依微臣之见,眼下该派人马向河西方向搜寻,得到西路军的消息后,再作决定。”

“这才是稳妥之见。”虞世南表示附和。

两边大将各执一词,这时候李重九问道“前几日要叫你们侦查李唐主力动向的事情,作得如何”

张玄素道“风闻司已是在处理此事,据消息前几日出现在黄河边的,并非是李世民的人马,而是其故意布置下的疑兵,实际上不过几千乡勇罢了,而李唐皇帝的御旗也是令人假冒打得,李世民并不在此处。”

张玄素说出此言,众将都是惊讶,若是黄河岸边不是李世民的主力,那么很显然李世民并没有在长安。

王马汉好奇道“李世民这么故弄玄虚是为什么难道就是为了掩盖他不在长安”

“不错”薛万彻此刻也是一下坐直了身子道,“李世民既不在长安,肯定是去了河西或者是洛阳,那么故意布下疑兵之阵,让我们不敢轻易渡过黄河。而在绛州,蒲津关的阻击,也是为了延误我们进军的速度。”

薛万彻这么说,帐内欢喜的气氛,一扫而空。

众将不禁在想,李世民到底是去了洛阳,还是河西。

尉迟恭问道“洛阳方向有什么消息”

姬川听此言道“洛阳方面,我们有水路可以联络,随时可以察知洛阳的情况。之前进兵时要求水驿每六个时辰,禀告一次唐军动态。而最新的消息是,两天,洛阳方面禀告,潼关方向唐军毫无动静。大概三个时辰后,昨日的情况也是应该到达了。”

听姬川这么说,众人释然既然如此洛阳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既然唐军不是去了洛阳,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去了河西”单雄信开口言道。

“河西河西有我大赵二十万大军李世民有那么好的胃口,一口吃下我不信。”薛万彻首先提出反对。

“那么如何能解释,河西到现在一点消息也没有呢”单雄信提出质疑道。

虞世南当下道“单将军有所不知,风闻司的情报,李世民在我大赵的兵锋之下,有打算放弃长安,逃至蜀中了。”

王马汉点点头道“我看有这个有可能。”

虞世南,王马汉的想法都有些一厢情愿,过去是有大战时,一方打到敌军国都,兵临城下时,其国主率军而降的事。但是这不适用于现在的李唐,至少所知李唐十万精锐主力还没有被击溃,现在投降是不可能的。

众将各执一词,对于李世民所在产生犹豫。

薛万彻这时候道“猜测李世民主力在哪里毫无意义,眼下长安就在两百里处,唾手可得,我们没有理由放弃长安不攻,而原地等候西路军的消息。若是李世民在西面与王都护的西路军决战,而胜负未分,那么我军正可以乘此良机,攻下长安城。”

薛万彻的意思,众将都是认可,因为张玄素他们当初制定进军的计划同时,也是如此构想。

长安是关中重心,攻下长安的意义,不言而喻。

李重九也是赞成继续向长安进军,这时候姬川小声地道“陛下,微臣怕这是李世民计谋,若是唐军引诱我军孤军深入长安,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可能就算李世民击败了王君廓,但是二十多万大军,一场败战,怎么也会有消息漏过来。”薛万彻解释道。

李重九点点头,他对于王君廓还是有信心的,二十万草原精锐,李世民还没有这么好牙口。而眼下大军已渡过黄河,长安就在眼前,若是顾及没有西路军的消息,而不敢进军长安。不说这些大将,就是下面的士卒也会多心的。

什么叫箭在弦上不得不,眼下就是这样,一路奔袭了上千里,连破唐军数路人马,眼下长安就在眼前,却束手束脚了,这不是自己的将道。

当下李重九伸手一按,众将都是停止了争议。李重九目光扫过众人,肯定地道“朕已拿定主意,无论李唐主力动向如何,明日即进军长安”

渡过黄河,没有太多休整。尽管没有西路军的消息,但是李重九仍是决定向长安进军。李唐派出单雄信部的室得奚部大将乞阿术率三千骑兵,往西搜寻,打探西路军的消息。

之后李重九又留军两万守蒲津,护卫浮桥和粮道,再加上留守河东,绛州的人马,也有近五万之。李重九采用是稳扎稳打,虽然是派军留守后路,会分薄了前军攻击的力量,但是为了保护长达千里的粮道,这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最后李重九自己率领十五万大军,向长安进发。兵马虽从二十万减少至十五万,但都是赵国最精锐的人马。

行军前,当地有一儒生自告奋勇而来向李重九,道“陛下大军倾国而来,长安城池坚厚,并非旦夕可下,而李唐有德之主,祖上乃是老子之后,又出自西凉王室,也是皇家帝胄。陛下为一己之私,兴兵讨伐,岂不闻名不正而言不顺,不如适可而止,就此罢兵,两家言好。”

李重九听这儒生的话,对左右笑着道“此乃是腐儒之见。”

那儒生道“在下不是腐儒,当年项羽不从儒生之见,焚咸阳,失了霸业,而刘邦听从儒生之言,却得了天下,陛下不可不三思。”

李重九怒叱道“长安就在眼前,尔敢于军前胡议,来人斩之。”

大臣姬川见了不忍道“陛下,不要以言获罪。”

李重九道;“此人动摇我军心,不杀不足以平朕之怒。”

说完这名儒生与历史上劝谏项羽的那个儒生一样,被拖出去斩首,最终李重九没有听这儒生的话,而是率军朝长安而来。

虽说距离长安有两百余里,但作为政治中心,长安范围很大。比如前方的同州,在汉朝时称为左冯翊,在过去与京兆尹,右扶风,一并合称三辅,在汉朝时由三位管理畿辅的大员管理。

左冯翊今日的辖区,就在同洲,合阳一带。

李重九大军前锋抵达同洲,同洲城已是一座空城,城中居民尽去,连粮秣也不见分毫。而左近的合阳也是一般,赵军前锋抵达后,发觉也是一座空城。李世民连合阳和同洲都不守,显然是要放弃二城了。

“这是要坚壁清野啊”

赵军众将也是久经沙场,一下认出了李唐的套路。

“李世民难道真的是要坚守在长安,等我们决战”

这时候赵军不少大将也是动摇了,向李重九劝诫,要等候西路军的行踪,再作决定,否则就真是孤军深入了。当然更多的大将却认为,李世民根本没有余力击败西路军,若是畏惧不前,反而失去了夺取长安的机会。

李重九当下没有停止进军,而是亲自率人马继续前进。

一日之后,赵军兵马前锋抵达泾阳,而泾阳距长安仅四十里。

沿途村庄皆无,但见地里的禾苗都放在那,却无人耕种,李世民竟是将黄河以南十数县百姓尽数搬空,这是真正坚壁清野,断绝了赵军渡过黄河后,任何补给来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