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 / 2)

然是他的二弟,武田信繁。

“兄长大人,海津城来报,越后军已经在千曲川畔的妻女山立下本阵。”

武田信玄思考了一会,沉声说道:“昌信在作甚么”

“高坂大人见寡不敌众,现已放火烧去了城下町退守城中,而越后军似乎也有攻城的打算。我们应否加速进军”

武田信玄想了一阵,言道:“不,我军急速进军,正落入了越后军布下的大网。上杉家一直谋求与我军决战,若我军疾进,对方则以逸待劳,如此则落入对手的圈套。”

顿了顿武田信玄显然不想多说,看了一眼在旁的李晓,言道:“次郎,给你介绍一名来自明国的武将,他现在已是本家的武士了。”

李晓此刻已是全身披挂,颇有几分日本战国猛将的气质,武田信繁一见,不由惊叹言道:“好雄伟的一员武将,明国人难道都如此之雄壮吗”

武田信玄不无得意地言道:“我相信此人足可力敌三军。”

武田信玄随即唤李晓来到面前,言道:“李晓,这位是我弟弟信繁,他精通你们明国的文化,对于四书五经,汉字的书法都有很深的研究,日后你就跟随在他身边一段日子,拜他当老师,学习这里的语言。”

李晓看了正不断微笑着武田信繁,心道原来此人是个中国通,自己在他面前可千万不要露出什么马脚才是。

李晓当然是上前参见,武田信繁显得则也是一副非常十分欣喜的模样。

在大部分日本战国游戏中,武田信繁是位出场很短暂的人物,但对于此刻的武田家而言,他却是二号人物,文武兼备,仅次于其兄。

在早年,武田家家主武田信虎,本打算废除嫡子信玄,让更得他喜爱的二子信繁来继承武田家家业。可是后来武田信玄在家臣的支持下,反是放逐了他的父亲信虎,成为家主。

在父亲与兄长两相为难中,信繁选择了兄长。正是由于他的支持,在信虎离去后,武田家家臣团至始至终,空前地团结在信玄的麾下。

之后信繁一直支持兄长,参与了武田家每一场战争,犹如影子一般追随着信玄,其战略战术的能力并不逊色于其兄多少,稳居武田家第二把交椅。

按照信玄的吩咐,李晓作为寄骑,被派往信繁麾下,但李晓未料到是,自己的手下败将武田胜赖,与李晓一同被派信繁这位叔父的麾下。

武田信玄竟有让李晓教导胜赖武艺的意思。

坐在栗色的大马上,李晓内心极度的忐忑,作个一个现代人要他开自行,摩托,甚至宝马,奔驰等等交通工具都没问题。

但要他骑马,李晓的骑术根本无从说起嘛,不要说策马奔驰,就连最简单的代步前行也并不稳妥。

在颠簸的信浓山间小路行走,加上一身行动不便的铠甲,特别是肩膀上两片过分夸张的大袖即保护肩部的铠甲,令他双手无法控制住自身的平衡。而且腰间那一长一短两柄腰刀,按照日本人的说法,短的叫肋差,长的叫太刀,这两柄刀格得他几乎无法扭腰,令他分外难受。

幸好李晓没佩戴遮盖下巴和面颊还有脖子的喉轮,否则真要窒息死了。

但现在情况也不是太好,亏得李晓胯下这匹东洋马颇为温顺,若真要将李晓颠下马来了,那可要丢人丢大发了。

“李晓,恐怕是第一次乘马吧”

李晓转过头,看见武田信繁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他稳稳当当骑乘在马上对李晓说话。

李晓不住调整在马鞍上的坐姿,犹如便秘般坐立不安,他心知自己现在无疑是狼狈极了。最主要的是,他对外声明自己身为一名明朝武将,却明显不会骑乘,这显然与武将的身份不合。

李晓用尴尬的表情,来掩饰内心的慌张,开口言道:“在下确实不太会乘马,李某镇守的福建,多是丘陵水泽,所以马匹虽不缺乏,但却难以驰骋,即使身为将领,我也多是步行。”

武田信繁这才露出一副明白的表情,哈哈笑道:“原来如此。”而这时之前败给李晓,仍有几分不服气的武田胜赖却插口道:“武士不会骑马,这简直是种耻辱。”

说完武田胜赖重重了抽了一马鞭,驰骋到李晓前头去了,远远将他抛在身后。

李晓见武田胜赖如此小孩斗气般心性,不由呵呵一笑,同时感觉到身旁的武田信繁,仍是注视着自己。李晓暗暗提防,不论是信玄,信繁这兄弟二人都是心细之人,要想不让对方在细节处看出一点端倪来,这点很难。

眼下也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李晓只有尽快适应战国武将的身份,并融入武田家的氛围,这才是当前最关键的。于是李晓立即虚心向武田信繁讨教起马术来。

武田信繁并不藏私,将自己平时对马术一些心得和见解说出,李晓学习后,马术立即见长,这点让武田信繁也极有成就感。一个教的兴起,一个学的开心,很快两人的友好度就快速上升。

在李晓适应在胯下战马的颠簸后,两人便开始攀谈,武田信繁于是和他介绍起武田家的渊源。

先从先祖源的新罗三郎义光说起,到义光之子信义改姓武田,成为武田家第一代家主,之后武田家经历内乱,由二十四家主武田信虎才再度崛起,统一了甲斐国,版图现在于现任家主,武田信玄上达到了辉煌,基本并吞了信浓国。

而这一切李晓早已熟练在胸,但他现在更在乎自己身处于日本战国的什么年代,现在的年号肯定不是天文年间,也绝非后来的天正年间,最大可能应该是永禄年间。

对于通关无数遍信长野望和太阁立志传的李晓而论,熟知每一个剧本的起始年代,是一个很基本的常识。就像玩惯三国志系列的骨灰玩家,闭着眼睛也能说出,黄巾之乱的剧本是从公元184年起始的一样。

如果说这时信玄已经占领了信浓国的全境。那么将不可避免的,与北方越后国,有越后之龙之称的上杉谦信起冲突。在历史上上杉谦信在得到被武田家驱逐出境的信浓豪强支持后,五次带兵与武田信玄作战于川中岛一带。

这一段历史,在以前看过的电影天与地中,曾被详细描述过。

武田信玄,上杉谦信这两人并称当世之雄,两者军略与麾下军力,皆不相上下。正是这两人在信浓一地作战十余年,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并毫无寸进,以致都错过了彼此统一日本的最好时机,这点令无数后来读史者而感到扼腕可惜。

随着武田信繁的讲述,事实果然如李晓所料想,武田家不仅早与上杉家开战,并且在之前三次与上杉谦信的大军对峙于川中岛。

而现在公元1561年,日本永禄四年,武田信玄第四次率军,从甲斐北上与上杉谦信在川中岛附近对阵,史称第四次川中岛合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