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1 / 2)

来兵学家都将之奉为秘藏家传,不传诸于外,其世代都是以口授与手抄本流传。

所以记载孙子兵法书籍在战国时,仍十分稀缺,这也就不奇怪,太阁立志传时,一本孙子兵法拿在身上,可以获得统率12的加成了。

据说,孙子兵法存于世代作为天皇的陪读大江氏,后传到了大儒者,大学头大江匡房之手,此后又从匡房传到当时有“天下第一武勇之士”之称的源义家手中,源义家又传给自己的弟弟,甲斐武田氏先祖源的新罗三郎,即源义光。

孙子兵法进而在甲州武田源氏传承,武田信玄的正是举着这面孙子四言真如旗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江户时期甲州流兵学选取风林火山四字为其精要。

然而大江流兵法并非只此一脉,镰仓初期辅佐源赖朝,北条氏两代的大兵法家大江广元,他的子孙一系,居住于相模国毛利庄,遂以毛利为苗字。

而有战国第一智将之称的毛利元就,正是大江广元的后裔。

“嘿嘿哦”

正在李晓细想的时候,岩摫城城下传来一股滔天般声浪。

只见在风林火山旗和诹访大明神旗之下,武田信玄的旗本大军正向岩摫城前进。

见本阵经过,一旁的大军如分浪般,空出一条通向岩摫城的道来。

武田信玄本人头戴狮头鬼面,兜后披着白熊毛的诹访法性头兜,乘着名驹黑云徐徐向前。

武田信玄坐在马上神态从容,虽然表情平和,但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气概,策马行过犹如阅兵一般检阅,两侧的武田大军。

疾风吹过武田菱的旗指物哗哗作响,只见武田信玄不时举起手,并向两侧的将士点头致意,而四周武田家将士,回应以山呼海啸般的声浪。

只见武田信玄举起马鞭,猛然一策胯下的黑云,黑云一声长鸣,四蹄交踏,犹如风疾电闪一般驰来,其麾下的旗本将领见此也纷纷策马,紧随在武田信玄身后。

“嘿嘿哦”

“嘿嘿哦”

两万武田军将士则一同将枪尖高举,高欢呼的声浪,响彻动天。

武田胜赖,李晓等人在城头上见到,连忙大开城门。

因为越后军已退,武田信玄下令于岩摫城召开军议,各大将,谱代家臣一同进入岩摫城。

“参见父亲大人”

“参见主公”

武田胜赖率领一干大将在城下迎接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在马上看了一眼武田胜赖,只见武田胜赖鹿角兜上鹿角折了一半,而一身铠甲上也有几处刀枪箭射的缺口,上面血迹未干。

武田信玄于马上重重一点头,言道:“很好,辛苦了。”

说完武田信玄跳下马来,双手搀起武田胜赖,掷起他的手,言道:“我们一起入城”

于是武田家各谱代家臣,武田胜赖麾下还有武田信玄旗本军一起入城,而来援的两万武田大军直接驻扎在岩摫城城下。

众将士从天狗丸,沿着马道一直走上本丸,只见城中激战的痕迹未去。

特别是天狗丸中,可谓尸山血海,两军将士的尸体尚不及清理,满满当当地累叠在城中。

遍地都是倒插的长枪,折断的旗指物,卷刃弯折的太刀,没入尸体一般的弓箭,还有石壁上到处都是铁炮打出的小弹坑。

武田军众将们并非没有见过血腥的战斗,但如此惨景还是令这些人纷纷侧目,如此惨烈的攻城战,武田胜赖和他的部下是如何经历下来的。

可是当他们眼见武田胜赖的将士,一个一个全身挂彩,非死即伤,各自不由长叹口气。

正所谓士卒之勇,在乎于将帅之勇。若不是武田胜赖的勇猛坚毅,这岩摫城恐怕早已被攻下了。

面对越后军一万七千人大军的重围,又有上杉谦信这样的勇将坐镇指挥,武田胜赖以少量兵力,支撑了六天,这样的才能武田家大将中不作第二人之想。

对于武田胜赖的勇猛,在白根山之战就有传闻,但却没有亲眼所见。不过眼下他们亲自来岩摫城后,这才确信传闻非虚。

此刻在武田家众将眼底,确信了武田胜赖不愧为武田信玄之子,其勇武善战不亚于其父信玄。

当马场信房看到自己儿子马场昌房身上肩膀几处刀伤时,一时说不出话来。

而马场昌房伏下头言道:“父亲大人,当初是我任性了。”

马场信房点点头言道:“不错,你在胜赖殿下麾下作得很好,不堕了我马场家的家名。”

于是武田家众将,一路从天狗丸,二之丸来到城中本丸。

聚集在本丸天守阁中,由武田信玄亲自召开军议。

第一百三十三章信玄的野望

岩摫城天守阁。

这天守阁是斋藤家修筑的,虽比不上踯躅崎馆的大殿,但是容纳武田家群臣,还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略微显得拥挤。

眼下武田家众将齐聚其中,武田信玄高居主位上,两名小姓跪坐在他的身后,一人手持着他的太刀,一人则捧着诹访法性头兜。

武田信玄左侧则是武田信廉,马场信房,高坂昌信,内藤昌丰,小山田信茂,穴山信君等二十几名家臣。

武田信廉作为家臣团中的笔头,居于武田信玄下手,也就是左侧最上首的位置。

而右侧则是武田胜赖,与他的家臣。

这当然是武田信玄拔耀武田胜赖家臣的一种方式,无论名气,地位,官职,武田胜赖麾下的家臣与武田信玄左侧一边家臣都差距甚远。但因为他们在这次岩摫城笼城战中的卓越表现,所以被武田信玄特意安排在此,与他的直属家臣团并列。

武田胜赖自然坐在右侧的最上首,而位列武田胜赖第二位的则是李晓,在山本勘助致仕,保科正俊战死后,李晓已当之无愧成为武田胜赖家臣团中的笔头。

面对眼前二十几名武田家名赫一时众将的气势上的压迫,大熊朝秀还好一点,而真田昌幸,马场昌房这样的大将都顶受不住,多少有些不自然。其他如保科兄弟,跡部昌忠,秋山亲久,竹内与五左卫门,安部宗贞等等就更不用说了,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

而作为穿越众的一员,李晓自然不会坠了现代人的面子,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这个时代的尊卑概念。李晓摆出一副见过大场面的样子,从容不迫的模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