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7(1 / 2)

军出战,结果遭到上杉军合围,若非李晓最后派军来援,武田军险些遭到惨败。

此事后来虽被信玄凭声威压下,但对他在影响亦是不小,甚至家臣团中对其能力亦有怀疑,这绝非是一个好迹象。

这时被插百足蜈蚣的使番策马来到武田胜赖面前,言道:“殿下,主公有命,令你部军势由殿后,变为前锋,返身向德川军进攻。”

从这次进军的部署上,亦可以看见武田信玄之前的意图,他将马场信房,山县昌景,武田胜赖这三支现在武田军最强战力,摆在最后作为殿后军势。

这根本是为了随时止退为攻。

武田胜赖领命之后望着滨松城的方向,自信满满地言道:“准备接阵,此战我要拿一番功”

在后队变为前队之后,武田军摆出的是鱼鳞阵。

以马场信房,山县昌景,武田胜赖为前锋,其后土屋昌次、真田信纲、内藤昌丰、穴山梅雪、武田信丰、小幡信贞、迹部胜资、高坂昌信队,最后是武田信玄本队,以及北条家的助势。

而德川家康见武田军变阵如此迅速,亦明白自己中了信玄之计谋,仓促之间摆出了十二段鹤翼阵进行迎击。

武田德川两军随即在三方原展开会战。

美浓,加治田城。

李晓得到土屋昌恒的回报之后,并没有太意外。

在信玄还没有下令前,秋山信友有独立调遣军团的自由,对于李晓的请求而言,他有可与否的权力,一切皆在他一念之间。

所以秋山信友拒绝一点也不奇怪。

同时李晓亦知道他自己的快速窜起,在武田家臣团中,亦隐隐有了几分不和谐的存在。

秋山信友并非君子,亦非小人,但对于自己在武田家急速窜起肯定是抱有嫉妒之意的,虽不会排挤打压,但急人之难,仗义相助这点肯定是与他无关了。

并且秋山的态度,亦代表了一部分以他为首的甲斐出身家臣的态度。

据李晓所知,他们现在对武田胜赖的态度,并非十分支持,特别在第六次川中岛合战,险些失败后。

武田胜赖之前本不稳固的威望,现在已开始进一步的动摇。

而李晓本人的背景已鲜明的挫上了,武田胜赖一边,所谓太子党的印记,所以甲斐系家臣团对他不抱有好感,那是肯定之事。

土屋昌恒看着李晓脸上阴晴不定的样子,问道:“主公,臣下无能,没有能劝服伯耆守大人。”

李晓笑了笑宽慰言道:“这无关你事,我之前也打算用你之身份,希望秋山伯耆守,能看在你的面子上支援我一二。”

“但是失败了也没什么,”李晓笑了笑,神色轻松地言道,“加治田城对我而言,是十分重要,但是我是不会为了一座城池而折损多年训练出的精锐。不是有句话叫存地失人,则人地两失。所以一切不用背太大的抱负。”

土屋昌恒听李晓之言,以为他决定弃守加治田城时,顿时一股愧疚之情涌上心头。

不过李晓这时话锋一转又言道:“但是纵然做好了失去加治田城之准备,但却不代表不去争取。你再去见秋山伯耆守一趟,告诉他若是他肯出兵支援我守住加治田城。此恩情,我日后必定报答,至少东美浓远山一族不是他秋山一人可以扫荡,我可助他一臂之力,要知道加治田城的存在,对东美浓也是一个屏障,并且无论是否成功,我都赠给他五门大筒作为酬谢,若是这个条件他都不答允,我也无话可说了。”

李晓心知要想守住加治田城,必须有秋山信友的援兵支援,所以他宁可开出这个优厚的条件,若是秋山信友还是不答应,他也是鼠目寸光的。

在面对织田军强势兵力前,李晓最终只能选择暂退一步了。

第四百零五章捉襟见肘

李晓又叮嘱了土屋昌恒一番之后。

土屋昌恒立即动身,连夜骑快马又赶往苗木城,现在织田大军已在岐阜附近动员,不日就会杀到加治田城下,所以争取援军的时间快一天是一天,这对于李晓以及他的军团而言刻不容缓。

夜色之中,加治田城灯火却是通明,李晓通过大岛光义在附近村民发出普请役,让他们连夜来加治田城下,修补城池。

由于是寒冬之时,又因为武田军在美浓统治尚浅,民心未附,所以从者不过区区三四百人,修补城墙的进度,实在不容乐观。

幸亏李晓给与修补城池百姓,每人三分扶持米的待遇,所以他们即便是连夜赶工,所以亦没有太多怨言。

但是这仓促修补起来的加治田城,在织田军围城之下有几成防御力,李晓亦是不知。

李晓在天守阁目送土屋昌恒带着十数骑连夜出城后,转身走入房中。

实际对李晓而言,秋山信友来援加治田城并非李晓唯一后手。

据李晓情报分析,得出来的猜测,武田与德川织田联军马上就要在三方原举行会战。

如果能一如历史上的走势,武田信玄将会大破德织联军,那么无疑信长在尾张的根基就会受到震动,到时即便他出兵围攻加治田城,亦不得不退兵,回军屯师于尾张,以对抗信玄侵入织田家的根本之地。

但是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若是李晓的蝴蝶效应,导致三方原没有爆发,甚至德川家康在三方原合战中没有惨败,那么李晓在加治田城孤军困守,就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了。

为了安抚众将,李晓亦不能半仙似的说,信玄会在三方原击败德织联军,形势将一片大好。

任何时刻将希望寄托于别人身上,都是一种不智行为。

所以在扣除三方原合战的前提下,李晓必须自己有所动作。

现在近在咫尺的秋山信友南信浓军团,是李晓现在唯一的选择外,向秋山求援,同时还是李晓向以秋山为首的甲斐系众将的一个投石问路。

看看他们心目中,对我李晓的感官如何。

不过从目下的结论来看,秋山他们对李晓本人,不是太抱有好感。

李晓从出身而论,并非是武田源流,又非甲斐出身,在武田家中充其量算个外样的范畴。

这一情况自李正与信玄之女联姻后有所好转,但是这在武田家众将眼中,还是认为是一桩政治联姻,而不足将李晓真正视作自己人。

凭心而论,无论是山县,马场等武田四名臣,还是秋山信友,李晓并不以对方是小人来看,相反他们身上皆具有这个时代武士应有的品格。

对于主公的忠诚,对于本家的奉献,以及自身操守,都堪为武士之楷模。

但是立场决定了思维,屁股决定了脑袋,无论李晓怎么努力,他们都不会将李晓真正认同为自己一方。

除非等数代之后,李晓的子孙们通过不断与源氏武田的联姻,使得成为彼此血脉近亲,这一隔膜,才有可能消除。

但现在,他们确实是无法认同李晓了。

甚至包括武田信玄,他表面上对李晓信任有加,但实际上李晓知道对方对自己是防着一手的。

武田家本领即便加上现在攻略了远江,一起算在内亦不过一百二十万石,对于一个外样而言,李晓的四十万石知行,已经达到了武田家势力的容纳点,引起了众家臣们的侧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