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1 / 2)

她掰着手指头算给陛下听,“首先,荷丝造价昂贵,而且只有夏秋之际的荷丝才能用,春天的荷丝不够坚韧很难搓成线,产量很难提高;但蚕丝就不同了,只要保暖,蚕一年四季都能活,一只蚕能活两个月,一年12月至少能活六轮,一只蚕吐出的丝能拉到三十丈那么长呢!”

皇帝陛下惊了,睁大眼睛盯着她看。

姚燕燕继续道:“其次,蚕也好养活,陛下你看,这蚕只要吃桑树的叶子就能活,咱们要养蚕,也就多种几棵树的事儿,况且,这宫里这么多人手,还怕照顾不了这小小的蚕吗?”

“第三……”姚燕燕朝着陛下眨了眨眼睛,“现在各国都没有用蚕丝织成绸缎的先例,咱们却先用上了,这不是抢占了商机?其他国家肯定想不到咱们居然用这小小的虫子织布。到时候咱们蚕丝绸可以卖到其他国家,赚他们的银子!陛下你说对不对?”

“对!爱妃说得太对了!”一听到真能赚钱,皇帝陛下眼睛也亮了起来,他伸手握住爱妃的手,高兴道:“爱妃,你是怎么知道蚕丝能织布的?你又怎么知道这虫子叫蚕?”

皇帝陛下这么一问,姚燕燕倒也疑惑起来,她挠挠头道:“对哦陛下,我是怎么知道的?”

皇帝陛下:“朕觉得爱妃前世一定是天上的仙女!所以才能懂这么多。”

姚燕燕抿唇笑了一下。因为她平日里也常常冒出些奇异的词句或是想法,因此两人也没再纠结这个。

皇帝道:“咱们国家的荷丝常年不够用,还得跟吴国进货,每次都是吴国赚咱们齐国的钱,这回轮到咱们齐国赚钱了!”

姚燕燕点了点头,两人拉着手躺倒在床上,开始畅想将来靠着蚕丝富民强国的美梦,皇帝陛下这会儿看着那只蚕的目光也从一开始的嫌恶变成了欣赏。

姚燕燕觉得他看的不是蚕,而是一堆堆金子。

姚燕燕道:“陛下您放心去处理国事,臣妾就在后宫带着下面那些妃嫔养蚕织布,一定会让大齐国库再次充盈起来的,到时候陛下又可以从国库里挪钱进小金库了!”

皇帝陛下眼睛一亮,“不错,这样一来,国库欠朕的钱就可以还上了!朕的摘星楼又可以盖起来了。”

原来陛下还记挂着摘星楼呢!姚燕燕心疼地摸了摸陛下的脑袋,就听见陛下道:“爱妃,既然这虫子吐出来的丝可以织布,那其他虫子不是也可以?”

姚燕燕就问:“什么虫子?”

皇帝陛下:“蜘蛛啊!”

姚燕燕:……

她诡异地沉默了一下,然后果断拒绝了陛下这个可怕的提议。

第89章

南地,菖州

菖州城算是南地最热闹的城池之一了,往常途径菖州城的人,隔着老远,就能听见城内传来人间烟火的繁华动静,但是这回不同,都快要到城门口了,里头依旧一片寂静,听不见多少声音。

李数是进京赶考的秀才,他原本就是京城人士,年初就外出游学了,根本没想到今年乡试会突然提前,因而在收到家人来信以后,他就匆匆往回赶,生怕误了时间,一路上也就没有空关注别的事,这会儿要进菖州城休息一宿,却发现城门口戒严,不见几个百姓,倒有无数辆上了官府标志的车马来回进出。

李数的仆从上前打探消息,这才得知菖州城内爆发了瘟疫,死了不少人。

主仆俩皆是一惊,那守城的官兵道:“你们要去往京城,这一路上没听见消息吗?”

李数主仆尴尬地摇头。这会儿日头已经向西了,菖州城附近倒是有不少村镇,只是今日为了赶到菖州城,主仆俩驱使着马车不断狂奔,这会儿人也疲倦,马儿也疲惫,想要驱马再去找其他村镇过夜,便有些力不从心,怕就怕走到一半,天又黑,摸不着路,误入人迹罕至的荒野,那就太危险了。这年头,露宿荒郊野外被野兽咬死的人可不少。

那守城的官兵想来也是考虑到这一层,便道:“城中瘟疫已被制住,如今染病的百姓都安置在城西,二位若是无处可去,就入城,到城东找间客栈暂且歇下。”说着还给他们二人发了用药物熏过的布巾遮面。

仆从犹豫地看向李数,李数倒是胆子大,谢过那官兵后,便拿上布巾进了城。他心道:城中虽有瘟疫,但瘟疫并非无法可治,况且又有各种防治手段在,总比露宿郊野好。

李数带着仆从入了城后,才发现,城中的一切比自己预想中的要好上许多,街道上虽然有些萧条,却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种死气沉沉的压抑之感,城东还有些店铺在营业,李数找到一间客栈开了房,在店小二招待他们的时候,便问了几句。

那店小二也没隐瞒的意思,直接将城中发生的事说了。原来早在二月时,城中就出现了瘟疫,可城中刺史非但不治理,还封锁了城门,不让任何人出去,后来甚至丧尽天良到要将染病的百姓统统烧死。

李数主仆听了这话,都是吃了一惊。他们进来后,见这城中状况没有想象中惨烈,还以为这位菖州刺史是一位爱民的好官,没想到竟然还发生过这样的事。

“后来呢?”李数忍不住问。

店小二嗟叹道:“客官您是不知道,当时这菖州城里老惨了,小的一家老小天天躲在屋子里,一口水都不敢多喝,从门缝里往外瞅,不时还能瞧见那些染病的全家被拉走的惨状。幸亏啊,幸亏当今陛下英明,早就察觉到菖州城出了变故,还派了钦差前来,将那个恶贯满盈的狗官抓了,还下令让附近州县往城里送粮送药,这些时日,还天天有医者从各地赶过来呢!”

店小二一边说一边用钥匙打开一间客房,勤快地把桌椅板凳又擦了一下,才继续道:“我隔壁老赵家的闺女也染病了,这治瘟疫的药贵得很,他们家买不起,幸亏陛下派人送了药过来,否则那么水灵的一个姑娘,就可惜了。”

李数本是京城人士,但他从小就听闻当今天子年少昏聩,还想着考中科举以后,一定要当一名好官,好好劝诫陛下,可现在听见了这样的话,方知道传言有误。

“还不止呢!”店小二又道:“这城里刺史本就不是个好官,也不知道祸害了多少平民百姓,听说钦差大人来的时候,从他家里抄出了不少贪污受贿的证据呢!钦差大人说了,这些钱财都是民脂民膏,等瘟疫过后,有谁蒙受冤屈、被讹取钱财的,尽管到衙门敲鼓伸冤,一旦查明属实,就把被刺史讹取的钱财一并归还。”

他叹道:“我们客栈掌柜原先是城里少有的富户,早年却被刺史随意安了个罪名抓入大牢,为了从牢里出来,不得不将全部家财奉上,只留下这么一间小客栈。那日看见府衙里贴出的告示,可把我们掌柜高兴坏了,天天在家里拜神拜佛求瘟疫早日过去。还说若是真能拿回昔年被刺史谋夺的家财,就让小人做他府上管事,每月给小人五两银子。”

说起这五两银子,店小二乐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店小二离开后,李数便带着仆从在城中走了走,甚至不顾仆从的劝阻,跑到城西附近远远瞧了几眼,发现店小二并未夸大,事实的确如此,他还特意去府衙附近看了告示……回来后,他大为感慨,熬夜写了一篇称颂陛下仁德的文章。

第二日,李数便精神奕奕坐上马车,赶赴京城,他回京后,要将在菖州城的见闻说与家人听,同时也下定决心,一定要金榜题名,成为陛下的肱股之臣,匡扶社稷江山!

***

“陛下,菖州城传来消息,城中疫病已经稳定下来,附近险些暴动起来的百姓,也被劝回家中,相信再过不久,菖州便能恢复往日的繁华了。”

皇宫御书房内,封元禀告道。

他现在名义上虽只是刑部尚书,实际上职责范围远比一个刑部尚书要广,只是目前没有合适的人选担任刑部尚书,所以才一直暂代尚书一职。

说完这件事后,封元又道:“此外,白侍郎已经联络了京中出名的几大商户,约莫再过两日,就能选出为陛下打理私库的皇商了。”白侍郎便是白舟,他如今在户部任职,那日他提出的计策里,便有抬高商人地位的说法,选出皇商,便是其中一项。

闻言,方才一直显得有些倦怠的皇帝陛下眼睛一亮,道:“如此甚好。”他看了一眼天色后,便对封元道:“时辰也不早了,朕要先回去休息了。”

封元道:“可是……”

皇帝陛下摆手道:“没有可是,爱卿,朕今日累了,有什么事,明日再议吧!”

天子都这么说了,封元哪里还能阻挠,他暗暗叹了口气,心道:急不得急不得。便拱手行礼,目送陛下离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