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1 / 2)

“什么?”吴皇回头,脖颈却忽的一痛,却是一名妃子,趁他回头之际,用一根细长的簪子,捅进了他的脖子里。

吴皇喉咙里发出可怖的咕噜声,一对几乎被肥肉挤没了的眼睛瞪得几乎要突出来,肥硕的面庞瞬间失了血色。

在众人皆被这一幕惊得无法动弹之时,那名妃子却狠辣地将簪子拔出,又狠狠捅了进去!

吴皇庞大的身体砰的一声倒在了地上,身体抽搐着,鲜血滚滚从他脖颈中流出,他嘴里说不出话,手却一直朝着侍卫的方向抬去,想要命令侍卫将胆敢刺杀他的那名妃子拖出去。

然而没有人动弹,皇后、侍卫、内侍、其他妃嫔都只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幕,仿佛同时被什么东西钉在了那里。

只有那名将簪子插入吴皇脖颈的妃子还在动,她的双手死死握着那根簪子,手掌被簪头的雕花割出血来也毫无所觉,只一下又一下,一下又一下,一下又一下!满含恨意地往吴皇脖子戳刺,仿佛一头由怨恨化作的母狼,不将眼前之人生吞活剥,誓不罢休!

“昏君!昏君!昏君……”

皇后惊得麻木的神志终于缓缓恢复了过来,她看着那名坐在吴皇身上,不顾吴皇的挣扎不断在他身上抽刺的妃子,终于想了起来,那个女人……是一位将军的嫡女,吴皇为了强纳她进宫,听信谗言用计迫害,令她满门忠烈死于非命。

吴皇的挣扎渐渐弱了下去,仍旧没有人动弹,皇后看着那一堆死在地上的肥肉,眼中缓缓地、缓缓地……浮起了几分快意……

******

腊月初三,齐国皇宫。

“下雪了。”

眼见裹得厚厚实实的小太子摇摇晃晃地要去看雪,几名侍女连忙跟上,方嬷嬷笑道:“外头冷,小殿下当心些,切莫摔着了。”

小元宵回头喊了姚燕燕一声,“娘……”

姚燕燕头也不抬道:“去吧,别玩太久。”

小元宵于是在侍女和奶娘们的簇拥下,慢吞吞地走到外头看雪去了。

永安宫里温暖如春,青壶带着几名侍女围坐在炭盆边给两位未出生的皇嗣做衣裳,几人时不时小声商量几句要在上面绣什么花样,姚燕燕坐在矮桌旁,面前堆满了已经做好的小衣裳,还有几件是小元宵当初穿的,她把每一件都拿起来摸了一遍,确定没有任何粗糙毛躁的地方,才爱不释手地放了下去。

“每一件都小小的,真叫人稀罕。”姚燕燕又拿起小元宵的衣裳看,“让弟弟妹妹穿哥哥穿过的衣裳,他们一定能感受到小元宵兄长般的温暖。”

侍女们听见娘娘的话,都不由笑了起来,殿内气氛安宁温馨,舒服得让人想要躺倒睡一觉。

没过一会儿,皇帝陛下牵着小元宵的手进来了,“在说什么呢,笑得那么开心?也让朕笑一笑啊!”

侍女们连忙起身行礼。姚燕燕坐在原地没有动,偏头对陛下道:“就不告诉你,让你猜。”

皇帝陛下还真歪头细细琢磨了一下,片刻后,他试探道:“是在说朕?”

姚燕燕笑得头上金步摇一直晃呀晃,道:“想得美,谁会说你?”

永安宫里的侍从们纷纷笑了出来,稍倾,宫人们退下,只留下青壶碧壶两名侍女。

一家三口围着矮桌悠闲地坐下,姚燕燕看了眼外面的天色,虽说大雪覆盖,天色瞧着阴沉沉的比以往暗了许多,但也远远未到傍晚时分,好奇陛下今日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要换做往常,可是要等到晚膳的时候才能赶回来的。

皇帝陛下剥了两个香蕉,一个给燕燕,一个给小元宵,最后给自己剥了一个,听了姚燕燕的话,他一边吃香蕉一边道:“冬日里事务本就少,再说,都快过年了,朕就是个木头做的,也得偷点空闲陪陪妻儿不是?想让朕一天到晚坐在御书房,朕才不干!”

姚燕燕忍不住笑了。小元宵则认认真真地吃着香蕉,冬季里蔬果都少,能有个新鲜香蕉吃也不容易。小元宵对此很珍惜。

皇帝陛下陪着妻儿说了一会儿话,突然停顿了一会儿,说道:“吴国皇帝死了。”

姚燕燕抚着肚子侧头看他,小元宵的脸也从香蕉里抬了起来。

因为小元宵是储君,夫妻俩从不避讳在他面前说些政事,孩子虽然还小,也得熏陶熏陶不是?

皇帝陛下道:“暴毙而亡,死因据说是突染恶疾,药石无医。”他将剩下的香蕉一口吃完,轻声道:“不过潜伏在吴国的密探传来消息,说是被一名妃子杀死的,在场还有很多人,包括他的皇后、侍卫、宫人……却无一人阻止。”

姚燕燕闻言,若有所思道:“看来吴皇是真惹人讨厌,连妻妾和侍从都不愿意救他。”

皇帝陛下点头,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这话果然是有道理的。”说着,他一手揽住了爱妻,一手按在小元宵的脑袋上,忽然笑道:“不过你们放心,朕勤政以后做了许多好事,朕对手底下的人也很宽和,就算哪天朕真失势了,也一定会有人愿意保护你们!”

姚燕燕掐了一把陛下的脸颊,气鼓鼓道:“要过年了就不能说点吉利话?”

姚燕燕掐的力道很轻,皇帝陛下却装模作样地哎哎叫唤了好几声,又说了不少诸如岁岁平安、长命百岁之类的吉利话,才从娘子手下逃脱。

小元宵看看他娘,又看看他爹,微微弯了下眼睛。

姚燕燕道:“那吴国现在是什么情形?”

皇帝陛下道:“吴皇死后,暴民冲进吴国国都,吴国那些虾兵蟹将,跟纸糊的一样,连一群暴民都挡不住。那吴国太子都没来得及登基,皇室以及吴国那些贵族就带着金银珠宝仓皇逃出了皇城,现如今就躲在一个小县城里。兰梦征已经带兵过去了,要不了多久,吴国就是我们的了!”

说起这话时,皇帝陛下的眉眼间满是锋芒毕露的锐气,让姚燕燕有种陛下将要一飞冲天的预感。但下一刻,这种感觉就消失了,因为皇帝陛下紧张兮兮地将耳朵贴到了她的肚皮上,轻声道:“九个多月了啊,你们两个该出来了,别老赖在我娘子的肚子里不挪窝!到时候都乖巧些,要是敢让我娘子吃苦,朕就……”

皇帝陛下思量了片刻,指着元宵说道:“朕就让哥哥咬你们,他咬人老凶了!”

姚燕燕:……

哎,陛下果然还是老样子!

第140章

腊月初五,吴国,太平县。

太平县因为一帮王孙贵族的入驻,再也不复以往的太平。

吴国京都中的那些高门勋贵,全都跟在太子车驾的后头,一行数百人,在三千禁卫军的护送下,纷纷仓皇涌入了太平县,只因太平县是距离吴国京都最近的、唯一一座修了高大城墙的的县城,虽说这座小小的县城只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但在这个时候却给了这些逃难贵族一点安心感。城门少,禁卫军要守着的地方也少,严防死守之下,那些暴民应该不会冲过来吧?更别提太平县中还有一位能干的县令。

但也因这县城实在太小了,根本塞不下那么多王公贵族,就连太子和皇后这样身份极为高贵之人,也只能暂且住在县令那座小小的府邸里,至于其他高门勋贵,运气好下手快的,能占下县城中富户的宅子,运气差的只能住那种只有一进的小宅子,叫人憋屈至极,但眼下这种兵荒马乱的情况,实在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吴国太子这会儿正站在大堂里和县令商议,这位县令姓杨,单名一个曲字,能文能武,是一个实干官员,这太平县也正因有了他的治理,才坐实了“太平”之名。

按理说,以杨曲的品级,实在没资格和太子商议国事,怎么说,此刻该站在此处的都应该是那些高官贵胄,但是太子带着人一路逃难过来,见多了那些所谓的名士勋贵惊慌逃窜的丑态,如今又怎么可能找他们商议,思来想去,只能找杨曲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