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 / 2)

左安被这酷刑折磨得心痒痒,摊在老攻怀里,坦白道:我先前,就知道了。

知道什么?

你的尺寸。

殷裴楠停下酷刑,抬眸看他:你知道?你怎么会知道?

左安耳朵根热得很,眼神就心虚地往旁边瞟。

殷裴楠一看他这表情就觉得有鬼,手下一用力,嗯?

厕,厕所。

这答案真是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殷裴楠挑眉坏笑问道:好啊亲爱的,你偷瞄我!

左安羞赧,推他一下,才不承认自己是盯裆猫,狡辩道:就是不小心瞥到的好吧。

殷裴楠坏笑:媳妇儿,不用解释,我懂的。

你懂什么啊就懂了,说了是不经意瞥到的。

媳妇儿你真的不用解释了,解释就是掩饰听说过吧?那媳妇儿那时候满意你看到的吗?

呃,还

,还行吧。

那现在用起来满意吗?

不说呀,那就再让你试用试用吧

第66章

因为季月柏苦于没机会与郑文浩进行亲密接触,从而确定是否成亲,于是,殷裴楠跟左安决定帮他一把。

殷裴楠找到郑文浩,跟他说:反正铺子里还在修整,也要十天半个月的,你要不要去青州看看柏哥儿?

郑文浩是很想去啦,但是:这边修整要人看着。

殷裴楠答道:有我呢,我会去看着的。

郑文浩道:你们不是快要收割了吗?哪里有那么多时间?

殷裴楠:还有几天的,你去你的。你不想见柏哥儿吗?不想知道他考虑得怎么样了吗?

想!郑文浩看着殷裴楠,纠结了一下,然后道:那我就去几天?

去!殷裴楠拍了下他肩膀,给他透露了一点情况:放开一点。

那我把小宝留下,你们忙不过来就叫小宝去看着。

行,放心去吧。

然后郑文浩就去了。

殷裴楠他们这阵子确实忙,棉花在收,七八亩的棉花,收回来还要晾晒去籽。

光是靠殷裴楠他们家几个人来去籽不知道得弄到什么时候。殷裴楠他们便在村里放了话,谁想要棉花籽种子的,自己来剥,种子不要钱,你剥出来多少就可以带走多少。

棉花在这边还是很贵的,也是从别的地方传来的。因为品种原因,产量很低,主要是棉铃就小,棉球球上裹着的棉花也少,棉丝比较短,剥了棉籽出来后,剩下的就不太多。

而殷裴楠他们家的棉花大朵,植株高,结得也多,白花花的棉花,比村民们自己种的那种看着棉花含量就要多很多。

于是,想自己种棉花做棉衣的村民们就自发来了。

村里百来户人家呢,基本上都会种一些棉花,备着冬天做棉衣棉被的,殷裴楠家的棉花就还不太够。

殷裴楠挥手:没事,地里还有,你们帮我们摘回来去籽,种子你们就自己拿回去好了。

于是棉花去籽,地里棉花的摘收的事情就省事地搞定了。

但搞定了这个问题,那么多的棉花,存放也是个大问题,家里现在挤啊,那个小杂物房里都放不下了。

这些棉花他们到时候也是要放到店里去卖的。

殷裴楠他们便干脆晒干后留下足够冬天做冬衣的棉花,剩下的拿一部分去做棉被,余下的经过跟郑府的沟通,便把棉花都弄去郑府的仓库先放着了。

村里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家家户户开始学做腐竹。

殷裴楠跟他们说好了,教会他们后,他们做出来的腐竹要卖给自己,以20-22文一斤的价格按品质收购。

但是在他的铺子开张以前,他们不能泄露消息出去。

一斤大豆大概可以做五到六两的腐竹,这么算下来,比单卖大豆可要赚多了。而且,这做法还算简单,一个人在家里就可以搞定,还不耽误平常地里的活儿。

村民们便都答应了。

于是,村里轰轰烈烈地搞起了家庭食品小作坊。

等到二季稻收割的时候,每户人家基本上都存了有好几斤腐竹了。

二季稻收割就没有那么赶时间了,大家时间充足。殷裴楠家的稻谷还是比村民们的要早收割。

二季稻的稻谷产量每亩又增加了二十来斤,县令大人笑眯眯,已经准备好了喜报折子,就等着往上填上具体的数字就可以呈报朝廷了。

村民们见了也都笑眯眯,增产了增产了,明年春天的种子有了啊,粮食又可以多不少了!

殷裴楠

他们家的稻谷收获早,这就有个好处,晒稻谷的时候,他们家可以独占一个晒谷场,不用每天早早去占地方,跟别人抢位置。

等他们家的收割完晒完,村民们的稻谷也陆续开始收割。

没过几天,郑文浩回来了。

他是特意赶在村民们的稻谷收割完之前回来的,因为他们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们要赶在村民们交皇粮之前,换购村民们的粮食。

祠堂里,村民们听懵了。

郑少爷,怎么换啊?你们买了我们的粮食,那我们拿什么去交皇粮啊?一个村民代表大家问出了疑惑。

郑文浩说道:大家放心,我们会把夏季的粮食卖给大家去交皇粮,以市价卖,我们多少买来的,就以多少卖给大家。而你们现在收上来的粮食,我们会以比市价每斗多十文的价格购买。就是你们要上交皇粮的那部分粮食,当然,要是你们有余粮,也可以再卖给我们。有多少我们收多少。

大家议论纷纷,在算账,讨论是吃亏了还是赚了?

殷裴楠就跟他们分析了下,说道:各位叔叔伯伯,郑少爷的意思是这样。你们看啊,我给你们算算账,大家就清楚了。

听到殷裴楠说给他们算,大家都望着他:阿楠你说。

殷裴楠现在的话在村里可有说服力了,大家觉得听他的准没错。

殷裴楠便道:是这样,比如说,我家现在一共七亩田,本来要交21斗米,差不多就是要35斗稻谷的皇粮,大豆绢布那些不算哈,咱们现在就只说粮食的。

殷裴楠一边比划手势一边继续跟大家解释。

那现在郑少爷的意思呢就是,他买了我家这35斗稻谷,然后卖35斗他家的一季稻时收上来的稻谷给我家,让我家用他家的粮食去交皇粮。然后他又说了,他卖给我家的,以市价算,咱们卖给他的,每一斗要比市价就多十文。那我家一共卖给他35斗稻谷,也就是多了350文钱。一来一去,我家的皇粮也交了,还可以多350文钱。这样说,大家懂了吗?

村民们还有些没明白,那我家大概要交25斗稻谷,是能多多少钱?

殷裴楠:可以多250文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