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长嫂奋斗记 第214节(1 / 2)

“他有说过。”希敏妈妈道,不解的是丈夫干嘛乐成这样,“不是说很多孩子都进去了吗?”

“你不知道。”曹德工道,“他班上只进了他和另外一个女生。人家父母很厉害的都进不去。这个数学兴趣班,不好进的。宁老师是挺公平的。”

希敏妈妈眨眨眼:真不知道这回事呢。

四中很多家长爆了。进兴趣班的名单应该是周一对外公布,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各班推荐的谁进谁没进,家长们居然从各个人口中打听出来汇总。据说做出来的那份名单和宁云夕手上拿的一模一样。家长们为了孩子可以拼尽所有一切。这点精神只能说是生物体本能的母爱父爱,谁也抵抗不了赢不了。

到了周一宁云夕回到学校,见着很多家长围上了各自孩子班上的数学老师。

“为什么我的孩子进不了?他(她)数学成绩很好的。”这是抗议的家长们基本上一致的口头禅。

如果再有一点实力,会像岑丽冰加上:“我家孩子有天赋的,我和我丈夫读书都是很厉害的。我丈夫当年数学——你们老师说的这个数学兴趣班不就是招的有天赋的孩子吗?”

老师们一个个被家长追的要掉裤子了,只能不耐其烦地解释着:进不进这个班,和孩子未来高考中考都没有关系。

可家长们哪只想着高考,考高考和中考最终也是想着孩子出名。现在据说有个孩子可以马上成龙变凤的机会肯定要牢牢抓住。

其他老师的情况宁云夕顾不上,因为她自己一样自顾不暇。贺主任来找她,把她带到了邱副校长的办公室。

一进门,看到一个女老师坐在沙发椅上,年纪约四五十,梳着整齐的发髻,戴着眼镜,穿着西装裙子,两条腿交叉,面容端着一点傲态。

贺主任向宁云夕介绍:“这位是夏老师。”

第604章【604】老资格与新人2

宁云夕走上前:“你好,夏老师。”

夏老师仿佛没听见她说话,转过脸对着邱副校长,手里握着一卷纸好比擀面杖一样指挥着说:“副校长,我代表我们班上的学生和家长进行抗议。”

邱副校长示意贺主任把们先关上,冷静地说:“哪位家长?”

“先不要说哪位家长。副校长,今早上学校的情况你都看见了,乱成一团糟,不知道是谁想出的这个兴趣班。”

“是我想出来的。其它学校一样在办这个事情。”邱玉成说。

夏老师就此咄咄逼人的语气顿了下,道:“教育局有这个规定吗?”

“没有,但是有建议。”邱玉成说。

“是啊,做出这个决定的领导真叫人失望。在以前,根本不需要这样大动干戈。这样找天赋的孩子难吗?不难,都知道天赋是从父母遗传下来的。遗传学的问题在场的你们不可能有人不知道吧?”夏老师说。

对此宁云夕必须说一句纠正:“基因包括遗传,也包括基因变异。”

贺主任偷偷笑了笑。

夏老师努力扬起的嘴角像是在忍着什么,最终忍无可忍的样子,手里擀面杖一样的纸筒放在了自己前面的桌子上对着宁云夕敲打着:“你给我说说,你哪一年开始走上教学岗位的?”

“我八三年毕业的。八二年开始教书。”

“你八二年只能叫做实习!”

邱玉成插了一句:“当年宁老师所在学校由于缺乏老师。宁老师没有跟哪个老师实习,是自己担任高二班主任自己教数学,教出了理科状元。”

夏老师不信:“我只听说她跟的是彭校长做事儿。”

“彭校长教语文的,夏老师。”贺主任都忍不住跟着插嘴了。

“你们信她真的教数学很好吗?真的可以胜任高三的数学老师吗?我怎么不觉得?我在数学教学岗位上工作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她这种老师。听说在数学课上居然告诉所有学生,数学不是什么学生都能学的。这样还教什么数学?”

“我不知道你这个话从哪里听来的,夏老师。宁老师的意思是,基数数学,就我们课本教的数学是每个学生必须学的。她激励学生一定得学好数学基础才能学好其它科目。至于高等数学,那确实不属于基础教育类了。我们的兴趣班,正是要选拔数学高等人才而创立的。”贺主任道。

“你听她自己说的?”夏老师质问,“她说什么你们信什么?”

“不,我和邱副校长那天刚好路过他们课室外,听了宁老师讲课的全过程。”

“我看了。”夏老师突然把自己手里的纸筒展开来,啪的一下放在了桌子上用手指头继续严厉地敲打,“她给他们班上学生出的数学考题。简直不像话!我自己都没有办法在十分钟内算出了全部答案。有哪个学生可以?这种计算量堪比工程一般的数学题,能考出什么,能选拔出什么?选出运气好的学生吗?”

第605章【605】老资格与新人3

“貌似高三五班有个同学全部解出来题目。”贺主任道。

“我看那个同学全都是运气。”夏老师翘起二郎腿,手指着宁云夕,“你让她自己试一下,她自己能不能?我要看她的解题过程!”

邱玉成和贺主任看向宁云夕,后者肯定地点头接受挑战。

走到桌子旁边,宁云夕道:“谁给我计时?”

“我们都来计时。”贺主任说,开始眼睛盯着手表。

宁云夕从口袋里拔下丈夫送自己的那支钢笔,开始就着夏老师的那张纸计算自己的题目。

夏老师的嘴巴不依不挠地说着:“我自己算了几遍了,天量的计算量,靠人算简直不像话。你们等她把解题过程写出来就——”

邱玉成和贺主任边看表边把头探过去看着宁云夕书写的解题过程:哎?哪里来的天量计算量?这不是很简单的加减乘除吗?

“好了。”宁云夕把笔帽盖上钢笔头,一气呵成。

贺主任回头看自己的表:“五分钟不到。”

邱玉成拿起宁云夕写的算术纸,目光一扫而过,心情唯独只有两个字:佩服!自己看完他再给夏老师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