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长嫂奋斗记 第253节(1 / 2)

“我估计不是这么回事。你妹妹是要参加高考吧?”窦骁道。

“是。我三妹。”孟晨浩答。

“对了,今年轮不到你媳妇,明年估计能轮到了。因为命题老师的直系亲属如果参加大考的话,是不能被抽中去命题的。怕不公平。”

原来是这样。

曹德奉拿着宁云夕画的蜂房草稿开始细致考虑起来:“师长,宁老师什么时候有空?她不是放寒暑假吗?”

“寒假你别指望了,政委,寒假他们高三肯定要补课的。”苗正清查探到他的心思说。

孟晨浩想起来,那时候侯军长说是要宁云夕给一零八军团全军讲课。这个任务到现在他媳妇都欠着呢。

第733章【734】报社写稿3

曹德奉说:“一零八军团现在不在这边驻军,欠是没有办法的事。等一零八军团调防了再说。但是我们师在这里,完全随时可以请老师过来普及一些数学知识的。像讲讲这样的东西,我觉得可以激发军官和战士们对知识的兴趣。到时候再听宁老师指导买些书。”

孟晨浩和苗正清听着他筹划的很美好,但是实现估计挺难的。如果真行,侯军长早做了。

一个师人数也不少,况且,各单位对讲课内容的要求有所不同。因为各单位职责不同,都有迫切地想要知道的知识。光是讲课内容都很难定下来。关键是宁云夕一个人讲,下面这么多是战士军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听起来效果完全不一样有可能等于白讲了。

估计是这个缘故,侯军长想想先不忙了,免得打扰宁老师的学校教学任务。让宁老师多培养几个优秀学生进入部队一样的。

和侯军长不同的是,曹德奉很积极,似乎根本不打算放弃说:“我到时候和宁老师商量一下,找个时间。”

“你别让他媳妇又忙病了。”苗正清甩了甩胳膊肘道。

“不会不会的。我有分寸,会好好安排。”曹德奉说。

窦骁或许是猜到了一丝什么,微笑着不插嘴。

孟晨浩想,如果曹德奉真的安排妥当,媳妇真有这个精力,是可以试试的。毕竟,自己媳妇也说过,给部队官兵讲课有点儿意思。

不过现阶段,宁云夕真没有这个空。只看她这两天努力挤出时间将蜂房的文章写完,打了电话叫少年报的胡编辑过来取。

胡编辑叫做一个神速。早上接到宁云夕在学校打来的电话,下午宁云夕下课后回到家,胡编辑已经在她家里等着她拿稿子了。

看到胡编辑坐在自己家里,宁云夕确实很意外:“其实不用这么着急的。”

“不不不。宁老师,我们主编我们全编辑室都在等着你这篇文章。”胡编辑站起来说。

人家对她的期待抱这么大,宁云夕忐忑着,回到自己房间拿出抽屉里两天里写好的稿子走出来对胡编辑说:“我这两天写出来的,有些匆忙,估计你们看过后需要改改。有什么意见你们尽管提。”

“好的,宁老师。”胡编辑很客气热情地接过她手里递来的手写稿子,只翻了一眼,两眼发光,“这——”

“是不是不行?”宁云夕摩擦着手掌心忐忑地问。

“不不不。是你这个图画的真漂亮,好像艺术品。”胡编辑兴奋地说,“这是我见过的数学老师中,画图画的最漂亮的,太工整了,标的很清楚。我估计,孩子们看到都得跟着我一样兴奋起来。”

耳听胡编辑这话有点夸张,宁云夕忙说:“没没没有,我粗画的。”

“你粗画都能画这么好?”胡编辑以惊讶的口吻说。

宁云夕想到了之前人家常批评她的,谦虚过头不是好事,急忙改了口道:“是我自认我画的最好的一副画了。”

第734章【735】报社写稿4

胡编辑听明白她的顾虑后,一串笑声飞了出来。

宁云夕红了脸。

“宁老师,你是我见过最有意思的数学老师。希望以后你能和我们经常合作。”胡编辑伸出手对她说。

宁云夕握住她的手表达出:“能收到贵报的邀请,我深感荣幸。还有,我家几个孩子上次参观你们报社后,对学习更加积极了。”

“我们报社创立的初衷就是这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到现在这个初衷这个宗旨永远不会改变。很期待我们和宁老师一块可以为了孩子多做一点事情。”胡编辑道。

宁云夕不禁被对方这种热爱教育事业的情绪感染到,答:“是。”

“我先走了,赶着把稿子拿给我们主编再过目一下。”胡编辑将稿子利落放进自己背来的绿色帆布包里,转身走了出去。

宁云夕送她到门口。只见她是骑着单车来的,外面继续下着雪呢。

当个报社编辑同样很不容易。风里来雨里去的,大雪纷飞,只为给孩子们贡献更好的阅读文章,叫人敬佩。

“哎,她不留下来吃饭吗?”孟奶奶走出来发现客人走了惊问道,“现在都几点了?她回家有饭吃吗?”

“她要回她单位去,奶奶。”宁云夕答。

“这——她真是比你还积极工作。”孟奶奶叹道,想着自己大孙媳妇对工作够尽心尽力的,没想到还有更甚的人。

没到第二天下午,中午宁云夕在学校午休时接到了胡编辑打来的电话。

“宁老师,您的稿子昨晚上和今天早上经过我们全体编辑的两轮讨论,决定给予采纳,会刊登在下一期的少年报上。我们主编问,到时候是把新出来的报纸直接送你们家可以吗?还有,稿费的话,我直接给你送去可以吗?”

宁云夕听完她这话吃了一惊:“不用改动吗?我两天内写完的,有些匆忙。”

胡编辑笑笑:“估计我们编辑的水平和宁老师的水平不是一个水平线的。我们已经觉得很好了,宁老师能在两天内写出这样精彩的科普文章,我们主编认为宁老师的水平果然是超出我们意料的。”

宁云夕不敢再驳嘴了,避免越说越砸自己的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