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长嫂奋斗记 第417节(1 / 2)

穆老师接着笑道:“是,我听苗心红老师说了才知道。之前,宁校长听了我的课,立马指出了要害。给我太多感悟了。”

听到穆老师和周副校长这样说以后,在场的其他语文老师更是好奇起来,同时心里抱有一定疑问。不说周副校长是出于什么目的要宁云夕评定,这个穆老师该不会是想继续巴结宁云夕这样说话的吧。曾老师看着穆老师的眼神几乎写上了眼中钉三个字。想着一个阴差阳错,这样一个大好机会拍新领导的马屁,却尽是被穆老师给占据了先机。

“既然周副校长这么说了,我先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宁云夕先道,只有自己先开口了,其他老师才敢畅所欲言。

周副校长嗯了一声,等着她开口。

“我个人认为,周副校长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过度的耐心细心的指导,反而会压缩掉了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有时候,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呵护,而是让他们尽可能地释放他们自己的潜力去成长。语文教学,变来变去,都是在词语、句子、片段、结构、主题、意象这几个方面进行的。”

听见宁云夕说到这里,在座很多语文老师已经非常感到惊奇了。想宁云夕一个教数学的,怎么能如此尖锐准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的要领,好像宁云夕是一个教了几十年的语文老教师一一样。这里恐怕只有接受过宁云夕指导的穆老师一点都不惊讶。

姜意珊坐在周副校长的后面,更是埋头记笔记。

会议室内早是一片安静了。周副校长的面色逐渐严肃起来,比其他人更认真地听着宁云夕的分析。

宁云夕继续讲道:“其中,词语,句子,片段,结构,事关的是学生的思维逻辑。而主题,意象,非常需要孩子们发挥一定的想象力,和现实生活做结合。所以说到底,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有着求同存异的本质。我们可以教孩子写出标准答案,但是那不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事实上,考卷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无论数学语文都一样,这点我们老师都清楚。考卷评分是看得分点来算的。至于语文究竟是不是一门科学的争论,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定论在。而不可厚非的是,没有语文,没有文字,全世界的自然学科研究等同于没有了载体。它的重要性,是不容争议的。”

场内的语文老师们听着宁云夕这番话,真是什么滋味都有了。毕竟对于语文教学和考试的争议,比数学英语这样的科目向来是复杂多严重多了。主要是语文的主观性太强,甚至是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语文究竟教的是什么考的是什么。

第1322章【1323】没有不重要的学科3

现在宁云夕指出了文字是自然科学的载体。确实,没有文字去描述,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自然科学,怎么去表达现象呢。是,理科可以用公式来表达,可是要和现实现象结合的话,必须需要用到文字表述。而任何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其研究的最终目的肯定不是虚化的,而是要回归到现实的,推进大自然的科学进程。

说载体不重要吧,只有意思重要吧,但是,没有载体,怎办?载体确实缺一不可。

一个科学家,如果不能很好地用文字这个载体来表达出自己发现的科学结果,是不能被其他科学家和全体人类认同。全世界能发表伟大科学结果的科学家,其文字表达功底肯定是有的。回到高考的数据上,理科状元的语文分数,向来是不会低只会很高的。

“逻辑性,语文有它的逻辑性在。这点我个人认为是无数理科状元能在高考中语文得高分的原因。”宁云夕说。

不愧是教出了理科状元的中学老师。从更高的角度来俯瞰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简直让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们为之精神一振。

“我觉得宁校长说的很对!”周副校长的嗓音都激动了起来,“我是回去好好再想想了,什么是语文教学的真谛。只是教学生懂得字怎么写怎么读吗?宁校长这样一说,都让我想起了当时我埋头苦读各种古代着名文着的经历。每个经典文章,既是承载着作者的丰富情感,也表达了作者本身的一种逻辑思维。至于每个文字的起源,都可以归咎到人对于自然界万物现象的逻辑思考。”

其他老师们听着周副校长的话均是连连点头。

曾老师吃惊的目光落到每个老师的脸上。

怎么她都听不明白呢?什么字的产生,和逻辑思维有关系了?她怎么听着听着总觉得在瞎扯呢。

语文,在她看来,最重要的是背。教会学生背,教会学生会默写。你想一个学生连个字都不会默写,靠逻辑思维能是什么?语文不是数学可以一加一等于二,推论下去二加三等于五这样想的。

“接下来,其他老师再谈谈另一位讲课老师曾老师的课。”主持会议的宁云夕说。

这星期的听课评课活动是抽签出来的,抽到的是周副校长和曾老师。这也是为什么曾老师坐在这里的时候想着最好不是宁云夕来主持这个会。她有预感,自己和宁云夕八字不和。

有了宁云夕开局给所有老师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开头,老师们对评课的想法不会固执于语文本身的旧思维,联想的地方更多了,结合其它方面的论点跟随多了起来。

有老师对着曾老师的课提到:“我听曾老师的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曾老师教的年级比较低的缘故,感觉很枯燥。”

这话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认可。

曾老师脸色一青,忍不住为自己辩解:“他们是二年级学生,还在认字。”

第1323章【1324】没有不重要的学科4

“曾老师,你这话不对了。哪怕教学生认字,你也不可以把课堂变成默写作业的地方。你总得告诉下学生们那个字的结构是怎样的吧。”

“我告诉他们这个字是怎样的,他们能完全听懂听进去吗?有些学生他在课堂上注意力本身很难集中。不如让他们抄十遍,他们肯定记得怎么写了。就好比我们在生活里熟能生巧。”

如果是在以前那种只为学生可以写出最标准的答案得高分的旧思维,估计大部分老师都不得不同意曾老师的说法。可现在有了宁云夕说的拓展性教学思维的启发,老师们不这样简单地想了。他们会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所学到的能力做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批老师接二连三批判起了曾老师的说法:“照你这样说,学生来上课做什么?你弄一本字典让他们在家抄和默写不就结束了。他们自己的语文组织能力能靠默写出来的吗?”

曾老师被众老师说得很是狼狈,连连败退,气起来道:“不管怎样,我教出来的学生,成绩都可以。”

关于成绩的问题,宁云夕和周副校长交换了下眼神,道:“现在起每个月学校里要做月考。希望各科老师能给自己的学生进行周考,锻炼学生的考场应变能力。”

曾老师一听,心脏缩紧了。果然是,宁云夕之前提过的计划全部要实施下来了。宁云夕是说到做到的人。

“我最后总结一下吧。”宁云夕结束会议时说道,“语文它有多重要,我举个例子,我带学生去参加国际比赛。哪怕有翻译在,如果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读懂题目里包含的各种条件,做出来的结果肯定是错的!”

平常只是想着教孩子们写字考语文的语文老师们,突然一个个精神绷紧了。原来他们能不能教好学生语文,影响是这么巨大的,直接影响到了孩子能不能很好地成为一个自然科学家了。

“啪啪啪!”

会议室门口发出一阵掌声。

宁云夕望回头,看到了被她邀请过来桂花路小学参观的李小慧,站起身:“李老师。”

“宁校长说的真好。听着你的话,我这是又热血沸腾了。”李小慧边拍掌边说。

其他老师听着李小慧的话有道理,一块跟着李小慧鼓起掌来。

掌声响彻会议室内,老师们纷纷站起。曾老师都被迫跟随着大家站起来,只是脸色和动作僵硬着。

会议结束后,宁云夕同李小慧单独走着,问:“李老师吃过午饭没有?”

“吃过了。想着你中午会休息,没想到你们在开会。”李小慧挥举着膀子,“真是很热血,感觉回到了我们那时候刚到八一子弟学生上课的时候。宁老师,你不当校长真是浪费你这个才华了。”

宁云夕急忙道:“我这只是临时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