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被逼考科举 第116节(1 / 2)

咸鱼被逼考科举 清涴 8594 字 2021-04-04

是以钱满仓和钱铎祖孙俩收到的阴阳怪气的话就特别多,不过这又有什么要紧呢,银子到手才是最实在的,其他人说酸话就任由他们说吧,得了实惠就行。

祖孙俩在这事儿上面都保持了大度,却更让其他人生气了。

虞衡这边,胡尚书已经快要高兴疯了,蹲在国库里头,美滋滋地把新运进来的银子数了一遍又一遍,都舍不得走,看着满满当当的国库,一脸幸福,“这才是户部尚书该过的日子啊。”

数钱数到手抽筋,真是幸福的烦恼。

国库的动向,多少人的眼睛盯着呢。户部那个拍卖会搞得那么大,哪怕是不参与文官事迹的武将,都听了许多传言。原本大家还以为传言有些不实之处,结果看看那流水般不断往国库奔的银子,众官员都不淡定了:这么大一笔买卖,竟然能这么顺利?

国库猛地多出了这么多银子,所有兴奋之余,也都明白,此事虞衡居功至伟。

但问题又来了,这小子太能干,该给他的赏赐,景隆帝在位时就给的差不多了,如今昭宁帝即位,一时间竟不知道该给虞衡赏点什么东西。

人家给国库送了这么多银子,到头来就得了一点轻飘飘的赏赐,这是看不起谁呢?

这就是臣子太能干的不好之处了,时常让皇帝头疼该赏他什么东西。换成景隆帝,估摸着赏些田地庄子和书画古董也就过去了。毕竟虞衡是在景隆帝手上出头的,是景隆帝给了他施展的空间,算是对虞衡有知遇之恩。这种情况下,当然是景隆帝想怎么赏就怎么赏。

但是,虞衡作为昭宁帝登基后,第一个立下大功的臣子,简单赏赐,那也太没帝王的排面了。这可是树典型立标杆的好机会,虞衡一下子把标杆拔得那么高,要是昭宁帝就赏点田地金银财物这些,其他官员一看,妈耶,嘉秀侯立了这么大的功,给朝廷挣下一个国库了,竟然就得那么点赏赐?那大伙儿还努力什么?反正再努力也不可能再超过嘉秀侯的光辉战绩了,拼死拼活就得点财物奖励,确实有些打击人的积极性。

要说日后其他人立功,赏赐的东西比虞衡还重。那就更不对了,当皇帝的,连明面上的公平公正都做不到,那岂不是让所有臣子寒心?

昭宁帝高兴完国库的事儿后,猛然就发现,自己好像被虞衡架在了火上烤,进退两难。在登上皇位之前,昭宁帝从未想过,他当上皇帝后的最大烦恼,竟然会是该给臣子赏什么东西?

由此可见,人生,就是这么无常。事情总有两面性,太过嘚瑟了,是会翻船的。

虞衡倒没什么概念,他经常被赏,家里御赐的东西,打上了内务府金印的物件都堆满了一屋子,人家家里有一两样都能供起来,虞衡是太多了放不下,空了个屋子专门摆这个,心里还有点小嫌弃:御赐之物不能出手,只能好好收着,不能进行买卖的东西,价值再高也没啥用。当然,哪天它们能进行买卖了,那会是更大的灾难。御赐之物都能随意外流无人管,那皇室也离倒台差得不远了。两相比较之下,虞衡当然还是乐意腾出个空房间摆放这些东西。

再说回赏赐,虞衡原本以为按照昭宁帝和景隆帝相似的行事作风,这回估摸着也就是赏他一些别院良田土地财物等东西,为孩子们攒下的家底儿再厚一层,结果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早朝时,昭宁帝在朝堂上夸了虞衡小半个时辰,都不带歇息喝水的,虞衡都替昭宁帝觉得口干舌燥。

官员们心里也服气虞衡挣钱的本事,反正打死他们,他们也想不出这样的搂钱办法来,陛下虽然行事夸张了点,但虞衡值得被这么夸!

官员们还在默默听昭宁帝吹虞衡呢,结果,就听见昭宁帝话锋一转,险些闪了他们的老腰。

昭宁帝夸了虞衡那么久,难道就是单纯地夸他吗?当然不是,不过是在为后来要说的决定做铺垫罢了。

等到官员们都心服口服之时,昭宁帝便是一笑,心道时机来了,当即开口道:“嘉秀侯虞衡,少年俊才,屡立奇功,大宣有此盛世,他居功至伟,特封他为嘉国公,其子则为嘉国公世子,赐丹书铁券。”

虞衡:???

昭宁帝这么大方的吗?

文武百官:???

这个升爵速度,慕了慕了。

再一想国库新得的千万两白银,众人连酸都酸不起来了,觉得昭宁帝这赏赐可太公正了,本朝最年轻的国公爷,第一位被赐下丹书铁券的猛人,虞衡可真是神了!

但谁让人家有本事呢?说句不好听的话,哪怕明码标价买卖爵位呢,近千万两白银,换个国公,完全没毛病啊,甚至还隐隐有些小亏呢!

虞衡懵逼完后就喜气洋洋地谢了恩,心说昭宁帝可比景隆帝大方多了,爵位不爵位的倒是没什么,反正他的侯爵也是世袭罔替,主要是那个丹书铁券,可太叫人稀罕了。这玩意儿用处可霸道了,除非谋反,否则不管犯了什么事,都能保自己一命。现在昭宁帝赐下丹书铁券,日后的帝王,看在丹书铁券的面子上,都要给虞家人几分颜面,真正惠及子孙的好东西,大宣朝独一份,体面!

虞衡忍不住再次给自己点了无数个赞,他这回可赚大发了,不仅给孩子攒下了一堆家底,升了爵位,还给孩子挣了一个保命符啊!

昭宁帝就是大气!

第90章三合一

虞衡这升爵速度,也算是大宣朝的一大奇葩了。文官封爵也就算了,还能在短短四年之内将爵位升到顶级。嗯……大宣没有异姓王,国公已经是臣子们能得到的最高等级的爵位。爵位可比官职难升多了,有的人家承袭几代的爵位,几代人都没能将爵位往上升一升,看看虞衡这速度,才叫一个恐怖。这回酸的不是文官,而是勋贵。

看看虞衡,再看看自家那些个不中用的兔崽子,勋贵们只想把自家兔崽子塞回娘胎,用所有兔崽子换一个虞衡。

每当这时候,众人就忍不住羡慕虞启昌:娘的,这老小子到底走的是什么狗屎运,竟然能生出虞衡这样的儿子来!不就是会吹孩子了点吗,要是给他们一个像虞衡这样的儿子,他们也能没日没夜地吹孩子,还能比虞启昌更会夸!

想想虞衡,再想想虞铮,又想想已经嫁人的虞娇,众人一划拉,虞启昌这三个孩子,竟然没一个拉胯的!

这么一想,莫非多夸夸孩子,孩子更能成材?众人一时间陷入对如何教育孩子的沉思,不知道该不该像虞启昌取取经,多夸夸自家的臭小子。但是吧,想到自己家那些不中用的东西,想夸夸他们可太难了!

被众人羡慕的虞启昌这回也被巨大的惊喜给砸蒙了,万万没想到,昭宁帝竟然会这么大方,出手就丹书铁券。

和虞衡一样,虞启昌同样对升爵的惊喜没那么重,更加关注丹书铁券的事儿,大宣朝开国以来的头一份,只要日后虞氏子孙不脑子一抽搞谋反之事,凭借靖安侯和嘉国公这两个世袭罔替的爵位,想把家业给败光都不容易。

这才是真正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要不是这会儿还在大殿之上,昭宁帝和文武百官都在,虞启昌真想和虞铮一起冲上去把虞衡抛上空中再接住,这都是边关将士的老套路了,虞衡之前在边关时,也经历了这一遭。当然,虞启昌和虞铮作为虞衡的亲爹和亲哥,是绝对舍不得像边关将士那样,抛完几次后就把虞衡往地上扔的。

在丹书铁券的刺激下,众人对虞衡升国公之事都淡定了,摸着良心说,要是让他们在爵位和丹书铁券中二选一,他们中选择丹书铁券的应该不少。富贵和性命,还是后者更重要。再说了,有丹书铁券的人家,再怎么也不会落魄到哪儿去。这么一看,后者的性价比好像还要高上一丢丢。

虞衡回家后,喜气洋洋地抱着小汤圆一顿揉搓,将他举在半空中,用脑袋轻轻顶小汤圆圆滚滚的小肚子,口中还乐道:“小汤圆,爹又给你攒了点家底,以后,你就是嘉国公世子了,高不高兴?”

小汤圆咯咯直笑,手舞足蹈,高兴得不得了。

秦溶月和屋内的下人听了虞衡这话,当即喜上眉梢,秦溶月当即问道:“嘉国公?夫君你……”

“对,陛下命我主办拍卖商道之事,你也知道。如今国库平添了上千万两银子,陛下自然要嘉奖于我,便将我升为国公。我想给你一个惊喜,便让人瞒着,下朝后急匆匆就往府里来,想第一时间告诉你们这个好消息。以后,你就是嘉国公夫人,小汤圆则是嘉国公世子。”虞衡眉眼弯弯,抱着小汤圆含笑看向秦溶月,微微偏头,打趣道,“新出炉的嘉国公夫人,请问一下,你对你的夫君还满意吗?”

秦溶月满脸笑容,还未说话,屋内站着的婢女没忍住,噗嗤一下笑出声。见虞衡和秦溶月的目光看去,婢女和乳娘吓得赶紧请罪。秦溶月很是宽容,笑着摆手道:“今日侯府有大喜事,暂且饶了你们这回。出去吧,告诉所有人,这个月,每个人多领一个月的月银。”

婢女们当即喜笑颜开,“多谢夫人!”

虞衡则笑眯眯地指正秦溶月,“应该说,是我们国公府有大喜事才是。想来礼部和内务府的官员不久就该来我们府上了,我们这宅子,现在还是侯府规制,如今我升了国公,这宅子也应该按照国公的规制来修整。”

秦溶月也笑,“这都是琐事,礼部那边都有相应的规制,按例来办便是。夫君刚升了国公,想来公爹婆母他们也欣喜不已,我们不如带着小汤圆过去向他们报喜。”

“还是你想得周到,我们收拾收拾,赶紧过去吧,祖母听了,肯定也高兴!”

就是照亲爹那个兴奋劲儿,想必他这次过去了,又得去祠堂里好好给祖宗上上香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