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被逼考科举 第122节(1 / 2)

咸鱼被逼考科举 清涴 8090 字 2021-04-04

主要是虞衡这身份,也没个先例。大多有爵位在身的,都走的是武将的路子,像虞衡这样走文武两开花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虞衡先前还为了方氏,用嘉国公府的势力压了一回许复呢。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虞衡和许复还未见面,就已经占了上风。这种相处方式一旦定下来,想回转过来那就需要多花心思了。

更何况,许复还真不想和虞衡别这个苗头。

他都一把年纪了,虞衡又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吃饱了撑的给自己招惹这么个强大的敌人。

刺史恭敬地迎接知府,这事儿听起来有些滑稽,但虞衡不是还有个嘉国公的身份吗?超品国公,他们一帮官员恭敬迎接,完全没毛病。

许复在这些人情往来上很是有些手段,将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虞衡还没到岐州,他就已经让人放出风声,说是怡阳府新任的知府,就是嘉国公。

虞衡在百姓们心中的威望,绝对是头一份的。说句夸张的话,有些年纪大的百姓可能记不准在位皇帝的年号,却一定知道原先的嘉秀侯,现如今的嘉国公。

越是过过苦日子的人,生活有所改善后,就越感激让他们脱离饿肚子生活的虞衡。

当年虞衡成亲,京城附近的农户披星戴月赶去京城特地向他道喜,其他地方的百姓对他的感激同样不比这些农户低。

尤其是岐州,本就是穷困之地,年年都有人饿死,新生儿的夭折率高居前三,普通庄稼人,能将生下来的所有孩子都拉拔大,那就是极有本事的人家了。一般来说,都要夭折一两个孩子。谁让大伙儿都在温饱线上挣扎呢?大人都吃不饱肚子,孩子在娘胎就没养好,生下来后也没有什么奶水,小孩子又最是娇气不过的,略微不注意些就容易发烧,肚子都填不饱的人家,哪有多余的银钱去看大夫?孩子真要生了病,也只能听天由命罢了。都说古代人平均寿命低,实际上是穷苦百姓的寿命低,还有婴儿的高夭折率,拉低了古人的平均寿命。若是家里条件好,好好养着,还是能活到七老八十了。看看王家老夫人,坏事做绝还活到了八十二,还有精力继续磋磨方氏,这年纪,在这年头儿,已经是了不得的高寿了。

还是虞衡献上红薯后,才让百姓们的生活发生了切切实实的改变。能填饱肚子,还能有点余粮,这已经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了。

是以听闻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嘉国公要来岐州的怡阳府担任知府了,整个岐州都轰动了。尤其是怡阳府的百姓,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敲锣打鼓庆祝了起来,接连庆祝了好长一段时间,大伙儿还默契地决定,等到嘉国公到了怡阳府,他们再敲锣打鼓欢庆一回。现在,一帮人还卯足了劲儿在排练节目呢,就想着让虞衡看到他们的一番心意。

岐州州城的百姓也没闲着,他们离刺史府近,见刺史府最近几天一直派人前去官道那边探听消息,心思灵泛些的百姓便明白过来,大家盼了这么久的嘉国公,应该这几天就该到岐州啦!

州城百姓可比府城百姓更气派,人家不但组织了敲锣打鼓的人,还请了舞狮队,爆竹也都准备好了,就等着虞衡一来,他们就一路从州城门口庆祝到刺史府。

虞衡和许复客套几句,正要进城,然后就听到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接连不断,又锣鼓喧天,街道两边一左一右都有一支舞狮队,跟着虞衡的马车慢慢往前走,街道两边站满了百姓,都伸长了脖子想要看看他们心中的活菩萨,嘉国公到底长的什么模样,也不知是谁叫了一声“嘉国公”,其他百姓们都跟着兴奋地大吼,“嘉国公!”

那气势,就跟阵前点兵备受鼓舞的士兵们一样,其他官员们的脸色都隐隐发白,就百姓们这副狂热的架势,嘉国公要是现在大手一挥,让百姓们干掉他们,说不准现在脑子发热的百姓们就真兴奋至极的动手了。

就算是对这情景有所预料的许复,都忍不住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哪怕这一幕有他的手笔,但他也不得感慨一声:嘉国公这威望,真是绝了,吓人啊!

虞衡也很是动容,瞬间回想起当初去秦家接亲时,在街道两旁看到那一帮特地赶来为他道贺的农户们。这世上最能打动人的,只有真挚的感情。虞衡也从路边百姓们的眼中看到他们对自己真切的感激之色,这种朴素而强烈的情感,是伪装不出来的。纵然许复在暗中推了一把,但百姓们若不是真心感激虞衡,也不会抱着一颗赤诚之心前来迎接虞衡。

秦溶月的眼中也有了些许湿意,紧紧握住了虞衡的手,眼眶微红,笑容却异常灿烂,“你做过的善举,大家都记得。”

小汤圆更是瞪大了眼睛,一点都不怕轰隆隆的爆竹声,反而一脸兴奋地看着色彩鲜艳,威风凛凛的舞狮,而后对着虞衡露出了崇拜的目光,“大家都在叫爹爹。”

嘉国公就是他爹,小汤圆记得很清楚,他还知道他就是嘉国公世子,以后也会成为嘉国公呢。现在听着外面一声又一声兴奋高昂的“嘉国公”,小家伙头一回觉得这三个字有了沉甸甸的分量,莫名觉得自己稚嫩的小肩膀上多出了一副担子来。

不过,小家伙更多的是兴奋,目中还燃起了熊熊斗志,握拳道:“以后,我也要像爹爹一样厉害!”

这排场,真是太威风啦!

虞衡伸手揉了揉小家伙的头,目中满是欣慰,笑着哄他,“那你可要好好念书,以后当了官,要一心想着百姓,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这样,百姓们才会发自内心的感激你。”

小汤圆还不太懂虞衡这话,懵懂地点了点头,迅速记住了关键词:要对百姓好。

许复和其他官员互相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苦涩和无奈之意,还有些隐藏得极好的羡慕与嫉妒。

他们在岐州当了这么多年的官,百姓们都不知道他们是谁呢。虞衡倒好,一来就让岐州百姓夹道相迎,还精心准备了舞狮队和爆竹来庆祝,这特么到底谁才是岐州百姓的父母官啊?

酸了酸了,今天大家都是柠檬精。

有些人的脸色已经耷拉了下来,来了这样一尊大佛,他们先前的做派,可能又要变一变了。原本只要讨好刺史一人,现在天降一个嘉国公,两重祖宗都得顾上,简直要命。

至于胡尚书他们先前担心的地头蛇和强龙的问题,听听外面那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喊声,这地头蛇到底是谁啊?

虞衡明显察觉到了岐州官员待他的态度简直客气得过分了,就差给他装个神龛把他摆进去供起来,毫不夸张的说,他们对待自家祖宗怕是都没有这样恭敬的。

许复既然弄了个盛大的迎接仪式,接风宴肯定有,就是没料到虞衡会带那么多护卫,瞧那令行禁止的模样就知道对方肯定是军中精锐,许复等人也不由咋舌,乖乖,有民心,还有这样的精锐护卫,他们要是想动点什么歪心思,怕是不用虞衡动手,就得被岐州百姓们给撕成碎片吧?

许复年纪大了,先前搞事情不成,便一心琢磨养老的事儿。瞅着虞衡这架势,也明白这位来岐州估计就没打算屈居人下的。

许复也不是笨人,真的笨的话,他也不能坐上刺史的位置,当即敬了虞衡一杯酒,笑道:“岐州穷困多年,国公爷愿意来岐州,真是我们岐州的福气。日后国公爷有何吩咐,直说便是。”

这就是甘愿将一把手让出来给虞衡了。岐州其他府城的知府自然也有盯着岐州刺史之位的,原本以为岐州刺史退了,他们能争上一争。结果天降一个虞衡,谁都不能掠其锋芒,刺史都低了头了,他们还能摆架子不成?

所以,这个接风宴,到了后来,都要变成大伙儿的表态大会了。

虞衡也有些懵,当知府这么顺利的吗?一来就成为了岐州实际上的一把手了?

当然,这也就是许复说的漂亮话,他最多不会给虞衡找茬,对虞衡提出的事情大力配合,想让他主动为虞衡出力,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主要还是要看虞衡有没有这个能耐让他们心服口服,这样,到了明年,许复的告老折子一通过,虞衡就能成顺理成章地成为岐州的一把手。

这一场接风宴,虞衡应对得游刃有余。在众人都争相讨好他的情况下,想出问题都难。但虞衡自觉自己可是要给儿子做好榜样的好爹,将这些彩虹屁左耳进右耳出,还想着等回去后要拿这事儿给小家伙讲讲道理,告诉他别人的彩虹屁都是没有意义的,千万别被人吹得找不着北。

其实虞衡原本的打算是先去怡阳府上任后,再来拜见许复。怎么说许复现在还是他的顶头上司呢,按理应该如此,结果许复提前做好了准备,将他高高架了起来,看起来倒是花团锦簇,实则其他人也不是真服他,反而还有些自己的小心思。

虞衡一时间也弄不明白许复到底意欲何为,但他也没那个心思抢许复饭碗。才刚到岐州呢,什么都不了解,先把自己治下的怡阳府给走访明白了再说。

不过,既然先来了州城,那正好趁此机会去看看方氏吧。

酒足饭饱后,虞衡稍微休整一番,便带上了秦溶月和小汤圆,让先前那个来岐州给他送口信的护卫带路,想去拜访一下方氏。

上门不好空手,虞衡挑了些点心和补品,一路去了方氏的宅子中。

这是一件不大的两进院子,门口收拾得很是干净。护卫上前敲了门,方氏开了门,见了虞衡后便愣在当场,许久,才难以置信地问了一声,“嘉国公?”

虞衡上前笑道:“方大娘,贸然登门,叨扰了。这是给您带的点心和补品。我们一家听闻过您的事迹,对您很是敬佩,这才特地登门拜访,想见您一面,还望您不要见怪。”

“不见怪不见怪。”方氏赶紧将门大开,略微有些局促,欠身道:“国公爷若是不嫌弃民妇这里简陋,便进来喝杯粗茶吧。”

方氏见过的最大的官就是岐州刺史,现在虞衡突然登门,委实将她给唬了一跳。今天大伙儿跑去迎接虞衡,方氏也去凑了个热闹来着,还将虞衡的相貌仔细记住了,这才一个照面就将虞衡给认了出来。

当初她拼着一口气和王家在公堂之上撕破脸,在刺史面前还能据理力争。现在面对虞衡,方氏不过是惊讶了一瞬,听了虞衡这番话,又感受到他们夫妻的善意后,方氏也坦然了起来,她好手好脚,凭自己的本事养活自己,不曾做过任何伤天害理的事,行的端坐的正,纵然是天王老子来了,她也能坦然待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