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九十七章 韩绛回京(2 / 2)

寒门宰相 幸福来敲门 6554 字 6个月前

熙宁五年二月,邓绾为权御史中丞,跻身四入头之列,而在一年半年前,他还仅仅是一名通判。

为御史中丞整整五年后,邓绾知道自己要想继续留任,必须另谋办法。

而邓绾也早就未雨绸缪。

……

“什么舅兄欲见我?”

刚刚回府的章越看着十七娘勉强的神色问道:“何事?”

“为了邓绾的事。”

章越一愣问道:“我家与邓绾也有亲戚吗?”

十七娘点点头道:“之前邓绾与其夫人代其次子邓洵武一并向我娘求亲。”

“他请动王史馆说项,我娘已同意,将我二哥的女儿,嫁给邓洵武!”

章越惊讶。

吴安持是王安石的女婿,而邓绾的次子邓洵武娶了王安石的外孙女,也是合情合理的事。再加上王珪作为邓绾亲家也出面向李太君说项,难怪吴家答允了此事。

而吴安持,吴安诗与邓绾也早就相识,范镇与邓绾是老乡,范镇让侄儿范百禄从邓绾之父邓至学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后来邓绾上京也到吴家登门拜访过,与吴家两位郎君有过交往。

章越叹道:“难怪娘子为难,先见一见舅兄吧。”

章越换了常服见了吴安持,邓洵仁。

章越一眼看见,但见吴安持,邓洵仁在客厅一立一坐。邓洵仁一副拘谨之状。

“见过章相公!”

吴安持立即起身,章越笑着道:“舅兄,咱们自己家里人不要讲官场上规矩。”

章越看了邓洵仁一眼,故作不识地问道:“这位是?”

吴安持连忙介绍道:“这位是邓中丞家的大郎君。”

邓洵仁立即道:“洵仁拜见章相公!”

章越淡淡地道:“原来是邓中丞的公子,我有所耳闻,坐!”

邓洵仁道了句不敢,恭敬地立在一旁。

吴安持替邓洵仁道:“下个月十二是邓中丞五十寿辰,故让洵仁上门送帖子,请相公能够赏光。”

章越笑了笑没有回答。

吴安持见状让邓洵仁先退下。

章越对吴安持道:“舅兄,是要替我和邓绾说合?”

吴安持道:“邓中丞自知得罪了妹夫,知道难安其位,便想托我来……”

章越还未说话,屏风后十七娘转出道:“二哥,这事你就不要请托三郎了。”

吴安持闻言面色苍白,看向章越问道:“三郎当真?”

说实话,王安石走后章越顾着经义局的事,还未想着如何处置邓绾。

没料到邓绾自己找上门来。

官到了这位子的人都不蠢,除了邓绾还有吕嘉问,以往王安石在场的时,他对自己都一脸肃然,从来不假辞色。

但到了私下章越与吕嘉问相处时,吕嘉问都是必恭必敬,说是谄媚也不过分。

章越对吴安持道:“丞相回江宁了,邓中丞也当知退了。”

“你与他说,以往他对我如何,自己心底有数。但是其他就不要多想了,自己给自己留个体面!”

吴安持闻言很是沮丧,十七娘对他使了个眼色。

吴安持只好暂且离去了。

章越对十七娘道:“你与舅兄说,邓绾必须罢!此事不容商量!”

十七娘点点头。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宰相一任御史中丞。

权力只对来源处负责,邓绾是王安石提拔上来的。如今王安石走了,你邓绾还想厚颜无耻地在御史中丞任上待下去,是谁给你的脸皮。

你邓绾不走,又让后面的人如何上进?

更不用讲,王安石要退的时候,邓绾一个劲地在官家面前说,要殊礼礼遇宰相,同时提拔王安石子弟为官,再为王家请求在京中赐第。

其实这些章越都准备为之,这是代表自己这位后任相公对前任宰相的尊敬和尊重。

但是你邓绾出来越俎代庖干什么?

你一说,成了我和官家听了你意见才办的?

这事还需要你来提醒?

你邓绾不滚,还有谁滚?

章越想到这里对十七娘道:“我出门一趟?”

十七娘讶道:“这么迟了?”

章越道:“不错,必须走一趟,去蔡师兄的府上!”

……

韩绛从太原府入京,三度拜相,成为百官之首。

韩绛见过天子后,回到府中谁都没见,独见了章越。

但见韩绛道:“吾三起三落实叹人生之不易。”

章越在下首笑着对道:“天子有不能畅言之隐,当国大臣当达其意而擅谋之。韩公以后要操劳了。”

韩绛叹道:“此番面圣,官家叩门而问平西夏之事,其意甚诚。这些年我身在太原也看得明白,如今兵虽练得广但是不精,不可轻言边事。”

“只是官家听了颇有失落,或以为我不肯如攻取罗兀城般,悉心为他谋之。”

章越心底为韩绛同情了一秒钟,然后道:“灭夏非一朝一夕之事,官家心切,还望韩公多劝。”

韩绛道:“当然,我会劝之,以后国事度之要帮我多分担。”

章越道:“今日正有一事禀告韩公!关于御史中丞之事!”

韩绛问道:“邓绾?”

章越点点头,那日自己让吴安持劝告邓绾后,对方却当作没听到,居然厚颜无耻地继续留任。

邓绾如此厚颜无耻,那么自己只好帮他体面一下了。

韩绛也不喜欢邓绾道:“当年王仆射在位时,邓绾多依之,后吕惠卿继之,邓绾先附之,到了王仆射回京,又叛吕惠卿而附王仆射。”

“这等人实是败坏了天下人心。”

“说实话,这些年变法虽有效,但官场风气败坏,以善术为精神,以讦人为风采,以忠厚为重迟,以静退为卑弱。”

“而士人要么隐匿,不肯出世为朝廷办事,只求一己逍遥;要么奔竞于朱门,垂怜权贵施舍,一门心思地妄图幸进。

“这些年官场风气之败坏,都是拜邓绾,崔公度这些人所赐!”

“仆要一纠正官场之风!杀一杀这等歪风邪气!”

章越道:“丞相所言,诚如是也。”

韩绛又问道:“邓绾去后,谁可继之?官家的意思如何?”

章越道:“回禀丞相的话,台谏之任重,不可苟然而居之。”

“官家的意思,似想用邓润甫继之邓绾,至于右正言,直集贤院蔡确可任侍御史知杂事兼知谏院。”

御史中丞为四入头,是御史台的一把手。

侍御史知杂事,为御史台二把手。

在官家让邓润甫接替邓绾下,章越便推举蔡确为御史台的二把手。

韩绛,韩维都曾提拔过蔡确,算是有恩。

听了章越这么说,韩绛道:“可!”

邓绾不知道他仍在御史中丞的任上时,天子和章越就已将他继承者都安排好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