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文明之争(2 / 2)

江东的地盘,其实有一大半都在百越各族控制之中,山越是最大的一支,势力遍布数郡。

后世历史上,孙权一直在对山越为首的百越开战,频繁的时候,一年甚至有十几次之多。

回报也是丰厚的,山越人虽然处于部族制阶段,但胜在人口众多,有数百万人,是最好用的劳力,而孙权看中的便是这点。

每次大战过后,孙权俘虏的山越劳力,少则数千,多则数万,他讲这些人作为奴仆卖出,在江东士族之中很受欢迎,因为这是各大家族私兵部曲,奴仆婢女的最主要的来源。

虽然说这种本质是贩奴的行为以后世的眼光显得颇为残忍,但也变相促进了江东族群的交流融合。

因为不同于以神权为基础的西方国家对待奴隶的灭绝行为,华夏文明并没有完全隔断奴隶的上升通道,因为有大一统的前提在。

国家统一时,是经历战乱后人口的低谷,历朝历代开国君主都会借此机会解放努力以解放劳动力,同时削弱蓄奴的世家大族势力,于是随着朝代更替,山越人也在唐宋时候渐渐融入到了中原文化圈中。

其实袁熙对于海外扩张和海外殖民的区别,一直难以界定,因为这在后世的学界,也没有形成定论,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实在是怎么也洗不白。

资本主义在海外扩张中,其做所做所为尤其是掠夺人口方面,比上古时期的奴隶制国家凶残多了,而其掠夺殖民地土地的过程中,比封建地主更加贪婪。

那问题来了,这资本主义做的都是奴隶制封建制的过程,那为什么说他文明呢?

答案是,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的概念被偷换了,其实更准确的说,是优越,掠夺的优越性。

亨廷顿说过,西方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者宗教的优越,其他文明几乎没人会皈依他它们,而是通过他运用有组织的暴力方面的优势,西方人常常忘记这一事实,非西方人却从未忘记。

袁熙当初读到这段话时,顿时茅塞顿开,解开了长久以来困扰自己的疑惑。

即西方文明和华夏文明到底有何不同。

答案就是,前者扩张以组织暴力为主,后者则是文明同化为主。

华夏文明不是不扩张,在扩张中也会伴随着暴力,但其和西方想要永久奴役其他族群的目标不同,华夏文明虽然早就明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从未放弃过用文化同化外族的尝试。

自汉朝开始,中原政权对于外胡的做法,便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若犯我,虽远必诛。

而对于愿意同化入华夏文明的外胡,汉朝也没有给关上这道门,给其土地居所,并任用其族人担任重臣,也不排斥胡汉通婚,前提是只要其接纳中原文化。

对于冥顽不灵的,汉朝的态度就是滚的远远的,别让我看见举行,而不是像西方那么赶尽杀绝。

这便是东西方文明的本质不同,东方文明有着在不扩张前提下自成体系的生存哲学,和西方那种血统至上,其他低贱种族要么永远为奴,要么灭绝的道路完全不同。

在西方依靠组织暴力,实际上采取比奴隶制还野蛮的手段掠夺财富取得优势的时候,还能给自己粉饰为文明的进步,但当东方文明回复元气,取得和他们相似的成就时,西方便面对着这套逻辑体系无法自洽而崩溃的危险,所以他们会不惜一切的消灭东方文明,因为这两者的生存逻辑是完全互斥的。

袁熙最开始谋划朝鲜半岛和倭奴国时,心里是颇为犹豫的,因为那时他还没有想明白做到什么地步。

但如今他已经想通了,不仅来自于后世的知识和经验,还来自与华夏前辈们走过的路,祖先虽然逝去,但他们一直在自己的血脉中存在,他们艰难前行,为后辈指名道路,从未停止过。

他们也让袁熙明白,华夏有不同于西方的,独属于自己的文明开化之路,自己要做的,便是给全天下看到这条路未来的光明景象,让后人能够前仆后继地走下去,总有一天,会走出一条光明的未来之路!

袁熙认为,孙权现在走的道路,其实和资本主义掠夺初期,行为模式完全一模一样,孙权只是单纯将百越作为劳力使用,而没有土地的劳动力,不就是资本主义工人吗?

若非生产力落后和没有相关的科学技术,其实资本主萌芽早就在江东出现了,只是因为处于种种原因,华夏断了科技这条重要推动因素,才导致棋差一着。

平心而论,资本主义萌芽也不是高大上的东西,就像人体得了病,迟早会挤出来的毒瘤一般,其制度相较于封建制只不过是强盗披上的一层粉饰外皮而已,三座大山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

袁熙要找的适合华夏文明的道路,便是要去芜存真,留下最有用的东西。

科技。

他摸了摸怀中的丝绢,心道这次除了和诸葛亮探讨并州攻略的事情外,也是将自己精心筛选出认为前置条件可以满足的技术构想,让诸葛亮主持攻关了。

这些东西可能要费诸葛亮很多年的时间,但一旦实现,天下其他诸侯包括曹操,都将再不足为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