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四行仓库保卫战(1 / 2)

说到这里,林森再次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继孙皓之后,东晋、宋、齐、梁、陈的末代皇帝,几乎都按同一模式,把历史的悲剧重演一遍。荒唐的陈主陈叔宝,当着隋朝大将韩擒虎叩击朱雀门时,他还拥着张丽华慢长《玉树后庭》,空留下‘门外韩擒虎,楼上张丽华’的人间笑柄。”

林森的话越说越明白,光头越听越清,不由得笑了起来,对林森说道:“林老啊,你的意思我全明白了,请你放心吧,我是个彻头彻尾的精忠报国之人,绝对不会投降日本人。我一定会抗战到底!”

说着,他突然打开袖口,拿出一本日记,翻了翻对林森说:“你看看,我的日记中,几乎天天写着抗战到底的誓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林森的目光里透露出将信将疑的目光。

光头信誓旦旦的说:“林老怎么还不放心呢?你知道吗?我要外交部与陶德曼谈判,为的是缓冲日本人进攻的速度,借谈判致命,拖延时间,让我方有备战反击的事件。这些,外交部的王宠惠可以作证。”

林森最终被说服了,突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道:“我昨晚做了噩梦,所以今天才来打扰你,就算我没说,就算我没说,打扰打扰。”

他边说边告辞,反悔了公馆。

迁都井然有序的准备着,淞沪会战的部队也开始向后方撤退。

而此时,随着‘九国公约’的会议即将召开,光头迫切需要在沪上打一场漂亮的战斗,来展现中国抗战的决心,以期望能够赢得国际的关注。

政略影响战略,战略影响战术,战术影响战斗。

所以,最高的是政略,战略是其次,淞沪会战虽然失败,但并不意味着政略失败。

目前最大的一个政略其实就是要引发列强,对中日战争的关注甚至介入进行调停,基于这样子一个政略,光头就必须要在沪上坚持抵抗,唯有坚持抵抗,才能彰显中国军队抗战的意志,才能赢得列强对中国的赞许。

只有这样,列强才会愿意介入调停。

如果自己都不愿意打,列强又凭什么去帮助你。

战争已持续七十五天,闸北是淞沪会战最先打响的地方,最早打开淞沪会战序幕的

随着淞沪战场,各个部队相继撤离,现在他们成了在市区抗战的最后一支部队,

辗转反侧。

10月25日深夜,光头终于下定决心,闸北仍令派留一团。主力部队西撤之际,他要在苏州河北岸,留下一支孤军,打一场给全世界看的战斗。

“夏远!”

这个名字已经不是

留守沪上市区,注定要成为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所留守的部队战斗力一定要上得去,既能够坚守沪上,让列强看到中国抗战的决心,又要让列强看到送国军的战斗力,这近些日子上了报纸的战神,很适合做这个任务。

但可惜的是,随着大场战斗结束,就再也没有收到过这个战神的任何情报,就像是销声匿迹一般。

民间传闻,战神是死在了蕰藻浜的反击战中,但究竟是否是这般,无人知晓。

到目前为止,是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战神的消息,就如同民间传闻那般。

不光众多国军上级都在密切关注这件事情,就连不少城市的报社,都对战神相当关注,只可惜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消息从前线传回来。

而今时间紧迫,前线部队正在向后方撤退,沪上仅剩下88师,唯有从88师抽调一支部队留在沪上,这个时候寻找这名战神,已经来不及了。

沪上战区国军最高指挥官顾祝同,一通电话打到了88师师部,顾祝同在电话中告诉师长孙元良,:“委员长要88师留在闸北,死守沪上,你的意见怎么样?”

孙元良稍加思索,回答:“我不同意,如果我们死一人,敌人也死一人,甚至我们死十人,敌人死一人,我就愿意留在闸北死守沪上。但最可虑的是,我们孤立在这里,被敌军任意屠杀,那才不值,更不光荣啊。”

但是,光头的主意已经定下,他在苏州河前线的讲话中说:“这就是表示我们中华革命军人的精神,有了一个根据地,非得命令,就该效死勿去,与敌人死拼到底。使各国人士都知道,我们中国军人已有为主义而战,为卫国而死的程度和精神。”

权衡再三,

他们的阵地,便是

已是月末,秋风愈发凄凉,吹不散的是沪上的硝烟和血腥,带不走的是满地的骸骨。

一寸山河一寸血。

“大场沦陷了,四行仓库保卫战要开始了。”夏远身上裹着从废墟里扒出来的宽厚的大袄,脱下了脏兮兮的军装,头上带着毡帽,胡须拉茶,面如枯槁。

王三狗蜷缩在角落,还在熟睡,对沪上战事毫不关心。

这几天,他们也一直再等消息。

王三狗不敢一个人离开,他对后方的情况不清不明,独立回到金陵,很有可能会被当做是逃兵枪毙,找一个人跟着自己,是当下最稳妥的。

夏远就是那个人选。

他们在此地停留,更多的是想要查看前线的情况,其次就是,洗掉身上的硝烟气息。

夏远对四行仓库保卫战并不担心。

未来拍摄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电影,大都经过艺术加工,什么骑着白马去跟日军指挥官见面,什么一群人簇拥着旗帜屹立不倒,不过是为了让电影看起来更悲壮。

实际上,四行仓库是当年大陆、金城等四家银行的储备仓库,仓库的西边和北边此时已被日军占领,南面隔苏州河与公共租借相望,东面也紧邻公共租界。

四行仓库用钢筋混凝土建筑,易手难攻,作为师指挥部,仓库内粮弹储存充足,完全不需要担心粮弹的消耗。

32岁的谢晋元是黄埔军校四期生,抗战前夕,他把妻儿送回老家,临行前,他对妻子说:“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之天职也,职责所在,为国就不能顾家。”

26日,谢晋元临危受命,会同

深夜。

加强营成功进入四行仓库。

在边打边退的过程中,

27日黎明,全部四百多人都进入到四行仓库,为迷惑日军,他们对外宣称八百人。

这支部队是524团

而谢晋元所率领的这支,已经是

他们心中都无比清楚,此前无回。

27日清晨,日军发现了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立即展开进攻,接近四行仓库时,便遭到四行仓库守军的猛烈进攻。

这一战,毙敌数十人,而中国军队抵达后,便通晓构筑工事,有备而来,此次战斗,几乎没有损失。

钢筋混凝土建筑,厚度大都在三十公分以上,日军的七五口径炮根本打不透,枪更没有用,飞机的炸弹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准确的击中四行仓库,更何况临河就是公共租界,万一炮弹落在公共租界,日军必然要遭到国际的谴责。

这便正中光头下怀。

所以,日军也不敢动用太过猛烈的重火力,生怕没有打中四行仓库,打到租界,那局面对于日军就不是多好。

日军只能用步兵进行地面作战。

坚守四行仓库的四百余人,又是德械师,武器装备相当精良,有迫击炮,有机枪,各种枪支都有,谢晋元在指挥方面,又颇具才能,他在每一个楼层,都安置了轻重机枪,行仓库内,又有不少粮食和弹药,完全不惧怕弹药的消耗。

还有大量装满大豆、小麦的麻袋,四行守军将麻袋层层垒在仓库的大门,和各层的墙边上。

谢晋元把整个四行仓库,装备成为一个密不透风的堡垒。

在四行仓库西面的建筑已经被日军占领,日军利用这栋四层高的建筑,用平射炮、机枪轰击四行仓库西侧,最激烈时,几乎是每秒钟发炮一响,不到两日,仓库西侧便被炸出缺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