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论迹不论心(1 / 2)

徐渭并没有直接敲定所谓的军事同盟,而是首先组建了一个松散的商业联盟,利益共同体,那就是以长崎港为核心贸易枢纽的九州岛和本州岛西部地区的贸易区。

徐渭根本不相信一纸文书,能够约束这些早就杀红了眼的大名,他甚至不相信什么军事同盟,万里海塘的西边入口处,满剌加国被红毛番攻破了马六甲海峡,满剌加国的王子端·买买提亲自入京,请大明驰援,大明也只是下了一道圣旨,让红毛番归还而已。

满剌加国可是大明的朝贡国,大明作为宗主国,也就是口头表示了一下,提供了除支持之外的一切支持。

徐渭更相信利益。

长崎发生的这次会盟事件,用三个视角,分别是长崎商总孙克毅、长崎千总麻锦、长崎总督徐渭,非常详细的奏禀了朝廷,事无巨细,甚至连毛利辉元吃的什么饭都写的一清二楚,这里面就提到了一个细节,毛利辉元已经成婚数年,却一直无子嗣,不是不好女色,在长崎下榻的时候,毛利辉元也有游女前往。

经过徐渭跟游女的了解,毛利辉元大抵是生育困难。

徐渭这个人就是典型的读书人,会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他送给了毛利辉元一个女人,而毛利辉元爽快的答应了,至于到时候会不会生孩子、什么时候生孩子,那就不好说了。

墩台远侯夜不收,海防巡检海上飞。

海防巡检仍旧负责这次的奏疏送入京城。

新鹤氅有了飞鱼纹,比张居正的蟒纹还要低一档,蟒纹其实就是龙纹,蟒纹四爪、龙纹五爪,蟒,王蛇也,蟒纹是不能随便赐的,朱翊钧至今也只赐给过张居正和戚继光二人。

说长得不好看的是两宫太后,说长得太好看的也是两宫太后。

皇帝大婚难不成也要在西苑进行?那打的是大明臣子的脸。

在书信中,朱翊钧又着重的表扬了孙克毅,倭女这个买卖,其实是很损阴德的,但是孙克毅三艘大船到港,这个生意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这是遴选机制导致的差异,哪个文进士不是万里挑一的凤毛麟角?

读书人的阴狠和宦官的阴狠完全是两个维度的。

更加明确的说,就是用国力欺负人。

京营十万出征,在九月时候出发,在十月时候已经完全抵达了大宁卫,进攻已经开始了一个月多的时间。

朱翊钧照单全收,而后打包送给皇叔以表亲亲之谊。

“臣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王崇古走进了广寒殿的暖阁里,长揖参见。

“臣愧不敢当,愧不敢当。”王崇古一听,赶忙是谢恩推辞,这鹤氅对他的意义极为重要,甚至在他看来,这就是福气的象征,披着就心安。

朱翊钧倒是能够理解两宫太后的担忧,想了想说道:“就按母亲和娘亲的意思办吧,让礼部再送一批画像入宫来。”

朱翊钧把这次京营出击的总督军务都留在了京师,就是让戚继光好好打仗。

承建的几件大事,他都办得极好,皇家格物院、德王府、格物院行宫、佛塔、皇宫,都是如期交付,而且质量极好。

而且这次陛下比上次大火焚宫还要生气,上一次皇帝还等戚帅凯旋,这次连等戚继光京营回京都等不及了。

“次辅这件鹤氅还是万历三年朕赐下的吧,这都久了,张大伴,去取一件新的。”朱翊钧看着那件鹤氅,随口说道,那时候廷臣里只有张翰没有鹤氅,很快张翰就离朝了。

这样的人,是最可怕的人,这样的人,活着的时候,根本没法对付。

“就是次辅专门搞出来的大碗茶和大碗凉茶,朕都得替百姓和穷民苦力谢谢次辅的大恩大德啊,这可是好物,解刳院的大医官李时珍对朕说,这人在炎热的时候,若是不补、不补盐、不补水,再入工场,很容易晕厥,一头栽倒那池子里,怕就是人命一条,次辅不用推辞。”朱翊钧说明了自己赐下飞鱼纹鹤氅的缘故。

徐渭在奏疏的规划大抵总结为一句话,毛利氏不死光最后一个男人,织田信长就不要想着一统倭国。

这家是皇帝在当家,而且能当好,那皇帝自己拿主意,也省的落下了埋怨。

朱载堉就是这么特殊。

“万太宰张罗的,自然是没什么问题,但是太后那边出了问题。”冯保一脸为难的说着,他的眼神躲避着皇帝审视的目光。

让皇帝对自己的婚事拿主意,其实不符合封建礼教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所以,模样太好、身段太妖,就成了两宫太后特别警惕的地方。

是明堡宗下旨移营寻找水源,而后瓦剌太师也先,让自己的弟弟用骑兵彻底冲散了正在移营的大明军,引发了大溃败。

戚继光的意思是:陛下无论想做什么,都可以,哪怕明天下令,诛杀天下权豪缙绅,戚继光都可以带着兵去做,但是等他凯旋,有了掀桌子的底牌后,再行动不迟。

“两宫太后说,原话说:陛下自己拿主意吧。”冯保十分确信的说道。

“臣诚不知,臣只知道,非臣所为。”王崇古直接就吓懵了,直接一个滑跪,就跪在了地上,俯首贴耳的说道。

“甭管为什么,做事,论迹不论心。”朱翊钧笑着和王崇古说着闲话。

冯保已经完全打消了对张居正的怀疑,张居正之前那三个字:可替代。

朱翊钧打算亲笔回一封书信,但是张宏拦住了陛下,因为大医官们叮嘱过了,这伤筋动骨的一百天,能不用右手就不要使用,所以只能冯保来代笔了。

徐渭的根本目的是挑唆倭国继续内讧,倭国的大名和倭国的小民都打累了,人心思定,而现在又出现了一个织田信长这样的猛男,倭国结束战国时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俞大猷对大明戎事的贡献极大,他是松江水师的奠基人,同样也是海防巡检的建立者,现在,讲武学堂在俞大猷的手中成立。

朱载堉一共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跟着世子妃来到了京城,现在住在皇家格物院的王府里,和皇帝的行宫是正对门,那是皇帝专门给朱载堉修的德王府。

朱载堉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影响,已经是无冕之王了。

在信中,朱翊钧先是慰问了在长崎的大明水师开拓的辛苦,慰问不是口头表扬,朱翊钧向来喜欢给真金白银,每人三十两白银,是皇帝的额外恩赏,直接给这些水师军兵的家眷,由南衙缇帅骆秉良亲自送去。

理由非常充分,大明盼到一个英主,实在是不容易,陛下的安危不仅仅是陛下自己的,也是大明的,王者无私,请陛下珍重龙体。

“世子妃上次就到太后那里告状了。”冯保小心的提醒着陛下,表达亲亲之谊可以换种方式,这一直送女人,皇叔顶不住,世子妃也顶不住不是?

“啊,朕知道了,等镠儿成丁了,朕都送他,镠儿还没长大之前,就暂时委屈一下皇叔吧。”朱翊钧选择了一意孤行。

“就是长得太好看,两宫太后都觉得不大好。”冯保详细解释了下两宫太后的担忧。

万士和知道皇帝不信任文臣,所以送入宫的绝大部分都是军户出身。

可是仔细想想,王夭灼就是被李太后给钦定的,大家都知道王夭灼要做皇后,所以这侧妃、枕边人的选择,就完全交给了皇帝好了。

潞王朱翊镠其实很难管教,几岁的孩子没了爹,当娘的又是极为宠溺,小小年纪就变得无法无天了起来,而皇帝的约束和管教,让朱翊镠逐渐开始明事理,至少没有之前那么胡闹了。

戚继光之所以要讲这个,就是要说明这种战法的兜底效果,即便是被围困,也能坚持数日,等待救援,起到一个兜底的作用。

“陛下,次辅在广寒殿外求见。”一个小黄门匆匆的走了进来,俯首禀报着。

这种打法十分的呆板,但这就是大明军的打法。

长崎总督府的实力其实非常孱弱,而且还拉帮结派的分成了两股势力,能够参战的只有六百松江水师,长崎这个港口的辖区也很小,保证自己的安全,一方面要靠利益,而另一方面则是要靠武力,最最重要的是让觊觎长崎的大名,真正知道大明朝廷是长崎总督府的靠山。

徐渭的规划里,毛利氏连种地的人,甚至连妇孺也要上战场,阻拦织田信长的扩张之路,流干最后一滴血,阻止倭国的安定,把倭国搅的天翻地覆,大明好渔翁得利,就是徐渭的规划。

“把这次徐渭送来的游女、戚帅送回来的海拉尔,都给皇叔送去。”朱翊钧满是笑意的说道。

“让丫头拿主意吧。”朱翊钧对这个事儿兴致不大,既然王夭灼被钦定了做皇后,连聘礼都给了,迟早要做六宫之主,那就去让她自己做吧。

同样,袭杀张居正的人,也做了极为充足的准备,一定要把袭杀的罪名扣在张居正的头上,手脚处理的极为干净,被俘虏的那些亡命之徒,根本说不清被谁所雇佣而来。

而戚继光送了三个海拉尔入京,这是去年在羊毛贸易之后,投靠大明朝的北虏部落献上的,模样很是周正,不送,这些部落反而是心有戚戚,戚继光把这三个海拉尔,也就是草原上的明珠送到京师,反而能安北虏的心。

还有就是隆庆皇帝的锅了,隆庆皇帝生活奢靡,同时喜欢虎狼之药,本来就体弱多病,再加上虎狼之药,在隆庆五年十二月,就已经有了中风的迹象,后来病情不断恶化,在隆庆六年三月就已经不再批阅奏疏了,到了五月底,就彻底撑不住了。

大明的漕粮箱的生产速度在加快,大明有着极其旺盛的粮食贸易的需求,越是商贸发达的地方,因为种种原因,越是缺少粮食。

俞大猷或许不如戚继光那么的耀眼,但他默默无闻的贡献,朱翊钧都记在心里。

这也可以解释,张居正为何会顶撞嘉靖皇帝和隆庆皇帝了。

戚继光要这么步步为营,根本原因,还是他想赢,把土蛮汗诸部赶出辽东,断绝北虏和东夷的联系,涉及到了大明百年国运,他不想输,虽然陛下允许他输,但是他不想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