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朕当初欠考虑了(1 / 2)

张居正见徐阶是为了警告徐阶,告诉他老实点,京师这地头儿,不是松江府,胡来的下场是连累家人一起倒血霉。

大明皇帝朱翊钧不喜欢高拱,因为高拱真的很有才能,可他没有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但大明皇帝不想杀高拱,刺王杀驾、大火焚宫两个大案,但凡是小皇帝咬咬牙,跺跺脚,承担一点点的骂名,高拱人就已经死了,就像当年夏言被斩首一样。

陛下要高拱活着,亲眼见证大明的再兴。

这小皇帝憋着劲儿杀徐阶的意思,实在是太明显不过了。

这里面的原因不复杂,徐阶害死了胡宗宪,陛下很同情胡宗宪的瘐死,因为胡宗宪真的在平倭,没有搞养寇自重的把戏,所以皇帝对徐阶的态度十分的差,连面都不见一下。

看着朱翊钧长大的张居正,可太了解小皇帝了,万历二年,徐璠和高启愚被派到了泰西出使,就是最明显的信号,徐璠离开了大明前往了泰西出使,就是皇帝下定决心杀徐阶的开始,大明在南衙清丈,徐阶带着一群势要豪右们反抗新政。

求荣得辱要不得,这是陛下非常鲜明的态度。

“没办法救一下吗?”徐阶显然听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他在入京前已经猜到了这种可能,可是抱着一些侥幸的心理,他还是来了。

张居正犹豫了下说道:“安稳些吧。”

张居正没有立场为徐阶求情,他刚刚保住了那些被王崇古坑的言官,短时间内,张居正不会卖着老脸去问陛下要这个人情。

“合一众案等一众案犯王仙姑明日押解入京,还有王世贞。”吕调阳拿出了刑部的部议,面色有些犹豫,这个王世贞,真的是好事找不到他,坏事一个接着一个都有他。

也有人怒骂徐阶,什么擅长对对子,根本就是徐家的长辈们早就准备好,五岁的年纪连平仄都分不清楚,如何对那么工整的对子?什么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个被录为了举人的秀才,入京赶考屡试不中,到吏部寻求不管一生未被启用,这是宽宏大量?

鲁哀公和宰我(孔子门生)论政,谈到了‘社’这件事,鲁哀公就问:有国家者,必有社以祭地,不知其义何如?

宰我说:古之立社者,必栽树木。夏后氏立社,则以松树;殷人立社,则以柏树;周人立社,则以栗树。

二月二十四日,廷臣们开始从东华门入文华殿廷议,从京西回京的皇帝一刻钟都没歇着,比朝臣们早到了一刻钟的时间,皇帝会在太傅府上住一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儿,

“诸位所言有理,那就从诸位所议,操阅军马就不必停了。”朱翊钧答应了下来。

陛下不肯回护,徐阶必死无疑。

朱翊钧想了又想说道:“不如这样吧,海总宪,咱们在西山找块高四十丈的山头,给他刻上碑文,这样一来,既满足了高度,也满足了营造需求,给他刻在山上!”

万士和仍然没有归班入座,而是再俯首说道:“陛下,最近这些个迁徙的富户回京了,他们必然心怀怨怼,臣是为陛下担忧,当是时,恐有可乘之隙,臣以为诚不可取急也。”

这四个字是当初高拱被牵连到了刺王杀驾案时,张居正说的话,意思是就是这件事跟他没关系,有证据就办,没证据就不办,一个中立的立场。

万士和这个马屁精,真的提到了一个朝臣没有注意到的点儿,京城的权豪们,都是被教训了好多次,已经教训好了,多数都不敢做这等忤逆的事儿,再说皇帝本身武艺了得,已经是青年组

洪武六年,大明战神、倚之为万里长城的徐达在岭北战败,狼狈回到了应天府,等待着朱元璋的处置,朱元璋以徐达功大为由,赦免了徐达的战败。

很显然,复古派的杂报在夸赞,而万士和带领的笔正们则是把早就准备好的黑料,抖的一干二净,这里面对徐阶伤害最大的就是胡宗宪瘐死案。

廷议是廷议,操阅军马是操阅军马,朱翊钧还是要去的,走的是德胜门的兵道。

上一个有意扣押奏疏不给皇帝过目的人,名字叫胡惟庸。

“太宰,考矛盾说和算学,对于选官造成了阻碍吗?”朱翊钧看向了万士和,询问这条新政,是否可以落地,会不会让选官变得极为困难,有没有什么困难,万士和是马屁精,不问他不会说的。

有的时候,得劳逸结合,陛下已经很勤勉了,过犹不及,逼的太狠,小皇帝万一学了世宗皇帝拿出了摆烂大法,如何应对?

廷臣们都略显嫌弃的看了一眼万士和,这个万士和,根本就是个马屁精!

海瑞就看不了这种人,但是万士和这话说的也在理,皇帝从西山回京,到了卢沟桥就会骑马回京来,为了不耽误时辰,陛下骑术了得,可总归有些危险,如果二十四日休沐,陛下就可以乘车慢悠悠的回京了。

工部尚书郭朝宾无奈的说道:“陛下,这么高的石碑,大报恩寺琉璃塔也不过九层二十多丈,这五十丈的石碑,臣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太宰有心了,无碍。”朱翊钧仍旧满脸笑意的说道。

可是胡惟庸的案子,无人可惜,胡惟庸在中书省,居然把奏疏扣下不给太祖高皇帝看,自己处置,这不是在骑在朱元璋的头上撒尿,嫌自己九族命长?

徐阶在嘉靖四十年后,实质性的僭越了皇权。

人们常常可惜李善长,因为李善长的谋逆案,太祖高皇帝办得并不漂亮,李善长被处置的时候,都已经七十七岁的高龄,已经是人瑞的李善长绝无造反的可能,可是有司马懿的前车之鉴,又不好说到底有没有谋反这件事,大家同情李善长。

富家翁们都知道,不要让儿孙们创业,甚至找些掌柜的,也不要儿孙们执掌家业,因为儿孙们真的会把家给败光,国事也是如此,比如建文君朱允炆,就是个铁打的例子,朱元璋为了给他留下一个能够掌控的局面,做了那么多事,朱允炆就是越做越错,越错越做,最后把江山给丢了。

徐阶回京了,都察院总宪海瑞海刚峰,怎么可能放过徐阶,当年在南衙未了的恩怨,现在终于到了了结的时候!

在南衙不好弄,徐阶到了北土城,海瑞自然要办他。

“自作孽,不可活啊。”马自强连连摇头,他出身可是陇西大户,也是簪缨之家,可是王世贞一次次的选择,都在错误的那条路上一路狂奔不止,到了这一步,实在是咎由自取。

“俞帅所虑周全。”朱翊钧深以为然的点头,他整日操阅军马,贱儒到了军营,那就是特么臭狗屎烂了一锅汤,好好的振武大势必然受到阻碍,与其让贱儒从军,不如让军卒读书。

朱翊钧觉得读书人嘴上功夫一流,一落到实际就现了原形,这立刻就成了祖宗之法。

这是因为儿孙很少有把事业经营的极好。

“工部记得做好账,问徐阶讨要这笔营造费用。”朱翊钧对郭朝宾十分郑重的说道:“账目的事儿,可不能马虎,年底户部查账,出了纰漏不好。”

“其实在国初,太祖高皇帝就察觉到了。”

“臣谨遵陛下教诲。”郭朝宾俯首领旨。

“大宗伯所言有理,当时中山王徐达如何回复太祖高皇帝的?”朱翊钧好奇,徐达对这些贱儒们,有什么神奇的手段没有,这现成的作业,不抄白不抄,这可是祖宗成法!

谭纶冷不丁的说道:“从军。”

国事糜烂需要一个明事理的皇帝,陛下这样的君王,没了,让群臣去哪里寻摸一个去?刘禅但凡是有陛下三分样子,诸葛丞相也不至于悠悠苍天,何薄于我了。

王崇古比万士和的处境还要糟,他当然不喜欢小皇帝出什么意外,他还指望着陛下给他分红呢!

经过廷议之后,二十四日的廷议从陛下三月初三大婚后,休沐一日,皇帝歇着,可不代表廷臣们会歇着,除了廷议还有大堆的事儿要做。

马自强拿出了一本奏疏说道:“陛下所忧虑之事,就是大明进士们眼高手低,说的一套一套的,铁树都能开,可是一动手,都漏了怯。”

道爷知道胡宗宪无害,那时候胡宗宪被罢免了一切官职回籍闲住,甚至不得签书公事,胡宗宪最大的后台严嵩也已经冻死在了墓舍之间,严世藩都被斩首了,胡宗宪一条丧家之犬,道爷要用,就是庇佑,不用,胡宗宪也翻不起什么浪来,杀了胡宗宪,反而弄的一地鸡毛。

司礼监掌印太监查遍了司礼监的文牍,没有发现那封奏疏,而后到内阁寻找,内阁也是找了半个月多,才在角落里寻到了胡宗宪的自陈疏,而这本自陈疏上没有司礼监的批红,代表着不是从司礼监流转回了内阁,而是留在了文渊阁内。

“从军。”马自强肯定了谭纶的回答,这些眼高手低的家伙,从军是最好的手段,彼时大明多战,从军那都是要人命的活儿,从军苦,可是从军之后,大明儒学士乱七八糟的毛病,全都治好了。

这就是人祭,就连孔子门生都批评这种祭祀的手段,可是复古的法三代之上,则喜欢这个调调,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

朱翊钧一摆手说道:“杀了吧,文坛之耻也。”

这是徐阶的

“陛下,建个五丈高的碑,碑文刻明白就是,臣也研究过是不是可以钢混,可是这么高的建筑,臣怕它塌了砸到了人就不好了。”擅长鼎建王崇古对这个石碑都是束手无策,朝阳门外人来人往,这玩意儿哪怕是他死后塌了,他也是要被骂的狗血淋头了。

郭朝宾和王崇古其实都想到了这个办法,可是贪腐的碑文,都在快活碑林,这是陛下圈定的地界,换地方得陛下开金口,金口玉言,陛下说找山头,都察院不用为难,工部也不用为难,两难自解,大家都好办。

张居正倒是有那个脸请陛下宽宥,朝臣们也不清楚张居正有没有为王世贞求情,毕竟是同榜,陛下收到的新婚贺礼,还是王世贞送给张居正的,很贵很贵的一幅画。

“先生对王世贞是很可惜的,他如果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经世致用贤才也,可惜了。”朱翊钧又说了一下张居正对王世贞的评断,这是个有才华的人,可是王世贞一而再再而三的没有把才华发挥到极致。

“陛下,臣有本启奏。”所有人入座之后,万士和却走了出来,拿着笏板俯首说道:“陛下前往宜城伯府,宜城伯为太傅,陛下前去探望,实乃天下尊师之典范,万古之经常,可陛下前往舟车劳顿,这二十四日廷议又赶得太急,不如这日休沐,以全陛下尊师之美誉。”

万士和拿出了关键证据,胡宗宪瘐死案中,胡宗宪写的陈情辩诬疏,被扣在了内阁,没有送往司礼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