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改组中枢苏曳升官晋爵(2 / 2)

苏曳道:“哦,知道了。”

片刻后,苏曳穿着九门提督的官服,跟着安德海进入行宫。

整个过程中,安德海弯着腰在前面引路。

“臣苏曳,参见两宫太后娘娘。”

“起来吧。”

接着慈禧太后道:“苏曳,你的意思,我们姐妹也都知晓了。倒不是我们不支持你,而是动荡实在太大了,我们心中也是有些担心的。”

苏曳道:“太后娘娘,如今天下依旧大乱,国家疲弊,定要革新,才能给国人希望。”

慈禧太后道:“这点我们是晓得的,所以接下来洋务运动啊,其他什么的革新,也是要上的。”

苏曳道:“太后,在革新之前,要展现出态度。要新朝新气象,旧瓶子装新酒,只怕很多人未必尝得出来,所以还是要换新瓶子。”

慈禧太后道:“你的意思哀家也懂,但是否定先帝,这事太大了。”

苏曳道:“臣说过了,顾命大臣制度不太合理。所以臣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顿时,慈禧太后竖起耳朵道:“然后呢?”

苏曳道:“然后建立政事堂,册封几个议政大臣,建立新的中枢。”

苏曳的语气还是很平淡。

但是慈禧和慈安太后听得却有些心惊肉跳。

这是要恢复内阁制度了,清廷入关之后,也曾经沿袭明制,采取内阁制。

但是很快内阁的权力就渐渐丧失了,等到雍正帝成立军机处后,权力转移到了军机处这边。

但军机处都是兼职,有实权无名义。

内阁有名誉,无实权。

清廷皇帝拼命打压相权,不断矮化内阁,使得高度君主集权化。

但现在苏曳不但要恢复内阁的权力,甚至因为内阁被弱化得太久了,所以直接采用政事堂的名称。

因为现在内阁各个大学士,都成为了巨大的荣誉,位置也都被人霸占了。

所以,苏曳想要的是全新的名称,全新的班子。

在慈禧和慈安心中,这都颠覆得太过了。

“苏曳,这政事堂都是唐宋时期的名称了吧。”慈禧道。

苏曳道:“太后娘娘就当作是全新的名臣也好了,雍正朝之前也没有军机处。”

慈禧道:“那按照你所想,这政事堂总共有几个议政大臣呢?”

苏曳道:“四到五人。”

这就意味着想要把顾命大臣过渡过来是不可能的。

直接了当地说,这就是要否掉现在大多数顾命大臣的权力。

换成历史上辛酉政变,两宫太后和顾命大臣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了,所以彻底否掉了顾命大臣。

但是现在,太后和顾命大臣之间没有对立,反而是某种层面上的盟友。

慈禧太后道:“苏曳,上一次风波,随着杜翰和匡源被杀,就算是结束了对吗?不再扩大化了是吗?”

苏曳道:“是的。”

慈禧道:“那几个顾命大臣,如何罢免,如何解散,难度很大。”

慈安太后道:“苏曳,你另外还有什么想法?”

苏曳道:“臣想要成立一个总理外国事务衙门,主管和各国的外交事务。”

慈禧太后道:“这一点倒是不难。”

接下来,慈禧望向慈安太后道:“姐姐,你怎么看?”

苏曳把成立政事堂和垂帘听政捆绑在了一起,所以双方的利益立刻变得一致起来了。

慈安太后道:“我是想要支持苏曳的,但是现在这几个顾命大臣在先帝的时候就掌管朝廷中枢十来年,门生故旧,遍布天下。直接罢免,太过于难堪了,总要有一个体面的方式。”

“苏曳,你有法子吗?”

苏曳道:“有。”

慈禧道:“你说说看。”

苏曳道:“九个顾命大臣中,匡源和杜翰已经死了。还剩下七个人,只要有三个人辞去顾命大臣,那九个就只剩下四个,少了一大半。那剩下这四个,也不得不辞职了,如此一来,九个顾命大臣就直接瓦解了。”

慈禧道:“好办法!”

接着,慈禧问道:“你觉得哀家找谁谈呢?”

苏曳道:“荣禄,恭亲王,景寿。”

慈禧道:“为何不是僧格林沁?”

苏曳道:“如果是僧格林沁,那目的就太明显了。”

明日就要扶灵南下了,所以今日便是在承德行宫的最后朝会。

过去几天,整个局面完全是僵持的,无法化解。

苏曳想要否定先帝,改组朝廷中枢。

但这个进度就被卡在否掉顾命大臣班子这里了。

而那几个顾命大臣就这么一声不吭,他们在朝廷的势力遮天蔽日,想要一下子否掉,确实有难度。

今日的朝会,原本是商议大行皇帝葬于东陵一事的。

整整商议了大半天,终于把各项议程都商量妥当了。

忽然,荣禄出列道:“启禀太后娘娘,之前出现了这么重大事故,几乎酿成兵变。奴才作为顾命大臣,难辞其咎,正式向太后辞去顾命大臣职务。”

这话一出,所有人骇然,这是什么意思?

紧接着,富察.景寿出列道:“启禀太后娘娘,奴才也难辞其咎,正式向太后辞去顾命大臣一职。”

最后,恭亲王奕咬了牙,出列道:“臣也正式向太后辞去顾命大臣一职。”

顿时间,肃顺、端华、载垣、僧格林沁等人脸色剧变。

什么意思?!

你们搞突然袭击是吧?

九个顾命大臣,现在去掉五个了,没了一大半。

那剩下四个顾命大臣,还有什么意义?

直接解散算了。

顿时,去他几人望向了肃顺,看他的态度。

慈禧太后道:“好了,好了。现在这个时候,好端端地辞什么官啊?就不能先安生一阵子吗?就不能等回到京城后再说吗?”

“回到京城再说,都别议了,本宫驳回!”

然后,慈禧和慈安太后二话不说,直接牵着小皇帝的手离开了。

留下所有人的文武百官望向苏曳的目光,顿时也觉得高深莫测。

厉害啊!

好手段啊。

接下来,小皇帝和百官扶灵南下。

苏赫和荣禄的大军,浩浩荡荡带着百官,两宫太后和小皇帝南下,返回京城。

整个京城民众,甚至天下民众都松了一口气。

总算内战没有爆发,总算大清没有分裂。

但是所有人都好奇,接下来又该如何?

天下又当何去何从?

苏曳又当担任何等位置?

大清又该走向何方?

回到京城之后,天下大部分督抚依旧没有离开,都在等待一个结果。

苏曳究竟能够到何等位置之上。

朝廷中枢,究竟会受到何等颠覆?

从今以后,是不是意味着新时代的到来?

回京之后。

首先发生了一件大事,两宫太后下了懿旨,让朝廷的上百名大臣,尤其是剩下的几个顾命大臣,都在苏曳宅邸等候。

百官不得其所,也只能簇拥在苏曳的宅邸周围。

京城的无数民众,也不知道为何,但是见到这么多的文武大臣都在苏曳宅邸周围,也不由得纷纷涌了过来。

但是所有人大概能够猜测出来,即将要发生什么事情了。

整整等了半个多时辰后。

大太监增禄高呼道:“皇上驾到!”

在太监和侍卫的护卫之下,几百人浩浩荡荡来到苏曳的宅邸面前。

接着,在所有人的目光中,小皇帝走下了龙辇。

下来之后,见到这么多人,小皇帝还有些胆怯,稍稍朝着后面望了一眼。

仿佛得到了足够的鼓励之后,小皇帝来到你苏曳家门口的那个石碑面前。

那个乱臣贼子的石碑。

旁边有人递上来来了一个小锤子,小皇帝接过锤子,朝着后面的龙辇望去一眼。

因为里面的是慈禧太后,所以他神情有些紧张。

“皇上,开始吧。”大太监增禄道。

小皇帝拿着锤子,努力想起背诵的词语。

足足好一会儿,小皇帝道:“苏曳师傅,是大清朝大大的忠臣!”

“苏曳大人,是大大的英雄。”

“这个石碑,写得不对,所以朕要砸了它!”

好不容易说完之后,小皇帝拿起锤子,用了所有的力气,狠狠砸在了石碑之上。

“砰砰砰!”

小皇帝的力气很小,但是却震耳欲聋。

某种意义上,这代表的现任的皇帝彻底推翻了上一任皇帝的定论。

苏曳不再是乱臣贼子了。

车驾内的慈禧太后见到这一幕,不由得五味杂成。

皇帝力气小,在石碑上连一个小小的印记都留不下来。,

但是,已经完全足够了。

苏曳说过了,除非是皇帝亲自来推翻这个论调,否则这个乱臣贼子的牌匾和石碑就一直保留下来。

接下来,小皇帝的难度就更大了。

旁边的小太监递给了他一张小弓,点燃了一支火箭。

并且,有人帮助他瞄准了苏曳宅邸的牌匾。

乱臣贼子的牌匾。

瞄准好了,小皇帝屏住了呼吸,然后松开手。

顿时火箭射了出去。

因为旁边有太监帮忙,而且隔着仅仅十几尺而已,所以小皇帝的火箭直接射中了苏曳家中乱乱臣贼子的牌匾。

“砰!”

紧接着,几十上百指火箭直接射中了这个牌匾。

“砸石碑!”

随着一声令下,几个侍卫上前,拿着大铁锤狠狠砸在石碑之上。

几个侍卫上前,拿起最强的弓,猛地弯弓搭箭,射在乱臣贼子的牌匾上。

短短片刻,这个石碑就直接被砸得粉碎。

这个乱臣贼子的石碑,活生生被射裂了。

最后一支箭,力道尤其之大。

直接将将这个牌匾活生生射得坠落下来。

至此,先帝对于苏曳的评价被彻底推翻了。

文武百官没有声音,但是无数的百姓却传出了一阵阵欢呼。

他们大部分人的内心,都始终拥护苏曳。

对苏曳这个传奇性人物充满了期待。

开什么玩笑?苏曳大帅几次挽救了京城,挽救了万民,怎么可能是乱臣贼子。

小皇帝望着坠落地上的牌匾,正在燃烧,显得非常兴奋,甚至想要忍不住上前踩上几脚。

“大帅万胜,大帅万胜!”

周围的苏曳新军见到这一幕,忍不住振臂高呼。

次日!

京城皇宫,举行了朝会。

前所未有规模的朝会,参加的官员足足超过了上千人,整个乾清宫广场都站满了。

不仅仅是京城的高官,就连地方督抚的很多封疆大吏,也全部到场。

整整一年半左右了,自从先帝北狩之后,这还是在京城皇宫的第一次朝会。

也是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朝会。

两宫太后带着小皇帝,来到宝座之上。

大太监高呼道:“有本奏来!”

顾命大臣僧格林沁上前道:“启禀太后,启禀皇上,在承德奴才办差不利,几乎酿成大错,难辞其咎,特辞去顾命大臣之职!”

接着,肃顺,端华,载垣等人出列,正式辞去了顾命大臣之职。

在场的文武百官,只觉得内心一阵阵颤栗。

这一天终究还是到来了。

自从荣禄、恭亲王奕,景寿辞去了顾命大臣之后,剩下四个人已经别无选择了。

在今日的朝会上,终究是辞去了顾命大臣职位。

至此,九个顾命大臣,两个已经死了,剩下七个全部辞职。

接下来,两宫太后做出了挽留。

七个顾命大臣跪地,苦苦哀求,要求辞去顾命大臣之职。

两宫太后再一次做出挽留,七个顾命大臣再一次辞职。

总算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三辞三让。

最终两宫太后,不得不接受。

慈禧太后泣声道:“先帝册封顾命大臣,就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你们这等行径,不是弃大清江山于不顾,不是弃两宫和皇上孤儿寡母于不顾吗?”

慈安太后不想做戏,但也只能跟着抹眼睛。

她实在是流不出泪水。

接着,荣禄出列道:“启禀太后,皇上年幼不能亲政,奴才奏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而后,几十个大臣纷纷出列,跪下道:“臣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道:“你们,你们这是何等意思?”

体仁阁大学士道:“启禀太后,臣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顾命大臣集体辞职,但朝廷中枢不可一日无人,臣请组建政事堂,辅佐两宫太后和皇上,处理国政。”

紧接着,另外一个官员出列道:“启禀太后,苏曳大人屡次挽救京城,力挽狂澜,劳苦功高,臣请嘉奖。”

紧接着,田雨公等大臣纷纷出列道:“启禀太后,苏曳大人力挽狂澜,劳苦功高,理因嘉奖。”

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对视一眼,而后缓缓道:“苏曳听封!”

苏曳出列,站在大殿中央。

慈禧太后道:“苏曳功劳卓著,品行高尚,册封为一等镇国公!”

注:已经想尽一切办法码字了,但这个时候不得不更新了,这是我上架以来第二次没有破万字更新,给恩公们谢罪了。

弱弱地说一声,我还可以求月票吗?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