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功成逼宫太后流血(2 / 2)

顿时,有八旗兵喊道:“你说的我们不信,除非朝廷公开下旨,绝不裁撤八旗军,否则我们就跪死在这里。”

阿尔伯特亲王道:“是的,这对于苏曳来说,完全是最坏的结果。他在拼命阻止这个最坏结果的发生,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他可能也会接受。”

她原本想要模糊态度,把这件事情不了了之。

你,你这是疯了吗?你这是骂太后了吗?

接下来,局面越发剧烈。

好啊,好啊。

不管是九江经济实验区,还是苏曳的其他事业,他仿佛都投入太多的情感了。

不过,她也只是逆反,面对外面越来越多的叩阙八旗兵,她内心还是惶恐的。

不过,现在外面的八旗官兵,里三层外三层地把惠征的宅邸包围得水泄不通。

两宫太后和清廷,抗住了洋人的压力,选择继续支持苏曳之前的外交方略。

巴厦礼道:“那样整个清国的发展,至少延后二十年。”

现在,洋人又一次发出了战争通牒。

“你们放心吧,你们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的。”

苏曳终究还是去了扬州。

很多人看到苏曳对钢铁厂的设计产能时候吓了一大跳,未来全部投产后,年产钢铁总额超过25万吨。

俄国公使道:“贵国的太后和皇帝陛下,您想要阻止战争的话,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表示出一个诚意。”

“九江经济试验区仅仅只是开始,接下来他会陆续开放长江沿岸的城市,不断发展各种工业。”阿尔伯特亲王道:“等到他觉得自己的海军已经到了一定级别后,他也会开始大力发展沿海城市。”

国会的这些议员,是最最见利忘义的一群人。

但是,他的事业又在中国。

不过里面关于长江航道的内容很少,大量的交谈是关于大英帝国和清国的外交路线。

见到钢水倾泻而下的那一刻,哪怕苏曳感慨万千。

万人高呼声,让宫内的太后心惊肉跳。

不过天下臣民对这个新衙门抱有了巨大的期待,希望他们获得外交胜利。

你们这样逼迫我,我如果向你们妥协了,那颜面何存?

本宫已经放风过了,你们还要得寸进尺?

所以在某个时间段,这位太后才是苏曳的最佳合作伙伴。

“要么罢免苏曳,要么战争降临。”

但惠征哪里愿意接这个事,也完全躲在家里,房门紧闭。

随着特务处一声令下,藏在八旗兵的卧底开始疯狂煽动,让八旗兵去皇宫门前叩阙。

无数的八旗勋贵受到了巨大的鼓舞。

太后问道:“那长江那边呢?苏曳的舰队挡得住洋人联合舰队吗?”

另外,曾国藩心中有一个秘密,没有和任何人提起半句。

朝廷已经派了好几拨大臣来驱逐,但这些八旗兵就是不走。

洋人贪婪得很,吃下去的肉怎么可能吐出来?

太后问道:“荣禄,你老实告诉哀家,一旦再一次爆发战争,大清能不能扛得住?”

“这是非要把大清的江山折腾碎了吗?”

“这个时候,安定团结最是重要啊。”

皇宫之内。

“老师,他此时身在中枢,我们这样和他顶着干好吗?”

没有想到啊,关键时刻洋人竟然来助攻了。

顿时,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找死吗?

半夜时辰!

不但动摇国本,而且还使得朝局动荡。

因为湘军需要一个大员在南昌,占领除九江之外的所有地盘。

荣禄道:“扛不住,俄国人在北方集结了大军,甚至不需要进京,只要杀入黑龙江、奉天、盛京,我们都很难挡住。”

但这些旗人大臣从内心深处也是站在这群八旗兵这边的。

如果是一个旗人说出这样的话,那完全不奇怪。

慈禧太后道:“这,这算是战争通牒吗?”

朝廷官员震惊,这这不是刚刚才打完吗?

两宫太后召见了其他政事堂官员,还有总理衙门的另外两个大臣,文祥和桂良,还有荣禄,僧格林沁等人。

在场所有大臣,其实都不理解,苏曳为何要这么急迫。

“是我对不住胡公。”苏曳道。

不计其数的旗人官员,都想要一个结果,让两宫太后亲口承认,绝对不会裁撤八旗军。

对于这一幕,清廷的很多官员太熟悉了。

一名军官道:“有人要翻墙进来。”

但是政事堂的几个大佬,军机处的大佬,依旧沉默。

接着,胡林翼问道:“九江钢铁厂落成典礼,曾涤生去了吗?”

而慈禧太后心中原本不支持裁撤八旗兵,但现在却被激怒了。

只有苏曳知道,一旦工业化开启之后,这点产能算个屁啊,远远不够的。

如果他们说苏曳不行?

可是如果如何真的成功了呢?

巴厦礼爵士道:“法兰西肯定会跟随我们的外交政策,但是美国和俄国如果坚持要进入长江航道呢?”

“但是,当他做出用飞艇抢走太后和小皇帝那一刻,他在做出冒险决定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巴厦礼道:“所以,我们要对清国进行控制型发展,对吗?”

接着,他自嘲一笑道:“不过,这位苏曳公爵仿佛比我们自己更加清楚地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主动地交出了很多利益。”

俄国公使道:“我们在北边的陆军,也会直接南下。”

曾国藩道:“八旗军孱弱,确实让天下臣民失望。但是大清以八旗定天下,八旗军乃是国本,一下子裁撤了,对于战斗力,对于财政或许有益。但是对于人心,对于政治,确实远远弊大于利,太过于颠覆了。”

恭亲王奕道:“什么诚意?”

“桂良,这究竟怎么回事?”慈禧太后问道。

两宫太后内心也不愿意裁撤八旗军,但是她们也答应过苏曳,绝对不能公开表态说不裁撤了。

你湘军已经扩军多少了?

这等关键时刻,外部危机四伏,国内还有捻军和发逆横行,应该保持内部的安定最重要。

阿尔伯特亲王想了好一会儿道:“或许未来中国确实成为大英帝国的霸权威胁,但那也是非常遥远的未来,我们眼下有更大的敌人和竞争者。”

“他愿意分享九江经济实验区的巨大利益,但却要掌握主动权。而一旦开放了长江航道,关键时刻我们的海军随时可以杀入长江,对他的产业进行封锁,甚至是打击。”

这些八旗军先是被吓住了。

“太后,来见见大清的忠臣良将吧!”

惊怒交加下,她寒声道:“苏曳呢?快让人去召苏曳回京。”

曾国藩的这个举动,算得上是非常无礼了。

胡林翼望着苏曳好一会儿,一时间竟然不知道从何说起。

几百人,上千人。

如今苏曳一跃进入了中枢,而胡林翼依旧困守在南昌。

巴厦礼沉默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暗中的林厉,顿时兴奋地猛地一握拳。

终于,还是开始议起这件事情了。

九江钢铁厂正式落成,投产。

没有想到,人家根本不愿意,就是要逼迫她表态。

这一桩大事,终究还是成功了。

美国公使华若翰道:“对,苏曳和英国人确实有某种合作。但是卜鲁斯爵士不久前和苏曳刚刚进行了一次不欢而散的谈判,也向苏曳做出警告,看在双方友谊的份上,给一个月的期限。现在仅仅剩下二十天了。”

如果他们说苏曳行,那到时候战争爆发,国家再一次破碎,他们两人该当何罪?

曾国藩道:“心中赞同是一回事,但表态赞同,又是一回事。”

外面的高呼声,已经震耳欲聋。

原因是之前政事堂专门斥责了曾国藩,说他忤逆朝廷意志,私自停止了安庆之战,命令他继续攻打安庆。

巴厦礼道:“因为这是他长期以来的政治主张,他的南方七省联盟成立核心根基就是保护长江航道,如果保不住长江航道,他就无法向清国的臣民交代。”

曾国藩道:“所以,我这边一直在招兵,一直在购买武器,只不过财政困难,有些难以为继,还请中枢早日将亏欠的军饷拨下来。”

未来的制造局,造船厂,铁炉全部都是钢铁需求大户。

越来越多的人翻墙,要涌入惠征家里。

而且这段时间,他和洋人之间的交易与日俱增,扩军的速度比起以前更快。

仿佛受到了某种鼓舞一般,涌来皇宫外面的八旗兵越来越多了。

慈禧太后的父亲,惠征大人。

阿尔伯特亲王道:“苏曳之前为何把经济试验区放在九江,而不是上海,或者杭州?”

“太后出来吧!”

“八旗乃是国本,苏曳他要裁八旗军,就是要颠覆大清的江山社稷啊。”

胡林翼道:“您去和曾国藩谈一谈?”

四千万两银子的采购,换取延迟五年进入长江航道,对于大英帝国所有人而言,都会觉得是一笔无比划算的生意。

谁也不敢否定这一点。

慈禧太后道:“局势很紧张?”

所以,围在惠征宅邸外面的人最多。

顿时间,桂良和文祥也陷入了最最艰难的抉择。

巴厦礼道:“非常非常之坚定,一旦定下了路线,几乎是不会更改的。”

外面这么危险,内部是万万不能生乱了。

如今整个清廷,地方督抚大多是汉人,但是京城中枢执掌权力的大多是旗人。

惠征颤抖道:“那,那也不应该开枪啊。”

荣禄道:“也挡不住。”

这不就是欺负我根基浅,小门小户出身吗?

几个时辰后,荣禄率领几千军队进入皇宫,保卫各门安全。

“以后?”巴厦礼道:“什么意思?”

苏曳摇头道:“没有。”

总之,就是不许讨论。

巴厦礼爵士道:“您觉得首相和国会,会同意吗?”

阿尔伯特亲王道:“你觉得苏曳这个人的战略路线定力如何?”

“大清的江山,就要被你那个便宜女婿毁掉了。”这一句话,让惠征心惊肉跳。

俄国公使表示,那是因为苏曳这个总理大臣,不愿意执行之前的条约,所以必要的时候,俄国人只能用武力手段解决。

他虽然是英国人,但是在少年时期因为贫困潦倒就来香港投靠亲人。可以这么说他最关键的成长生涯都是在中国。固然他现在是英国的爵士,英国的官员。

湘军的李续宾后来者居上,成为了安徽巡抚,甚至不太算是湘军的李鸿章成为了江苏巡抚,唯独他胡林翼,这个曾经湘军的二把手,依旧是江西布政使。

“苏曳不是外交天才吗?他应该最擅长外交呀。”

这意思也表达得非常清楚,除非清廷罢免苏曳这个总理大臣,否则这笔税银就绝不上交。

巴厦礼沉默了一会儿道:“因为清国没有海军,关键时刻,保护不了这些经济区。”

所谓裁撤八旗军一事,是要彻底偃旗息鼓了。

阿尔伯特亲王道:“我看过你写给我的信,完整地描述了他进入中枢的全过程。他拥有无比坚定的意志,但是骨子里面又有强烈的冒险主义者因素。比如他用飞艇去承德行宫抢走了太后和小皇帝。虽然发生事故的概率很低,虽然太后和小皇帝被不小心射杀的概率很低,但是你觉得有这个概率吗?”

苏曳这个总理大臣,才仅仅做了几个月啊,如果罢免了,那颜面何存?

“总税务司不愿意承认苏曳率领的总理衙门,所以暂停上交相关账目,暂停上交所有税银。”

“所以,在伦敦承认总理衙门之前,我都不会上交账目了。”

曾国藩道:“我这边,需要斟酌。”

太后道:“桂良,文祥,你们两人也是总理衙门大臣,你们告诉我,你们觉得苏曳这一次能行吗?”

苏曳离开扬州。

为了保护惠征安全,留京的王世清直接派遣了一支二百人的军队,守在惠征宅邸内,保护一家人的安全。

“惠征大人,您出来啊!”

偏偏这个时候,苏曳还要提什么裁撤八旗军?

巴厦礼就算这样想,也不能说出来。

“对,对,对,除非朝廷下旨。”

对于这些议员而言,长江在哪里?长江航道有什么用?

军官道:“如果不开枪,那会涌入更多的人,届时他们会挟持大人您写下奏章,您怎么办?”

但是外面无数人,就是要见太后,就是要当众听太后说绝不裁撤八旗兵。

阿尔伯特亲王道:“那样的话,清国注定瞬间陷入四分五裂,而我们西方诸国肯定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定会趁机进入中国,扶持各路军阀。那样整个中国就会陷入最动乱的十几年,苏曳需要用最艰难最彻底的方式,一点点收复整个国家。”

历史上,湘军此时早已经把安庆攻打下来了。

等听到死了十几个八旗兵后。

于是,众多八旗将领,八旗士兵抬着十几具尸体,朝着皇宫而去。

而整个局势,随着这十几声枪响,而彻底变化。

“总税务司李泰国觐见。”

而众多朝廷大佬,闭门在家,默不出声。

因为大部分朝廷官员也沉浸在中枢的斗争中,对于外部忽视了。

接下来在最短时间内,国会对这个议案进行了投票。

巴厦礼想了一会儿道:“他立刻率军回到九江,去做最坏的打算,用最暴力的手段,一点点夺取整个清国。”

足足十几万大军了吧?

还不满足?还不去打安庆?

但曾国藩这一句话,直接把后面的话也噎住了。

“罢免苏曳!”人群又传来一阵阵高呼。

比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整整早了三十一年,规模也大了50以上,而投资额大概也只有汉阳铁厂的70不到。

不仅仅是英国王室的,还有首相,以及国会的签章。

少了这一笔银子,该如何是好?

李泰国道:“太后和皇帝陛下,请你们相信我,苏曳是一个非常不合格,不称职的总理大臣。伦敦到现在都没有承认这个新的总理衙门。”

“去叩阙,去皇宫门口哭!”

已经足足几千人了。

他们的回答,可是关系到太后的关键性决策。

俄国公使道:“太后和皇上,贵国成立这个总理衙门,不就是主要和我们四国打交道吗?按说根据条约,四国公使早就应该进京递交国书了。但我可以说,你们不用等了。”

这一次,巴厦礼拿到的就是非常完整的命令了。

“当然了,你说服了我是不够的,关键是首相和国会。”

“太后,出来见见奴才吧!”

巴厦礼道:“有的。”

但是上次苏曳率军北上,中枢有分裂危机的时候,曾国藩就停止了安庆之战,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

接着,外面太监一阵高呼。

1862年3月28日。

此时,京城的局面已经愈演愈烈了。

是否同意暂缓对清国长江航道的行驶权,时限为五年时间,换取清国在未来八年时间内向大英帝国采购四千万两的相关舰船、武器、设备,以及人员费用等等。

永远不再提这个恶政。

桂良躬身道:“奴才,附议。”

然后,国会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通过了。

阿尔伯特亲王道:“你是想要让我们对俄国和美国施压?”

慈禧太后根基薄弱,小门户出身,八旗勋贵现在对她还真没有什么太大的敬畏。

桂良忽然道:“不可能,英国人和苏曳大人的关系非常好。”

桂良道:“之前签订的条约里面,洋人舰队拥有长江航道权,按照条约,他们舰队应该进入长江了。苏相不愿意洋人舰队进入长江,所以派遣舰队挡在长江口。”

“而且,我们的兄弟不能白死,一定要惩治杀人凶手。”

无数人都为之热烈盈眶。

“开火!开火!”随着一声令下。

都是反对裁撤八旗军的。

“太后出来吧,太后出来吧!”

这个产能是不是太大了啊,只怕根本消化不完啊。

“好啊,他们竟敢杀人。”

整整四五年的建设,不知道花了多少钱,这个钢铁厂终于建成了。

其实,现在也有很多八旗兵在绵愉、奕、僧格林沁的宅子外。

死人了,死人了。

“可以肯定的是,按照苏曳的长期规划,如果成功的话。确实可以直接帮助我们消灭俄国这个巨大威胁,可以间接帮助我们按下美国这个秩序挑战者。”

苏曳的军队,果断开火!

“砰,砰,砰,砰!”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起。

李鸿章道:“老师,你觉得此人未来如何?”

不是说苏曳和英国人关系很好吗?

要让朝廷正式,公开表态,绝不裁撤八旗军。

这位英国驻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李泰国,向清廷发出更致命一击。

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道:“对,贵国还有二十天时间。当然从京城去上海最快也需要四天,所以你们最多最多只有十六天的时间了。”

阿尔伯特亲王道:“他有说过,一定要保卫长江航道,甚至不惜用战争的手段吗?”

当然,是英方的利益断送了。

阿尔伯特亲王道:“不,现在他和清国的中枢非常和谐,那是因为这样最符合他和清国的利益。而一旦在长江爆发战争,他就会采取高压政策,逼迫整个清廷团结在他的身边,然后专心致志准备战争,直到名义上打赢这一战。”

阿尔伯特亲王道:“我们英法两国舰队是绝对主力,我们撤走之后,美俄两国如果想要继续强闯长江航道,如果要开战,那也就随他们去吧。”

“惠征大人,出来为大家说句话啊。”

注:终于写完了,恩公月票继续给我,好不?叩谢您的大恩。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