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勉强双赢(2 / 2)

原西供销社系统,有刘根民的关系,和王满银的人情世故,本地产品可以轻松打开渠道。

不过原西的消费能力有限,罐头厂现如今的产量,起码也要整个黄原地区才能吃的下。

所以王满银为了打开黄原地区的供销社渠道。

这段时间没有少去黄原。

也就孙少平从黄原跑路了,要不然王满银这个频率的去黄原,还真是不方便。

兰妈和兰,肯定要嘱托王满银去看孙家二少爷。

这个时期供销社,还属于眼高于顶的时候。

一个营业员都牛气哄哄,更不要说供销系统的领导。

谁能想到十几年后,供销社就会日薄西山,入不敷出。

掌握着供销系统,领导可以说什么都不缺,供销社卖什么,家里就有什么。

其他人难以购买的物品,都是领导一句话的事情。

最后王满银还是用黄橙橙的“土特产”打开了渠道。

忙起来时间就过的很快,忙过来秋收,又忙过了冬天,时间转眼就到了82年。

王满银的工厂忙碌,孙少安的运输生意当然也火爆。

自己的一部分存款,加上刘根民这个公社主任,帮着孙少安在农村信用社贷款。

买了

孙少安买卡车还是有优势的,金波顶了金俊海的班,给孙少安送回来一个老司机。

货车明显的比拖拉机复杂,而且货车运输跑长途,也经常出门在外。

对司机的要求就高了很多。

可以跑长途的司机,重要的不是会开车,最重要的会修车。

开车容易学,胆子大一点的后生,学几天开起来就没问题。

修车就不是简单能学会的事情了。

现在也不是到处都有服务站,车坏了随时有地方修。

只会开车,不会修车的司机,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司机。

如果单纯的学习开车,金波也不能跟着金俊海一学就是好几年。

金俊海名副其实,孙家及时雨,孙家需要老司机,金波就把金俊海顶了回来。

金俊海五十来岁,也算是年富力强,没到养老的年纪,当了几十年司机,回到农村,也不擅长种地。

这波和少安的合作,勉强也算得上双赢。

孙少安也不只是有这件喜事,“良种”总算是成功种上,到了年中应该就能收获。

这可乐坏了孙玉厚老两口,人逢喜事精神爽。

孙家的几个孩子,都过的不错。

老大兰,王满银一家不用说,随着今年在石圪节,开办工厂,想装穷都装不下去了。

老二孙少安,日子越来越红火,买了村里

老三孙少平,被铜城煤矿招成了工人,虽然已经一年没有回过家,不过可以给孙玉厚,每个月邮寄过来五十块钱,想来过的也不差。

五十块钱已经不少了,孙少安辛辛苦苦一天才赚几个五十块。

老四孙兰香,更是孙家人的骄傲。

就算几个孩子过的不错,成为村里,县里的冒尖户,也远没有大学生来的荣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