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永乐元年(1 / 2)

闻听此言,陈默大受感动。

两人之前的生活环境虽然相差千年,可是在这一刻,他却切实感受到了来自这位便宜师父的关怀。

他撩起衣袍,跪倒在地:“子秋多谢先生!”

“我愿意帮你,是因为看你还算是可塑之才,只希望你日后执掌权柄,能够以民为先,以天下为先!”

“徒儿谨遵师命……”

陈默说服了方孝孺,并顺利承接下来草拟诏书这个任务。

接下来的几天,他便一直将自己关在翰林院中的一处别院,绞尽脑汁谱写登基诏书。

朱棣得位不正,受尽天下百姓诟病,各地藩王更是担心朱棣上位之后会沿袭旧制,继续削藩,所以都想趁其立足未稳,取而代之。

他这份诏书不仅要写得合乎情理,同时还要让天下百姓信服,要将朱棣推上正统之位。

为了这件事情,陈默可谓是费尽心思,终于在三天之后写下了第一份初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太祖骤崩,归于五行,传位于孙,乃曰建文,天下纷乱,漠北进窥,着手削藩,动摇国本。

朕虽承位于藩王,乃属太祖之子,国本动摇,朕于外不能懦弱无刚,于内不能任其胡为,为保太祖基业,护佑天下黎民,朕起兵于北平,靖难于顺天。

朕本不愿继承皇位,靖难之役,意在君侧。

奸臣不除,国无宁日,小人不杀,朝堂难安。

奈何先帝建文自焚于寝宫,天下藩王皆无意等此高位。

群臣相邀,难辞期盼,奉昭于民,敬告于天。

手足相戗,乃为国耻,未先登基,先罪己身。

朕于太祖灵前发誓,要护佑万民,征伐漠北。

天下诸国,皆需称臣。

威加海内,睥睨四野。

凡我百姓,尽保无虞。

朕启天命,携冠而统。

自即日起,改国号为永乐,大赦天下,与民更始,钦此!

圣旨寥寥三百字,但却让陈默耗尽心力。

这份圣旨不能阐述朱棣的功绩,而是要将其写成一份罪己诏。

只有这样,才能让世间百姓看到朱棣的担当,才能让民间世子看到朱棣的悔悟之情。

只有这样,朱棣才能不被天下之人口诛笔伐,才不用在以后担上一个篡逆的骂名。

不过写出这份圣旨,陈默也担负了极大的责任。

如果这圣旨一旦惹怒了朱棣,那他可能会因此人头落地。

朱棣对他虽然喜爱,可是圣主威严又岂容如此冒犯。

他现在只能在心底期望朱棣能像史实中所说的那样,能够做到从善如流,而不是像朱元璋那样主权独断。

写完之后,他将这份圣旨交给了方孝孺,想让方孝孺为其先行把关。

等看完了这份圣旨中的内容之后,方孝孺点头说道:“子秋,这份圣旨你写的不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