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奏折(1 / 2)

回到乾清宫,朱棣的脸色仍旧阴沉。

王景弘见状便在一旁说道:“陛下,陈大人也是年轻气盛,您犯不着和他置气。”

“要说这个陈默也是个聪明人,之前公然驳斥扶桑使团,让他们颜面尽失,而且还发明出了狼筅,现在已经准备投用在朝鲜战场上。”

“只是可惜他偏偏是方孝孺的弟子,偏偏继承了和他老师一样的倔脾气。”

“靖难遗孤,这件事情朝中多少官员都不敢提起,可他却偏偏有这个胆量,竟然敢当着朕的面来提起此事,他这不是故意给朕难堪吗?”

“陛下,奴婢以为陈大人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划分的话,那他和他的老师也全都是靖难遗孤,如果他真想和这件事情撇清关系,那他就不应该主动提起此事,而是应该大事化小,作壁上观。”

“可能事情真的如他所说的那样,他这么做的目的真的是为了天下的莘莘学子,而陛下刚刚的反应……”

“你是想说朕的反应有些太过激了吗?”

“奴婢不敢!”

“这件事情就算有人提起,也绝对不应该是他和老大。”

“你知不知道这件事情的背后涉及到了什么?这件事情的背后涉及到的是朕与那群腐儒的争端!”

“李宗元,赵刚之流从前朝开始便受重用,他们在朝中的势力早已经是盘根错节,根基深厚。”

“之前对扶桑作战的事情,他们就已经极力反对,如果不是朕力排众议,坚持要对扶桑作战,恐怕他们还会将事情闹得更大。”

“现在这件事情也是如此,不过陈默有句话说的没错,这群人全都是前朝官员,和靖难遗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果靖难遗孤真的被赦免,那在日后的史料上,他们也未必会比这好到哪去!”

闻听此言,王景弘无奈叹了口气:“虽然我们都知道陛下发动靖难是为了祖宗基业,可是百姓多被蒙蔽,他们想不到这么深层的问题。”

“陛下,要不然此事还是算了吧,陈默已经被您革去官职,他日后也再掀不起什么风浪,就让他安安心心在翰林书院好好教书吧!”

朱棣闻言,抬头看向了王景弘:“你能劝正大事化小,这可不像是你王景弘的作风,你这奴才,该不会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朕吧?”

“奴婢不敢!”

“不敢?之前你去拿奏折的时候,我便看你和陈默眉来眼去,这件事情该不会和你也有关系吧?”

听到朱棣的疑问,王景弘当即跪倒在地:“奴婢就算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插手朝政。”

“更何况这件事情本就是陛下的心头大患,奴婢更是不敢随意过问此事!”

“嗯,你最近有空替我多去看看老大,别让他的心里有什么负担。”

说到此处,朱棣无奈叹了口气:“我选的这个太子什么都好,就是性格有些太过懦弱,要不是老和尚非要让我选他,我真想立老二为太子……”

被革去官职的陈默,脱下了自己的一身官袍。

他就穿着自己的一身衬服,乘坐太子府的马车回到了陈府。

回到家中的时候,他发现陈凤燕已经启程前往浙江,而被朱棣安排在府中的那两名小太监,此时也已经去各行其事。

偌大的府邸,此时便只剩他一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