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辞官归隐(1 / 2)

李宗元本以为朱棣应该能给自己这个三朝老臣几分薄面,却没想到朱蒂竟然赞同了陈默的想法,而且还真的颁布诏令要处决扶桑士兵。

这群扶桑士兵的生死虽然和他没有关系,可是朱棣此时的态度却让他有些下不来台。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挺直的站在朱棣面前。

他一改之前的急躁,心态反而平复了下来。

他朝前跨出一步,并在群臣的注视下向朱棣深鞠一躬:“既然陛下已经决心要处决这群扶桑战俘,那就说明老臣的治国方针已经无法跟上陛下的脚步。”

“老臣不远尸餐素位,也想将如今的位置腾出来,让给以后的年轻人。”

“老臣请求辞官归隐,还望陛下能够答应!”

明朝虽然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可是李宗元现在不过年近六旬,虽然的确算不得年轻,可是距离辞官的年龄却还尚早。

他如今提出告老还乡,无非就是因为自己在朝堂之上颜面尽失,觉得自己继续留在此处也没有意义。

对于这个在朝堂之上对自己指手画脚的李宗元,朱棣也是早有不满。

若是换成别人提出辞官,那朱棣恐怕还会挽留一二。

可是如今提出辞官的是李宗元,朱棣却是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既然爱卿已经做下决定,要为后人让出一朕晋升的道路,那阵也就不强人所难了。”

“不过在你辞官之前,朕会命人为你准备一些回乡养老的盘缠,明天你先去吏部交接一下,到时就可以不用来了!”

朱棣的这句回答,算是彻底熄灭了李宗元心中的最后一点希望。

李宗元的身体晃了两晃,险些栽倒在地,不过他还是勉强站住身体,同时对面前的朱棣深鞠一躬:“微臣多谢陛下成全!”

“爱卿不必客气!”

李宗元摘下自己头上的乌纱,脱下自己身上的官袍,叠放整齐后将其放在了金殿之上。

他穿着一身粗布衬衣,就这样转身离开了朝堂。

群臣虽然回头注视,但却没有一个人出言挽留。

待到李宗元离开以后,朱棣缓缓开口说道:“若是有谁还想像李大人一样辞官不做,现在尽管提出,朕一并应允!”

在场上的这些官员,哪一个不是苦读诗书,历经磨难,方才做到今天的位置?

能够身居高位,能够堂而皇之的站在这朝堂之上,依靠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寒窗苦读,同时也仰仗着他们背后的支持。

他们可以在朝堂之上发表不同的意见,甚至可以对当朝皇帝威逼利诱,可唯独有一点,那就是他们不敢轻易葬送自己的仕途,更不敢主动提出辞官。

李宗元有胆量提出辞官,那是因为他年事已高,就算不提出辞官,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恐怕也没有几年了。

陈默连续两次对他不敬,只相当于是一条激化矛盾的导火索。

李宗元自以为自己是文臣之手,以为依靠自己在朝中建立的关系网,就能够让自己在朱棣的面前肆无忌惮。

但他却并不知道,他之前的所作所为已经触怒到了面前的这位帝王。

朱棣之所以能够对他容忍,那是因为他是文官之首,因为他是那些朝中大臣们的主心骨。

原本的李宗元的确是无可替代,因为与他同时期的大儒只有他愿意入朝为官,像是方孝孺之流,是宁可满门抄斩,也不愿入朝为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