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节 杨举人的野望(2 / 2)

临高启明 吹牛者 1771 字 7天前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髡贼任命的县令带着国民军到了县城,树起了“大宋”的旗号。县里通向府城的官道和水路恢复通行,元老院的巡逻队和炮船四下巡逻,社会秩序有所好转。髡贼的县主任还派衙役旧人下乡,四处晓谕村落,要他们“编练民兵,各守本村,不得越界生事”。

受了扬家庄祸害的各村各镇,纷纷派人到澳洲人衙门告状。没过多久,澳洲人的县衙门便派人送来请柬,要杨景辉“到县一叙”。

杨景辉知道,到了如今这个局面,“到衙一叙”是不可能的,这一辈子都不可能的,唯有凭实力立足,逼着髡贼承认既成事实。

虽说髡贼火器厉害,船坚炮利天下第一,但是本地不靠海,又多山,能运到这里的大炮也不会大到哪里去。何况随同县太爷来上任的髡贼兵丁不过百十人――他们本事再大,总不能一分为二,撒豆成兵。这百十号人,光守护县城和维持道路通畅便十分吃紧了。所以他并不害怕髡贼的“进剿”,便按照毕师爷的主意,来个“拖”字决,卑言恳词的写了一张禀帖,内容无非是自家一向是“良民”,目前虽然练了些团勇,也不是为了乱世中自保。对大宋绝无二心。至于各村来状告自己,纯属诬蔑――里面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都是纠缠了几代人了,他们都市挟私报复,具体缘由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最后说自己身子不好,不能走远路,只能求县太爷宽宏大量,免他到衙一叙,有什么吩咐,只管送信来,自己一定照办云云。

写完,便叫毕师爷的儿子毕轩盛送去。毕轩盛虽然在读书上和自己的老爹一样不成器,嘴皮却比老爹能说得多,生性油滑会观风色说话,年纪又小,想来髡贼也不会难为。

禀帖之外,又备了两份礼物,一份是猪羊酒水布匹之类,是为“犒劳兄弟们”,另一份却是三百两银子和一套金头面――这是给县主任的。

毕轩盛去了县里,回来之后却没有带回信,只将礼物带回,随来的还有县里留用的一个老衙役。又是作揖,又是满口“上峰差遣,迫不得已”,说澳洲人的县太爷已经说了:不但要他限时到衙一叙,还要他即刻将铠甲和全部火器交出,只许保留基本的刀枪弓箭,村内团勇不得超过二百人。否则就是“非法武装”。

杨景辉自然不肯将这本钱交出去。再者澳洲人在四会势单力薄,想来讨伐也是力有未逮,干脆来个不理不睬,坐观其变。

果然,县主任的到来并没能立刻扭转县里的混乱局面,虽然土客村落之间的混战暂时得以平息,但是溃散的乱兵结合了土匪却继续造乱。正当四会县的髡贼“主任”忙于重建机构,建立民兵,联络四乡,努力恢复社会秩序的时候,从广西那边潜来了携带熊文灿手谕的使者,这些使者多是本地人,依靠本地的社会关系活动,出入各家大户缙绅,鼓动他们起来“报效朝廷”,许诺将来朝廷打回来,给他们种种好处。

杨景辉这么个本县“实力派”,自然也受到了使者拜会的待遇。杨举人对这许诺并不是太相信――毕竟自家侄子是看着熊老爷怎么脚底抹油从肇庆溜之大吉的,也看到过髡贼炮击的威力。大明要打回来,起码也得积攒个三年五载的兵力――还未必能赢

然而即使大明打不回来,也不等于髡贼就能坐稳江山,就算最后能坐稳,大约也得乱上好几年――杨举人从逃难来得亲朋好友那里得到了不少消息,知道这西江两岸,都在闹土匪,连山的瑶人也在作乱。就是本县的情况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趁着这个乱局和手里的本钱,自家还可以好好的捞上一票!杨举人打定了主意,便和使者说自己愿意“报效朝廷,肝脑涂地”,只求熊老爷能呈请给个名义。使者当即表示:熊老爷这边别的不多,令箭可多得是。同时又暗示,若能击毙几个县里有头脸的假髡或是更进一步能收复县城――哪怕只有一天,熊老爷也会为他请功,以他举人的功名,定然能直接授予个官职。

到底是大明三百年的积威尤在,杨景辉听了这番前景也不免被迷惑,特别是“授予官职”这四个字,尤其能动人心,当即承诺自己会大干一场,“不负熊大人之望”。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379节<!-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