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被逼考科举 第83节(1 / 2)

咸鱼被逼考科举 清涴 8786 字 2021-04-04

就像虞衡说的,百姓们的生活多枯燥乏味啊,就得给他们添点乐趣,这可是好事一桩。巩秃头这么正直的人,为老百姓们的幸福生活牺牲一点怎么了?

由此可见,虞衡大概是有毒,胡尚书和他才讨论了几句炒作这方面的内容啊,这会儿都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琢磨着坑巩尚书一把了,还把自己说得特别大义凛然,抢占道德高地,其套路之深,任谁见了不得说一句好家伙。

在胡尚书的帮助下,小福星再次发威,又寻到一样产量高的粮食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并且以极其可怕的速度迅速向四周蔓延。这等大好消息,谁家听到了不得好好跟亲朋好友说一声,瞧瞧头一批种红薯的那些人,比他们先种一年,那可多出许多两银子来呢,都能买几亩良田呢。谁家过日子不精细,红薯他们不走运,没赶上,这会儿又出了个玉米,那不得提前做个准备?

别说百姓们了,就是官员们听了这消息也有点懵。什么,嘉秀侯又发现了一样新粮食?产量还同样高得吓人?这都什么时候的消息,昨儿个早朝嘉秀侯还没说话呢,怎么今儿个就流言满大街都是了,还说户部那边已经种上了,这不就是闹着玩吗?

结果再仔细一打听,好家伙,户部试验田那边的农事员还真承认了,一板一眼说得那叫一个仔细,玉米种子长啥样,该怎么种,全都说得头头是道。

官员们顿时傻眼了,不是,嘉秀侯你突然放个重磅消息都不跟我们提前打声招呼的吗?冷不丁听到这么个劲爆的消息,人都给吓蒙了,都要怀疑一下自己收集信息的能耐不够了,怎么知道消息的速度还比不得寻常老百姓?

震惊之后就是酸,虽然自打虞衡开始考冒头后他们就已经在柠檬树下安了家,时不时就要酸上一把,都成习惯了。但这回他们还是没能忍住心里的酸意,有些心里承受能力差的,当场就气哭了,“老天爷怎么就这么偏爱他?先前都给了他红薯让他封爵了,这回又给他一样玉米,怎么什么好事都落在了他头上,分我一点点也好啊!”

主要是虞衡先前已经因为红薯的事儿得了一个侯爵了,这次献上玉米,指定不能再像先前那样换个爵位,顶多是给他更多的赏赐,陛下的私库和国库都出点血,爵位就不要想了,虞衡封侯才多久,升级再怎么离谱也不是这么升的。

更何况爵位大多都是一代一代降一级的,如靖安侯这等世袭的爵位还是少数,大多都是承袭五代然后爵位就没了。可以说,想给自家爵位升个级,那可比升官难多了,可能文官那边新科进士都从小翰林爬上首辅的位置了,自家的爵位还纹丝不动甚至还会往下降一级。当然,更惨烈的就是家里犯了事,咔嚓一下爵位都没了。

总之就一句话,想升爵位,基本就是做梦。

所以其他人才能这么肯定,这回虞衡玉米献上去,得到的好处绝对比不上他先前献红薯的赏赐。

但换成他们就不一样了啊,要是献玉米的人是他们,有了虞衡这个现成的例子在,献上去立马换个侯爵来,那才叫恩泽子孙,体面得不得了。

老天爷你别指着虞衡一个人扔好处啊,偶尔也开开眼看看我们啊!

以上是所有官员们悲愤的真实想法。

虞衡要是知道了,肯定要喷他们一嘴。想要玉米,有本事你们造个大船跑去找新大陆啊,找到了还能顺利带回来,还能欠了你的爵位不成?真以为这玉米是白白从天上掉下来的呢,那是老子爱老婆的奖励,你们这帮不拿老婆当人看的家伙哪里来的脸酸!

反正不管别人酸不酸,玉米都已经种上了,该得的名声也得了。让先前暗中搞事情的人郁闷的是,突然爆出虞衡还有玉米种子之事,确实又让虞衡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百姓们对虞衡的夸赞更是不要钱的往外倒,还有一拨人嘴特别甜,简直把虞衡夸出朵花来了,谈话时的主题还特劲爆,一出手就彻底盖过去了他们的风头,瞬间将虞衡的威望推到了一个新高度。

本来这发展挺符合暗中搞事情那波人的期待的,但经由别人那么一吹,他们莫名有种自己输了的错觉,总感觉对方好像是生动形象地给他们上了一堂怎么博人眼球制造噱头的炒作课。

伤害性倒是不大,侮辱性却立强。

这帮人当即就怒了,仿佛看到虞衡居高临下对他们投来不屑的眼神,矜贵又傲慢,一句话都不用说,万般嘲讽都在那轻描淡写的一眼中了。

这他妈谁能忍得住?

幕后之人当即跳脚,打定主意要给虞衡一个好看。心里还冷笑,既然虞衡都主动把刀子递在他们手里了,他们不好好扎死对方都对不住虞衡这傲慢的嘲讽。

然而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扎心。

百姓们吹虞衡是认真的,他们引导舆论,得了玉米消息的百姓们当然会跟着他们一起吹虞衡,也确实造出了一副虞衡威望甚高几乎要超过景隆帝的模样。

但问题是,他们算漏了老百姓的心理活动。百姓们哪有那么多心思关注什么朝政大事,当然更多的是关注了也不懂,没到那个份儿上,连规则都闹不明白的,说了些什么都是平白闹笑话。虞衡在百姓心中确实是个大好人,把他夸成神仙百姓们也乐意,但是,百姓们关注的是虞衡这个人吗?那当然不是,夸虞衡是次要的,主要还是馋玉米种子。

在口粮面前,其他一切都得靠边站。

百姓们的想法就是这么真实。

所以造成的后果就是,甭管他们怎么给虞衡造势,百姓们先是顺着他们的话头一路夸夸夸,然后都会把话题歪到玉米种子上,都在好奇玉米长啥样,好不好吃,明年第一批种玉米的会是哪些幸运儿……

致力于把虞衡捧上高处好让景隆帝心生忌惮的人:………

他们心里有一万句脏话要讲,这届百姓真是他们带过的最差的一届,完全带不动!

拼死拼活为虞衡造势了这么长时间,眼瞅着就要达到目的了,结果啪叽一声摔地上,这遭遇,谁听了不得说上一声惨?

时刻关注这一切的胡尚书都忍不住同情了对方一把,一百步都走了九十九步半了,最后半步功亏一篑,换个身体不好的,一个弄不好当场去世都有可能。

再一回想虞衡先前对他说的各种造势套路,胡尚书才惊觉虞衡一开始就没把流言当回事,要知道按照虞衡那一堆骚操作,说不准还真达到了对方的目的,一不留神就把自个儿给炒糊了,架在墙头下不来,说不准还真会被景隆帝忌惮上呢。

现在一琢磨,虞衡哪儿来的底气?胡尚书仔细将这事情从头到尾捋上一遍,最终才确定,这小子应该是把百姓们的反应全都算准了,知道不管他们再怎么吹捧他,为他造势,他头上都会一直有个话题度比他更高的东西——玉米。

所以一切问题迎刃而解,百姓追捧他,不是为了他这个人,而是因为玉米,民以食为天,完全没毛病。也踩在了帝王的安全线内,还将敌人好好耍了一通,不可为不聪明。

想明白这些,胡尚书忍不住摇头失笑,暗骂一声,“臭小子,连我都一并算计了进去。”

外人看来,这一切不都是胡尚书的手笔?事情是他吩咐下去的,人手也是他安排的,虞衡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除了胡尚书外谁也不知道,随便揪一个知道点内情的人都会得出这是胡尚书护犊子搞出来的事情,真正搞事情的虞衡反而神隐,将自己的本事藏得好好的,呈现在别人的面前的形象还是一贯的好运气,嘴炮强,心机方面倒是让人忽略了过去。

如此种种,一环扣一环,胡尚书也只能笑骂他一句,“臭小子!”

这世上又多出了一只成了精的小狐狸了。

巩尚书对虞衡突然和胡尚书拉进关系表示不满,还同胡尚书闹了一场,“胡抠门儿你别净想着偷偷摸摸拉拢人,反正虞衡必须先到我工部!”

“呸,瞧瞧你那秃头,就快赶上和尚了,你还有脸哄骗大好青年跑去工部干活?咋滴,你自己秃头还不够,还想让虞衡也秃了?”

虞衡当即警惕地看向巩尚书,秃头什么的,那还是算了,他想变强,却不想变秃。

巩尚书也急眼了,“说的好像你不掉头发似的,就你那爱操心的性子,户部那摊事不得让你见天的掉头发?”

一句话把胡尚书压下去后,巩尚书又兴冲冲地对虞衡道:“京城通往青州的水泥官道已经铺好了,你要不要跟我一块儿去瞧瞧?咱们也弄个剪彩仪式热闹热闹,你也上去剪一刀。对了,还有不少雍然商人过来看新鲜呢,我估摸着他们有点心动了,想先走一回,体验之后再跟咱们谈谈这笔生意。”

虞衡顿时扬眉,那当然要去看看。

第68章三合一

京城到青州并不算太远,这条水泥官道修了两年,是近些年来工部最大的工程。主要是水泥这玩意儿名声太响亮,先前连州洪水时水泥可是在其中起了大作用的,这东西一般人又没见过,添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后,自然就更令人好奇,天生自带关注度。

再加上水泥也是虞衡最开始搞出来的,现在又正是虞衡热度最高威望最强的时候,工部那边一说水泥官道修好了,百姓们看在虞衡的面子上,立即在原先和他们的质量息息相关的红薯玉米话题中,插入了水泥官道的这个内容。

没办法,路就在那儿摆着呢,都修了两年了,就算先前还好奇,两年过去好奇心也就那样了,实在不行自己再跑去瞅几眼,虽然不让在上头走走,但过个眼瘾知道这水泥官道长什么样就够了。

巩尚书在水泥官道上费了不少心思,这可是他好不容易从胡抠门儿那儿据理力争得来的经费,户部这几年年年有大新闻,搞出个让天下百姓全都感激涕零的红薯也就算了,这会儿又来了个玉米。还有完没完了,合着风头全让户部出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