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被逼考科举 第113节(1 / 2)

咸鱼被逼考科举 清涴 7845 字 2021-04-04

人到老年就爱比孩子,其他人这么一比,都恨不得把自己儿子塞回娘胎重造一遍,都是人,怎么虞启昌就那么好狗命,能得到那么个聪明能干的儿子?

景隆帝听说了这事儿,也凑了个热闹。别人找不到写实派画师,景隆帝就没那个烦恼,直接把虞衡召进宫,让他给皇室也来画张全家福。

虞衡险些腿一软再次给景隆帝跪下,皇室全家福,那人数估计书都数不清,还要求一大堆,这得画到猴年马月去?

好在景隆帝也不是真想为难虞衡,精简了许多人数,没把后宫嫔妃都叫上,除了太后和皇后,还有各个孩子们的一大家子,就只叫了几位孩子的生母和几个无子的妃位,其他位分不够的,都没有出镜的机会,也是十分人间真实了。

但即便是这样,虞衡的工作量也不少,好几十个人呢,又都穿着各种繁复的衣裳,女子的头饰发髻都不同,全都画下来,也够耗费心神的。

更别说,虞衡要画的还不止一份。

景隆帝那儿肯定要一份,太后必定单独收一份,至于其他人,嫔妃暂且不提,像太子齐王他们想单独要一张放在家里好好收藏,也并不是什么出格的要求,一家一张,算下来就有十多张了。

虞衡都没想到,自己就是心血来潮画个全家福,都能给自己找出这么多事儿来。

然而这事儿还没完,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见了这画法后,立即找上门来询问虞衡,“这画法可是不外传的秘法?下官厚颜叨扰侯爷一番,若是侯爷不忌讳,可否将这一技法教给刑部和大理寺的画师。他们画通缉犯,用了这画法更好,画得更像通缉犯,也更能让百姓们知晓罪犯的样貌,将他给揪出来!”

这发展……

虞衡也是醉了,从画全家福咯嘣一下跳跃到画通缉犯,这跨度是不是太大了点?

不过,两位大人说得有道理,虞衡也不是个小气的人,主要是这画法又不是他本人独创的,他就是沾了穿越还有系统的光,现在能帮上刑部和大理寺装犯人,虞衡当然不会藏私,十分爽快地应了他们这个请求,“两位大人言重了,不过是些许雕虫小技,就是看着新鲜,没有什么意境可言,比不过大人们的丹青妙笔。这画法不过是我用作自娱自乐的罢了,能帮上刑部和大理寺,我自然义不容辞。等到开朝后,两位大人安排好画师,我给他们讲解一番其中的技巧,他们也就明白了。”

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十分欣慰,转身就把虞衡夸了又夸,说嘉秀侯真是宽容仁厚的好侯爷,绝不藏私,一心为公,是个心怀大爱的好官。

听到这传言的虞衡:……

倒也不必,就是教一下光影技巧罢了,没必要吹得那么厉害。

在禅位大典开始之前,苏熙的全家福从禹州送了过来。虞衡一打开画卷就笑了,苏熙果然聪明,都不用虞衡说里头的门道,自个儿就把这写实画法给琢磨了出来,在虞衡原本的画作上把他们一家添了上去,阿元兄弟和虞元昼手拉手站在一块儿,他和虞娇站在沐老夫人身后,满脸都是笑容,一看就知道这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虞衡当即把这幅画拿去给沈氏献宝,结果又被沈氏打劫了,拿了就不给,还说要裱起来挂在自己房里,每天看看都让人心情好。

虞衡:……

行吧,您高兴就好。

除此之外,沈氏还催虞衡,“辣椒种子弄好了吗?不是应了我,等到辣椒苗出来了,就给我一些,让我在其他庄子也种几亩?”

虞衡那个庄子种的东西有点多,红薯玉米,后来又多了土豆,这些可都是高产量的粮食,庄户们只有嫌种不够的,恨不得将所有土地都种这三样粮食。辣椒好吃归好吃,他们也有些心疼地,同一亩地,种红薯和种辣椒,产量差得可太远了!

沈氏也不想总是向儿子伸手要东西,索性直接拿了种子过来,自己让庄户种上。靖安侯府后院还有几块地呢,也能种点,平时想吃点辣菜了,摘几根辣椒炒炒,多方便。

福王更加没闲着,他在年前就开始盘算着酒楼的事儿,买下了京城最大的酒楼,折桂楼附近的酒楼,重新修建了一番,装修得很是体面雅致,就等着禅位大典一过立马开张,还让新帝给他撑场面,可真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虞衡就觉得吧,碰上这么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折桂楼的掌柜估摸着特别想哭。

不止折桂楼的掌柜,京城所有酒楼的掌柜都绷紧了神经,憋着劲儿努力想各种留住客人的办法。

还真别说,本来有些酒楼已经存在一点店大欺客的情况了,被福王这么一刺激,赶紧绷紧了皮,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好好整顿了一番,倒是又赢来了不少好口碑。

二月二,龙抬头。

这是个艳阳天,太阳一大早就挂在了天边,层层金光洒在人身上,为所有人都带来了一层暖意,让人心情都愉快了不少。

最愉快的,当属太子。

他马上就要接过景隆帝手中的传国玉玺,成为这个帝国的真正主人,从此再无掣肘,一展宏图,同他父皇一样,建不世之伟业,成为一代明君。光是这么一想,太子就觉得热血沸腾。

虞衡也按制穿上了侯爷的正装,规规矩矩地站在官员前列,一脸肃穆地等着禅位大典开始。

好在这年头儿不兴什么领导讲话,不然的话,按照禅位大典的分量,层层领导讲话讲下来,没个半天的时间打不住。不过,礼部制订的这一套禅位流程也不轻松,先是由礼部尚书亲自念了表,说这是大宣的一大盛事,又把景隆帝和太子夸了又夸,才进入到主题,开始说禅位之事。

这篇文章写得是真的好,再加上礼部尚书沉郁顿挫的声音,光是听着,就让人的情绪随之起伏。

而后,景隆帝和太子正式出场,气氛达到最高点。

景隆帝便是在这样灼热的氛围中,勉励了太子几句,含笑将玉玺放在了太子手中。

群臣顿时齐刷刷跪了一地,口中三呼万岁。

自此,属于景隆帝的时代结束,新帝昭宁帝的时代正式开启。

景隆帝说放权就真不再管任何朝政,禅位大典之前他就已经和齐王嘀嘀咕咕把行宫修了又修,就打算禅位后领着太后和后宫嫔妃前去行宫住着,绝不给任何人机会,免得他们给太子添麻烦。

行宫修得太好,景隆帝装病这些天又感受到了做咸鱼的快乐,更是恨不得立马就将玉玺扔给太子,自己赶快去行宫享福。搞得太子还很郁闷,这还是皇位吗?怎么在他父皇眼里跟累赘似的,迫不及待地就想把这个包袱扔给他?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景隆帝这个态度,确实让太子少了许多阻力。

太子…不对,现在应该称昭宁帝了,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太子妃封为皇后,立皇长孙为太子,免去了国本之争。

至于原来的皇后,太后之位昭宁帝封不了,景隆帝就先给妻子封了。这位太后也算是历史上第一个由丈夫封为太后的女子,也是较为特殊的存在。

在立了太子后,太子的三师三少自然要安排起来。其他五位倒好,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儒,让人信服,虞衡这个太子少傅,在里头就显得格外突出,也就额外招人眼红了。

太子少傅,从三品,单看虞衡先前的中书舍人之位,还是五品,从五品直接到从三品,他这是要上天啊!

有人想反对来着,但昭宁帝的理由也很充分——虞衡先前是五品的中书舍人不假,但他身上还有个侯爵啊!在大宣,侯爵算超品,这么一看,一个侯爷当从三品的官,不挺正常的?更何况,太子少傅又没什么实权,论权力,还不如原先的中书舍人呢。好歹那是皇帝的近身臣子,比太子的近身臣子好多了。

其他官员:……自闭,问就是心情复杂,虞衡这挂开的,简直让人绝望。大概有些人,生来就是为了打破规矩而存在的吧。

经过这一出,众人也明白了,昭宁帝对虞衡依旧看好,大有为他铺路入阁的架势,只要虞衡经受住了考验,历练够了,入阁就是早晚的事儿。

虞衡是那种受不住考验的人吗?那当然不是,所以,他入阁,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等他再历练几年,说不定能成为大宣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阁老。

瞧瞧,现在虞衡还不到二十五岁呢,就已经成了太子少傅,就算日后外放刷资历,顶天六年,回京后直接入阁,怕是也不超过三十五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