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1 / 2)

朱翊钧看着王崇古,又看了看张宏,再看看冯保,他们仨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在皇帝面前挑拨离间,西山袭杀大案调查迷雾重重,甚至可能会成为大明悬案之一。

但是他们仨,都没有说自己怀疑谁,甚至连这个意图都没有。

这么好的泼脏水的机会,三个人硬是忍住了,没在皇帝面前进谗言。

作为皇帝的近侍大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者曰谗,显然三个臣子都不想做谗臣,但也算不上刚直不阿、敢争敢谏的直臣,虽然品行上,他们做不了像海瑞那样的正臣,但是也不会做邪臣。

皇帝身边的人不断的挑唆,就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唐初时候,善战的秦王李世民,因为太能打了,李渊只能册封其为天策上将,开府建衙,这个时候天策上将和太子李建成的矛盾,已经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但是还差了那么临门一脚。

而想要玩制衡的李渊就像是在刀尖上起舞一样,维持着太子和秦王之间的平衡。

这个极其脆弱的平衡是被老四李元吉给打破的。

元吉为唐,隶书中,元吉可以写作唐,李元吉有了野心,他分析了朝局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尔。

李元吉想要做皇帝,唯一的阻碍就是秦王,太子不值一提,他就开始四处挑拨离间,下毒、夺兵权、在李渊身边搬弄是非等等,最终激化矛盾彻底炽热化,玄武门事变爆发。

大唐一朝一共发生了四次玄武门之变,贻害无穷。

“这可是个大买卖。”王崇古十分确信的说道:“和常人以为的不同,军械往往不是多新多好,军械最讲究的就是耐用、可靠、稳定,因为在彼此接战的过程中,军械就是军兵的命。”

李建成的谥号是隐,而不是戾,这是李世民作为胜利者给的仁慈,再加上贞观十六年将息王升为了太子,可能是李世民在猫哭耗子假慈悲,也有可能是为了安抚旧党残余,也有可能是真的有点仁慈之心。

类似的,大明的五桅过洋船在设计好之后,其实已经发现了很多的弊病,在后续生产中,能在原有基础上修改的就会修改,如果无法修改,短期内,并没有另起炉灶的打算。

比如一把鸟铳的成本是七钱银子,而朝廷营造一把需要用一两三钱银,卖给倭国毛利家是二两四钱银,而徐渭给毛利家的直接报价是七两四钱银,这是将近七倍的利润,随着战争的进行和激烈,这个利润只会更加狂暴的增长。

朱翊钧踩了踩,非常满意,午门之内是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两边是左顺门和右顺门,右顺门通向武英殿,左顺门通向文华殿和内阁,水波荡漾,内金水桥前就是皇极门。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宫门的打开是恭候两侧的文武群臣跪下见礼。

三娘子也是常客了,同样还有北虏的使者土蛮汗的儿子、朝鲜、琉球、安南、暹罗的使臣等,朝鲜和琉球自然不必说,作为大明的孝子而言,他们的使臣常年在京,而安南和暹罗,是殷正茂在吕宋耀武扬威之后,重新复贡。

最终李建成的谥号是隐息王,贞观十六年,李世民再给大哥加了皇太子位,李建成的谥号最终定性为隐太子。

“陛下容禀,今岁春草原干旱,今岁秋冬来的比往年更早,草原上的牛羊在长生天的愤怒下,冻死饿死无数,恳请陛下怜悯一二,草原急需盐巴和铁锅,熬过酷寒的严冬,命妇恳请陛下怜悯。”三娘子楚楚可怜的请求恩赏。

“臣遵旨。”王崇古露出了一个笑容。

“那看来,封贡之事,到今日为止了,隆庆五年伊始,万历五年停罢,朕有亏先帝托付社稷。”朱翊钧点了点头,也不是很在意的说道。

“不是用水晶烧的吧。”朱翊钧看着那些个玻璃窗,下意识的问道,水晶多贵,用来烧玻璃实在是浪费了,可是这年头不用水晶烧制,玻璃都带着些绿色,但是从反光上看,并无绿色。

因为大明在辽东的步步紧逼,土蛮汗用了浑身的解数,都不能阻拦大明军的步伐,所以土蛮汗这个宗主大汗,向俺答汗求助,俺答汗欣然应允,并且打算在应昌会盟。

“确有其事。”三娘子暗道不妙,朝廷果然知道了土蛮汗遣使之事,也知道了俺答汗答应了条件。

旒冕和衮服,是大明区分朝贡国亲疏远近的标志,比如琉球、朝鲜国王的冕服是九旒,衮服是九章,圭为九寸,金钩革带等等,而安南和倭国则是七旒七章七寸,再远一些比如满剌加国(马六甲海峡)、锡兰(斯里兰卡)等等,就是五章。

王崇古赶忙说道:“不是,这要是用水晶烧,这鼎建可不就是一百四十万两了,一千四百万两也就能烧个玻璃了,是两次磁选筛铁之后,还是带着一点绿,不是很明显而已。”

到时候俺答汗要被挫骨扬灰,三娘子可没有齐王妃杨氏那样的待遇,还能伺候胜利者,三娘子只会被杀,大明皇帝又不缺她一个。

这等谥号给自己亲弟弟,人都死了,连句好听的都不肯说,可见李世民对李元吉的恨之入骨。

三娘子更倾向于扩大羊毛贸易,尤其是关于盐***锅等一些货物的价格让步,这是实打实大的好处,三娘子见过朱翊钧,知道这皇帝是个什么人。

朱翊钧肯答应被俺答汗打劫,则是为前线的戚继光提供帮助,排除可能存在的援军,让大明军的军事行动一切顺利。

但是李世民给四弟李元吉的谥号是剌,同厉,暴戾无亲曰剌,这是一等一的恶谥。

俺答汗也在观望,大明军强悍,侵略如火,势如破竹,俺答汗就以宗主大汗所请不得不从为由,向朝廷陈情;大明军虚有其表、虚弱无比,被打的节节败退,那俺答汗当然要适逢其会的参与其中,趁机捞点油水。

顺义王俺答汗的就是五章衮服。

“回陛下,的确是玻璃窗。”王崇古由衷的挺起了胸膛,这是一件值得他骄傲的杰作,所有人看过之后,只会认为自己来到了天宫。

三日后,天还没亮,朱翊钧就已经换上了天子的十二旒冕、十二章衮服。

活动在草原上的墩台远侯,深入虏营的探查,对于草原的动向,越来越严密,一张由墩台远侯铺设的情报网,洒在了草原之上。

俺答汗本人的要求非常过分,要求大明朝廷给通关文牒和都督金印,准许他从河西走廊前往西宁,其次要求大明承认大明金国的势力范围,尤其是河套问题,这两个条件,一个是皇帝明确拒绝过的,一个是大明朝心心念念。

这样的战局态势,让俺答汗不敢擅动。

趁火打劫,朝廷不让俺答汗帮土蛮汗的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至于代价的多寡,主要取决于战场的态势。

买卖而已。

“朕听说了草原的旱情,也听闻了今岁冷气早下,既然如此,那盐**锅之事,就和礼部、户部商议,有劳大宗伯。”朱翊钧看向了马自强。

礼部安排她这个时候入京朝见,自然是有自己的心思,震慑也好,炫耀也罢,她没有视而不见,而是选择了配合。

朱翊钧走近了一看,才发现玻璃的确带着一点绿,不仔细看,完全分辨不出来。

“放眼整个天下,没有比大明军械更加可靠的军械了,哪怕是大明换装淘汰掉的军械。”王崇古阐述了大明军械的商品优势,军备也是一种商品,而且是一种利润极高的产品,尤其是在战争期间,军备的价格会水涨船高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宣朝臣进殿吧。”朱翊钧坐稳之后,开始了大明皇宫鼎建之后的

“谢陛下隆恩,命妇一定在草原上广为传播陛下的仁德。”三娘子长长的松了口气,皇帝拍了板子定了调,白瞎。

他发现这个三娘子待在草原上,实在是有点屈才了,三娘子拥有政客所必备的品德,恬不知耻。

大明军到大宁卫已经两个月了,这段时间,土蛮汗没输,也没赢,因为并未跟大明军接战,只有大明军在修营堡,一点点的蚕食土蛮汗,面对这种横压硬碾的战略,土蛮汗连打一仗拼个鱼死网破的机会都没有。

朱翊钧在西苑门前,上了大驾玉辂,而后来到了午门之前,时隔两年半,被焚毁的皇宫中轴线终于复建,关闭了两年半的宫门,在皇帝的车驾到来的时候,在鼓声炮声中缓缓打开。

“军械的生意,次辅怎么看?”朱翊钧岔开了话题,王崇古既然不想聊,那就不聊了,慢慢调查就是。

朱祁钰这个弟弟没做什么,就是给他哥哥擦了八年的屁股,击退入寇瓦剌、安定福建民乱、安抚湖广逃民、经略大宁河套、商议重开西域。

没有李元吉挑拨离间,李世民应该可以更加充足的准备,用一种更加体面的方式来结束皇位的争夺,而不是用最酷烈的宫变,杀一母同出的亲哥、亲弟,入宫兵逼亲爹,为大唐日后埋下频繁宫变的隐患。

虽然规模上比不上永乐年间动辄十几个朝贡国的使臣入朝恭贺,但数量上不算太过于难堪,能够维持天朝上国的颜面了。

“陛下,今岁三娘子朝贡已经入朝,后日大工鼎建,陛下验看,要不要叫上各国使臣?”王崇古说起了三娘子入京朝贡之事。

朱翊钧走过了皇极门,拍了拍门洞,走了进去,这玩意儿极为厚重,本来是砖包城墙,现在变成了钢混包裹夯土城墙,其质量大约把九斤药火炮拉过来轰,都只能留下一个坑。

朱翊钧走进来皇极殿,四个小黄门将龙椅抬上了月台,朱翊钧走了过去,越看越满意,和原来一模一样,但是里面已经完全换了建材,钢混结构,除了家具之外,别无其他木材,连窗户都是铁架,为了防火,甚至做了很多的隔离处理。

卖军械,从来不是简简单单的卖军械,其中的尺度,如何渗透,对于王崇古而言,都不是什么难事,皇帝把这件事交给他,王崇古可谓是重操旧业,经验丰富。

小黄门一个接着一个传递着天语纶音,而朱翊钧一步步的走下了大驾玉辂,抬头看着午门上的楼阁,琉璃瓦在朝阳之下,熠熠生辉,闪烁着迷幻的光芒。

采光和保暖兼具,放眼望去,金光闪闪,煞是好看。

“皇宫鼎建大工已经完成,次辅辛苦下,专门负责这些个海贸军械吧。”朱翊钧给了王崇古一个差事,皇权特许,贩卖违禁品到倭国去。

三娘子并不觉得在地基上接见有什么有损皇帝威严的地方,只要戚继光那十二万京军还在,哪怕是在茅草屋里面圣,那皇帝也有威严,若是京畿被接连入寇,无论多么富丽堂皇,都没有任何的威严。

一块砖要经过三十一道工序,极为繁琐,比如这里面就有磁选筛铁,就是在球磨之后过磁选筛除铁料防止釉面发绿,而高温采用的是慢烧,球磨则是用球研磨,保证细料的精细。

俺答汗提供除支持外一切支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