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戌时三刻夜袭敌营(1 / 2)

三娘子等到日落的时候,土蛮汗并没有遣人来谈,证明对方到这个地步,仍然不肯让其丰厚的利润,三娘子立刻出发,离开了会宁卫,前往了应昌。

土蛮汗既没有选择撤退,而是选择了和大明稍微碰转一下,土蛮汗可是宗主大汗,就这么跟撵兔子一样被撵跑,宗主大汗的面子要不要了?

但是这一碰,就碰了满头的包。

李成梁、马芳在会宁卫的前线骑脸输出,时常抵近射击,轰击土蛮汗的大营,每天晚上,土蛮汗的五个万户以及帐下军兵,都能听到天雷滚滚的轰鸣声,火炮火铳火箭,俨然已经成为了大明军的新式军械训练场,变着样蹂躏,每天就是狂轰滥炸。

土蛮汗不是没想过反击,派出了游骑,游骑近不了身,火铳的射程和威力都让薄甲的游骑痛苦无比,强悍的机动力又因为雪天大打折扣,土蛮汗在隆庆二年的入寇是极为失败,就是吃了大雪封山的亏,简单的劫掠了一下,在山路上,光是坠亡就超过了三千人。

土蛮汗让速把亥带领精锐想要突破,精锐被平夷铳点射,开弹散射,都是无功而返,而大明的新式火器中,一些无聊的发明尽数被淘汰。

比如火炮中,最好用的是子母炮,子母炮是后膛炮,气密性不佳,备弹不多,打完三发就哑火了,新式的子母炮仍然有这个缺点,可仍然是野战最好用的火炮。

而舰炮的九斤火炮攻坚极为好用,在海上拥有船舶这种载具时机动力极为强横,但是到了陆上,九斤火炮体积大、极其沉重、而木制的火炮车也不堪重负,效果较差,需要改良。

而平夷铳的威力,超出了戚继光的预料,这玩意儿,在战场上点杀敌人的精锐,一点一个准。

土蛮汗最精锐的是哲别射手,这在大明就是虎力弓射手,整个京营十万人,不过三十多个虎力弓射手,虎力弓射手在战场上是极为显眼的,无论是弓箭,还是其装备,都要比别人好很多,在千里镜的配合下,平夷铳总是能够精准的找到对方的哲别射手。

捷报都是红旗,而且封皮上有摘要,小黄门这一套丝滑的小连招,是冯保这个老祖宗的创造发明,就是为了表示事态紧急。

这可是五万壮丁和近十五万的妇孺,不是五万头猪,就是五万头猪冲出来,这俩万人队都要考虑下是否值得。

用烟爆竹吓唬敌人,从火器发明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这种战术,爆炸声中,根本分不清什么是火器,什么是烟,到底是火器还是烟,这些个败兵根本没有那个心思去判断。

土蛮汗的二儿子宰桑兀儿,开口问道:“我们为什么要向西,而不向北呢?顺着大鲜卑山,向北而去。”

刘应节写的捷报送到京师的时候,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朱翊钧,正在两宫太后、王夭灼的陪同下,对大婚侧妃的人选做最后的敲定。

大明军必须要把这些汉儿军的汉儿全部捉拿,否则这些东西,就会变成山匪。

如果朱翊钧、谭纶在这里一定会反对戚继光的这个做法,在皇帝眼中,戚继光的这个决策,就是用李如松、戚继光、赵大成和万余精锐在军事冒险。

大明军的京营一波又一波,每九个步营为一个波次,三天轮一次,打的土蛮汗焦头烂额,而戚继光的战略目的仍然是驱赶,进攻主要是为了练兵,大明进进出出倒是爽了,却完全不顾土蛮汗的感受,土蛮汗诸部被打的叫苦连天,抵抗意志进一步的下降。

这就是战场,需要把自己的命交给别人的地方。

步营掩杀而去,三千人生生制造出了三万人的气势来,长昂后军的溃败,给整个西进的土蛮汗诸部,带来了可怕的连锁反应,前面根本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恐惧这种情绪十分容易蔓延,在后军在逃,所有人下意识的开始一起逃。

往北就只能逃到捕鱼儿海了,那地方一年四季有三季是冬天,还有一个季节是春天,到了那里,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拿什么来维持现在优渥的生活?

洪武年间那地方一年还有两季春冬,到了永乐年间,捕鱼儿海那地方已经不能住人了。

土蛮汗的五个万人队就跟疯了一样从山口冲出来,就像是身后有什么不可名状的怪物,在应昌的两个万人队,一看这个架势,立刻就撤去了,这可是穷寇,已经走投无路的军卒,阻拦这种败军,对于俺答汗派来的两个万人队而言,完全不值当。

李如松判断对方此时的士气极其低迷,甚至到了惶恐的地步,正是袭击的好时机。

朱翊钧匆匆离开了,会宁卫的捷报到了,但是戚继光、李如松、麻锦、陈大成追击而去,让朱翊钧立刻紧张了起来,万一有个好歹,岂不是要出大乱子?!

如果刘应节是贱儒,他会把会宁卫的大捷立刻上报,而后将应昌捷报压上那么一两天,如此一来,戚继光立刻就陷入了一种贪功冒进的风力舆论之中,这也是贱儒喜事丧办的老招数了,往往就是这一两天的功夫,再大的捷报,也会因为微小的缺点被无限的放大。

明日决战?明日汉儿军为鞑靼人殿后!

“很确定,我们没有超速,戚帅带着辎重就在三十里外。”陈英义再次跟斥候确认,他们没有超速,是对方太慢。

逃!逃!逃!

这就是虏营面对震天的喊杀声的唯一应对手段,不一定要跑得过大明军,但是只要跑得过身边的人,就有更大的概率活下来,杀人是一件很累的活儿,追击很容易被败兵所阻拦。

跑得过身边的人,就能活下去,这就是虏营内的北虏心中唯一的想法。

只需要堵住这个山口,在日后的决策中,大明就拥有了更多的余地,在政治和军事活动中,任何一点余地都是弥足珍贵的。

一共三十六人,从这三十六人中选两个。

速把亥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握紧了手中的弯刀,土蛮汗本人的武力并不强横,而布延更是个儒学生,董狐狸和速把亥都是正面战场上能跟戚继光、李成梁、马芳、李如松这些狠人碰一碰的主儿,董狐狸一旦开口要借土蛮汗人头一用,就可以立刻发动。

万余精锐,是大明从万历元年起,攒下的最为强横的家底。

戌时三刻,哨箭开始接连升空,带着尖锐的哨声直冲天穹,而后在空中猛然炸开,散成了烟火,这是发动夜袭的信号,在哨箭不断升空的同时,一道道的火把形成的长龙在山间突然亮起,被惊醒的虏营,一看火把,就知道大明军追了上来,并且发动了偷袭。

你武将能打赢又能如何,战场打赢还是打输,在朝堂上都是输。

“可以写捷报了?”刘应节倒是觉得这样也挺好,大明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战略,驱赶了土蛮汗,完全隔断了北虏和东夷联手的可能,这是百年国运的大事。

如此扎营,还是打死算了。

“杀!”喊杀声响彻整个山谷,大明追击的军卒开始向着虏营进兵,声势浩荡,火龙形成了一条条的火线。

李如松仍是前锋,步营没有骑兵,将所有的辎重交给中军的戚继光后,李如松和他所率的三千人,将自己的后背、身家性命完全交给了戚继光,而戚继光的中军一旦行军受阻,或者无法驰援,李如松这三千人只有五天水食,会极为危险。

大明和北虏打了两百多年,谁也奈何不了谁,熟门熟路,要是北虏和东夷,也就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联合起来,大明就会有大麻烦,而且是天大的麻烦。

海女是吕宋的特产,主要是操船,而蚌女则是下海采珍珠的女子,是安南国的特产,游女是倭国的特产,高丽姬来自朝鲜,海拉尔来自草原。

在来之前,他上奏皇帝,战争的结果无外乎三种。

那代表着北虏和建州女真,可以在漫长的燕山防线和辽东长城的任何一点进行突袭,大明的边方就会陷入危乱,到那个时候,大明的北方会被反复入寇,兵祸之下,北方会开始变得极度空虚。

元顺帝薨逝之地、大鲜卑山山口冲要之地、左右两翼会盟之处,就这样被李如松轻易得到了。

土蛮汗想走,但是他不想放弃羊毛丰厚的利润,没有答应三娘子的条件,三娘子已经在五日前离开,应昌有两个万人队虎视眈眈,土蛮汗必须要做出决策了。

“我去抓汉儿!”李成梁一甩马鞭,把气洒在了汉儿的头上。

戚继光是京营总兵官、李如松是大明武状元,京营最耀眼的年轻将领的将星、麻锦是西北方向的大将、而陈大成是代替戚继光的蓟州总兵官。

“估计是董狐狸的主意,人如其名,极其奸诈。”戚继光放下了千里镜,开始下令抓捕漫山遍野的汉儿,这帮东西必须圈起来,若是放出去,怕是要给大明惹麻烦,自古以来处理败兵,都非常的棘手。

当叛徒就是这样,两家如果不是打起来,可以反复横跳的谋求好处,一旦开战,就是弃之如敝履。

李如松看到了,对方生火做饭的锅很少,甚至连营帐都没有扎好,因为大明没有成建制的骑卒,对方扎营的时候,连个拒马坑都没下,李如松要是这么扎营,戚继光看见,他李如松是要挨一百军棍,回家诉苦,还要被李成梁再打一百军棍。

往北不能生活,这就是为什么不往北的原因,往北走,还不如直接跟大明拼了,死的还壮烈些。

李如松率部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的冲在最前面,钩镰枪一探将一个虏人拉倒在地,旁边的军士掏出戚家军刀,直接给对方来了个环首,死到不能再死了,而后继续向前冲锋而去。

在正面战场上的交战,土蛮汗陷入了火器危急,大明的火器实在是太多了,北虏最强悍的骑兵被大雪天限制了机动力,因为地温的缘故,雪的最

“下令就地休整,戌时三刻夜袭敌营!”李如松在经过了详细的观察之后,确定了夜袭的计划。

半个时辰后,文华殿上聚集了所有的廷臣,朱翊钧看着堪舆图,焦急万分。

“海拉尔、高丽姬、游女、海女、蚌女都不如大明美人啊。”陈太后看着台下千娇百媚、欲语还休的女子,对李太后低声说道。

冯保在皇帝耳边耳语了几声,朱翊钧面色剧变,立刻站起身来说道:“母亲、娘亲,丫头,你们做主,朕有国事处置。”

李如松完全没料到自己会取得如此的战果,等到回过神来,他的脚下已经是应昌了。

一旦北虏和建州女真走到一起,就是大势所趋之时。

大儿子布延就很少打断谈话,在不懂的时候,也会在私底下问,而不是在商量机密之事时,表现出自己的愚蠢和无知来。

戚继光不是贪得无厌,他还在进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现在风水轮流转了,轮到大明在侧做渔翁了,战场的局势转变就是这么的奇妙,前一天,俺答汗还在当渔翁,今天,就轮到戚继光做渔翁了。

而现在,戚继光在追求最好的结果,他要带三个团营,共计一万人,奔袭应昌,他到的时候,应昌在谁的手里,他就打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