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劝告(1 / 2)

翰林书院中,学生们读书的声音朗朗入耳。

而与书院仅有一墙之隔的翰林院,此时则都在聆听由陈默分发给学生们的弟子规。

一名编修翻遍了现存的所有典籍目录,却始终没有发现有关于弟子规的收藏。

一名老学究见他忙成这副模样,于是便笑着对其问道:“小子,你在找什么呢?”

“我在找学生们背诵的那本弟子规,可是我几乎翻遍了咱们收藏书籍的所有名录,却始终没有找到这本古籍!”

闻听此言,那学究笑着摇头道:“你小子还真是书痴,是不是被那弟子规中的内容给吸引到了?”

“是啊,晚生觉得这本弟子规中记述的内容的确是圣人教化,我家中的孩子尚且年幼,所以才想找到这本书籍拓印一份,好带回家中给小儿启蒙!”

闻听此言,那老学究笑着摇头道:“这弟子规虽然是好东西,但其原著却并未收录在咱们翰林院。”

“什么?难道这天底下竟然还有连咱们翰林院都没有收录到的典籍?”

“此书的确堪称为典籍,但却并非是古籍,而是方大学士的亲传弟子陈子秋亲自杜撰,并分发给他所管理的这些学员们的。”

“话说至此,你又知不知道这位陈子秋是何人?”

“我若没有记错的话,这位陈公子应该就是翰林书院的院长吧?”

“陛下不是已经将他的职务罢免了吗?怎么他还能够担任这翰林书院的院长?”

“职务虽然已经罢免,可是人才却是十分难得,陛下之所以留他继续担任院长,也是看中了他的这一身才学。”

“而且有一点你可能不知道,这陈子秋有一位学生,就是当朝太孙,陛下的亲孙子!”

闻听此言,这编修顿觉一惊。

陈默是因为何事被罢免官职,这在翰林院中早已经被传的沸沸扬扬。

公然提及靖难遗孤,而且还呈递奏折,希望朝廷能够赦免他们的罪行。

作死作到这种程度,绝对是大明朝建国以来绝无仅有的存在。

可他虽然因此丢掉了官职,但却并没有被卸去翰林书院院长的职务。

要知道那个区区礼部郎中的虚职可远比不过翰林书院院长的职务。

如果他只是区区一位翰林书院的院长也便罢了,可是他现在还是太孙朱瞻基的老师。

如果太孙日后被册立为太子,那他就将会成为太子少师。

如果朱瞻基日后能够登基坐殿,那他就会一跃而成为帝师!

朱瞻基可是朱棣最宠爱的孙子,这件事情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一想到陈默日后的前途,在场众人就都觉得一阵眼热。

陈默现在不过是舞象之年,尚且年轻。

如果就这么继续发展下去的话,那日后在朝中位列一品也绝非难事。

现在的挫折不过是暂时的,只要他自己不作死,那日后早晚有一天会重返朝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