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阴差阳错(1 / 2)

“再继续说为什么会有李陵为匈奴练兵的消息传到汉朝呢?头一个原因是李陵是投降匈奴,而非像赵破奴一样是被俘。”

“投降和被俘概念是不一样的,比如赵破奴作战时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后被俘,但年后,终于找到机会和儿子赵安国逃回了大汉。被俘对于将军而言固然有些丢脸,但能心系故国,千方百计逃回来,有战败之罪,却没有失节,处置结果最差就是和当年李广一样交赎金贬为庶人。”

“赵破奴逃回来以后,并没有关于交赎金赎罪的记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并没有因打败仗被处死。可惜的是,赵破奴回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参战记录了,最后的记录就是因巫蛊之祸族灭枉死。”

“赵破奴虽打过一次全军覆没,但在当时的汉军将军里面,水平已是中上了。毕竟像卫霍那样全胜战的将军可遇不可求。汉武帝后期重用的李广利和赵破奴比,是拍马不及的。就水平而言,他比公孙敖等人也要强一点。可以说赵破奴是卫霍之外,极少数没有什么迷路之类乌龙的将军。”

“然不知道什么原因,赵破奴后面没有再出战。若说他曾经打过败仗,那之前很多人打过败仗,也能再出战。若说他曾经被扣匈奴,张骞被扣匈奴十几年一样被重用。且赵破奴父子被俘年都没有降,而是千方百计逃回来忠心是没有问题的。”

“我个人猜测他逃回来后,汉武帝应该是安排了其他官职。要是他回来后只是庶民,是不大可能牵连到巫蛊之祸中。因此推测,赵破奴后面没有再征匈奴,是在长安城任职了。赵破奴并非世家出身,微寒时就跟随霍去病。”

“卫霍不结士结党,但人免不得有几个好朋友。比如公孙敖与卫青有救命之恩,两人的关系也非常亲密,卫青公私分明,在军中不会偏袒公孙敖,可私下对这个好友是非常照顾的。甚至很多人觉得,若是卫青还活着,公孙敖后来绝不会落魄成那样。”

“又比如苏建,苏建战败那会,卫青驳回其他人杀苏建立威的提议,或许在卫青是理所应当,在苏建这边无异于救命之恩。从后来苏建私下劝卫青学世家养士,卫青认真和苏建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不养士来看,两人也是交情甚笃。这种掏心窝子的话,不是真朋友可不敢说。”

“霍去病骠骑将军,赵破奴就是骠骑将军司马,连最初的封号都是从骠侯,关系自然十分亲密。且赵破奴没有世家背景,也很容易天然被归入霍去病这边,甚至在霍去病死后被默认为太子一边的人,才会被牵连进巫蛊之祸吧!”

“赵破奴之外,又比如张骞出使西域被俘被匈奴扣押十多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整整十九年,他们都不是因作战失利被俘,就更没有任何罪过了。不仅无过,还有功,都是以气节被大家所敬仰,在归国时得到朝廷和百姓的热烈相迎。”

“然李陵是投降,这与前面这些人情节就不一样了。当然有人说李陵是诈降,但关于李陵诈降就是在李家族灭后,李陵与去匈奴的汉使说,后来又和要归国的苏武说,并没有其他人和物能证明他原本是诈降,诈降一说完全是自由心证。”

“且什么是诈降,诈降你得有人配合。你没有传消息回去,直接在前线降了,朝廷怎么知道你是真降还是诈降?汉武帝与你有没有心心相印。朝廷不知道内情,又没有人证明,即便打算是诈降在实际操作中也就是真降了。”

“且为什么李陵投降后,匈奴没有将他当做俘虏,而是以礼相待,单于还把女儿嫁给他呢?因为李家世代忠良,因为李陵本身确实非常出色。匈奴善待李陵,与汉武帝封浑邪王万户侯是一样的概念。除却拉拢对方的人之外,还要借此打击对方的士气。”

“李陵这一降,陇西李氏积累数代的声名毁于一旦,陇西士族皆以陇西李氏为耻。可以说李陵这一下坑了自己家族数代,即便一千多年后的李唐想要给自己安排个有名的祖先,也是绕开了李陵这李家嫡长一脉,而是选择了李敢一支。”

“李陵这种世代忠良的名门子弟降了,对于汉朝的士气有着难以估量的损失。比如当年的汪某人投降小日子前也很有名望,而名气越大其投降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精神打击也越大。”

“如果李陵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子,他投降自然无所谓,可偏偏陇西李氏的名声吹得那么响亮,李广还被吹成了悲剧英雄。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陵身为李广嫡长孙降敌,对大汉是有很大负面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李陵投降后还为匈奴人练兵的消息传回来后,汉武帝会如此愤怒,立即将李陵一脉族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