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名不符实(2 / 2)

“另一面,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大汉皇帝都传了十几代了,不仅皇族一代不如一代,汉朝的世家同样是一代不如一代,日渐糜烂。至于外戚,自汉武帝一手扒拉出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王者牌,其后重用外戚的皇帝不少,但再也没有卫霍这样能拿得出手的存在了。”

“千里马和伯乐都是稀缺品,千里马遇到伯乐,才是君明臣贤。遇不到伯乐的千里马无法证明自己是千里马,而找不到千里马的伯乐,同样无法证明自己的相马之才。”

“当然了,如果能力足够的皇帝,像汉武帝、汉宣帝这样可以直接从寒门、民间甄选贤才来替换掉一部分尸位素餐的官员,再从世家和外戚中挑选一些还没有太烂,哪怕没有太多才能,只要德行不要太差的人出来平衡一下各方势力,将这艘大船修修补补又能多开几年。”

“可显然,汉哀帝刘欣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刘欣登基之初,曾想治理黄河,让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传令部刺史、三辅、三河、弘农太守发掘推荐擅长治河的人才,结果根本没人理他。”

“在处置外戚问题时,汉哀帝也很糊涂,比如用王氏外戚来制衡因祖母和母亲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傅氏和丁氏。可实际上傅氏、丁氏再加上赵飞燕都难以制衡王氏外戚。对于当时想要掌握实权的新君来说,权倾朝野的王氏外戚才是最大阻碍。”

“这一波就如怂宋和金结盟一起灭辽,与蒙古结盟灭金,只能看到眼前小利。国与国之交得看利益,辽国势弱那当然是连辽抗击强大起来的金。金国势弱时,就要转而与金联合抗击强大起来的蒙古。连强灭弱,那是喂出另一只猛兽,连弱辖制强才是长远之计。”

“汉哀帝拔擢王氏外戚来压制新兴的傅氏、丁氏外戚势力,最终就是权倾朝野的王家越发权势显赫起来。至于限制土地兼并,因为权贵的反对也不得不搁置了。土地兼并的主要力量正是朝堂上这些官老爷和他们的拥趸啊。”

“他们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国家更快走向灭亡吗?知道!可是贪婪的心让他们根本不甘心停下来,因为他们怕自己停下来,别人却还在继续兼并,那么自己就会吃亏。”

“土地兼并表面上看是豪强掠夺百姓的土地,实际是豪强世家掠夺国家的税收和人口。因为这些人有各种手段逃避税收,百姓失地又会成为他们的农奴。朝廷能征收的税越来越少,能征的徭役和兵员也越来越少,最终走向崩溃。”

“世家不在乎吗?或许在乎,但还是那个问题,他们怕吃亏,于是干脆贪婪的霸占更多土地和人口,饮鸩止渴。”

“如此即便王朝覆灭,进入乱世,扒拉了大量土地、隐匿了大量人口的世家也有了在乱世争雄的底气。即便不能自己下场称王称霸,也可以从容地选几个好苗子投资,投中一个,就能换个王朝继续荣华富贵了。”

“汉哀帝明不明白这个道理不知道,但他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是真的。无能为力后,汉哀帝选择躺平,酒色财气统统揽在怀里。偶尔也会像主播这样晚上躺在床上发誓从明天开始发奋,生出许多些奇妙的点子,但最后都因各种原因没有实际行动,或者行动遇到阻力后继续躺平。”

“早孤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汉哀帝的躺平也没能躺太久,元寿二年年仅二十五岁的汉哀帝刘欣去世。汉哀帝死后,王莽为报复汉哀帝在世时对他的钳制,对与汉哀帝关系密切的大臣和外戚进行了严厉的打击报复。”

“这个打击多厉害呢?汉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和母亲丁太后已经过世了,王莽以皇太后王政君之名将两人废号挖坟。”

“最惨就是丁太后了,汉哀帝被立为太子时,因汉成帝一句‘太子丞正统,当共养陛下,不得复顾私亲’就连儿子都没得见了,死后还要被王莽挖坟。皇后被废的不少,但太后被废的可不多,尤其是被废还要挖坟。”

“汉哀帝的祖母和母亲尚且如此,赵飞燕这个皇太后自然也逃不过。与傅太后和丁太后一样,赵飞燕这个太后也被废了。赵飞燕和哀帝的傅皇后在汉哀帝死后一个月被贬为庶人,赶去各自丈夫陵园,这对名义上的婆媳许是畏惧下一步的报复亦是怕受辱,于当天自杀。”

“赵飞燕的一生就这样草草结束了,赵飞燕固然不是好人,但在诸多留名的后妃中并不算什么狠角色。论歹毒,唐玄宗的武惠妃一个就能压过赵飞燕和赵合德俩姐妹。相较于后世动辄骂的毒妇妖后,赵飞燕的‘业绩’委实没有达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